王純斌 周 燕 唐云龍 單學赟
(東南大學附屬鹽城醫(yī)院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001)
貧血是血液腫瘤患者病程發(fā)展中一個重要的過程,嚴重的貧血癥狀能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質量,易造成患者呼吸窘迫及心功能衰竭等〔1〕。有研究〔2~4〕表明腫瘤性貧血可能與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有顯著相關性,但在老年群體中該相關性尚未得到確證。本研究擬研究血清EPO水平對老年血液腫瘤患者病情發(fā)展和治療的臨床意義。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腫瘤患者120例,其診斷符合《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分為血液腫瘤組、非血液腫瘤組各60例,并收集正常老年人樣本30例。其中血液腫瘤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65~78〔平均(77.4±7.3)〕歲,病程(4.2±0.8)年,其中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4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8例,淋巴瘤5例。非血液腫瘤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66~81〔平均(78.0±1.5)〕歲,病程(3.9±1.1)年;正常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65~79〔平均(76.2±2.1)〕歲。所有患者受試前均閱讀并簽字知情同意書,三組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等比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實驗方法 所有腫瘤患者在入院接受常規(guī)治療前,空腹采集患者的外周非抗凝血樣本3 ml,分離血清后于-18℃冰箱保存并統(tǒng)一檢測,分別對樣本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ADVAL12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BAYER)和血清EPO濃度,EPO濃度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R&D),檢測靈敏度為2~40 IU/L,全部樣品均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采用ELX800型酶標儀(Bio-TEK)于450 nm處讀取數(shù)據(jù),樣品標準曲線線性回歸相關系數(shù)R均>0.990。
2.1各組患者血清EPO、血紅蛋白(Hb)水平比較 60例血液腫瘤患者的平均血清EPO水平〔(92.5±34.1)IU/L〕較非血液腫瘤患者〔(35.1±11.2)IU/L〕或正常組〔(18.4±9.1)IU/L〕高(P<0.01)。且各類血液腫瘤患者的血清EPO均較非血液腫瘤患者高,尤其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123.3±32.1)IU/L〕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153.5±11.2)IU/L〕(P<0.0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72.8±12.4)IU/L〕,多發(fā)性骨髓瘤〔(74.6±6.9)IU/L〕,淋巴瘤〔(89.4±2.5)IU/L〕。
血液腫瘤患者的平均血清Hb水平〔(69.7±21.2)g/L〕較非血液腫瘤患者〔(84.2±11.2)g/L〕或正常組〔(141.4±21.2)g/L〕低(P<0.01)。且各類血液腫瘤患者的血清Hb水平均較非血液腫瘤患者低,尤其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51.2±15.2)g/L〕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51.5±6.3)g/L〕(P<0.01)。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81.2±23.5)g/L,多發(fā)性骨髓瘤為(98.6±9.2)g/L,淋巴瘤為(79.5±8.3)g/L。
2.2各組老年患者EPO與Hb之間的相關性 血液腫瘤組EPO水平與Hb水平呈顯著負相關(r=-0.534,P<0.05),其中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EPO水平與Hb水平呈顯著負相關(r=-0.725,-0.623,-0.426,-0.623,P<0.01),而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EPO水平與Hb水平呈較弱的負相關(r=-0.034,P<0.05)。
我國血液腫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白血病、多發(fā)性骨髓瘤以及惡性淋巴瘤這三類腫瘤的發(fā)病率均排在惡性腫瘤的前十位,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6〕。其產生機制比較復雜,除常見的輻射、化學污染、遺傳因素等,目前發(fā)現(xiàn)貧血癥狀常常伴隨血液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可能是由于骨髓中紅系細胞減少和炎癥長期存在等原因造成鐵利用障礙〔7〕。
EPO是生理狀態(tài)下腎臟產生的調節(jié)紅系細胞生成、抑制紅系祖細胞凋亡的主要細胞因子,常常受低氧分和長期貧血的負反饋調節(jié)〔8〕。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EPO的分泌代償性增加,但當身體機能下降或罹患腫瘤等原因造成腎功能水平嚴重降低時,這種代償機制逐漸減弱,EPO分泌也隨之減少,常常引起老年貧血發(fā)生。
對于血液腫瘤患者,尤其是初治或復發(fā)期,患者骨髓內白血病細胞異常大量增殖,干擾或抑制了正常紅系造血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故大多數(shù)血液腫瘤患者較非血液腫瘤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貧血、缺氧等癥狀,可能導致體內EPO反饋性升高。
目前已有相關研究對重組人EPO(rhEPO)治療血液腫瘤患者貧血癥狀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并發(fā)現(xiàn)具有一定的作用〔9~11〕,但對老年人,尤其是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在應用此治療方法時,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過高水平的EPO可能與Hb的受抑相關,用EPO治療血液腫瘤相關的貧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4 參考文獻
1Hedley BD,Allan AL,Xenocostas A.The role of erythropoietin and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 in tumor progression〔J〕.Clin Cancer Res,2011;17(20):6373-80.
2韓 冰,石遠凱,朱 軍,等. 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患者體內紅細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J〕. 中華血液學雜志,2006;27(8):543-5.
3任明強,陳 琦,莫寧萍. 惡性血液病患者81例血清EPO、TPO的聯(lián)合測定及意義〔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07;4(3):487-90.
4胡 俊,秦 瑞,畢向軍. 血液腫瘤患者血清促紅素水平及臨床意義〔J〕. 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5(8):687-8.
5Oster HS,Prutchi-Sagiv S,Halutz O,etal.Erythropoietin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an augmented immune response to the influenza vaccine in hematologic patients〔J〕. Exp Hematol,2013;41(2):167-71.
6陳令松,張秋榮,陳興國,等. 血液病患者體內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8;18(19):2863-5.
7李紅日. 基因重組人類促紅細胞生成素對骨髓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影響機制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碩士論文,2005.
8Michallet M,Goldel K,Sobh M,etal.Prospective study of erythropoietin use on quality of life and cost effectivenes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J〕. Cancer,2013;119(1):107-14.
9鄭暹雄,陳俊賢,陳榮慶. 紅細胞生成素大劑量沖擊維持療法治療血液腫瘤貧血的臨床研究〔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12(1):29-31.
10Hedley BD,Chu JE,Ormond DG,etal.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increas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in preclinical mouse models〔J〕. Clin Cancer Res,2011;17(19):6151-62.
11牛巧紅,李 紅. 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血液腫瘤的療效觀察〔J〕. 護理研究(下旬版),2005;19(8):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