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剛
教學(xué)目標(biāo):
1.誦讀詩歌,感受和體驗詩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詩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體會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了解和把握古代詩人借助意象述志達情的主要文脈,以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xué)重點:
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xué)難點:
把握水乳交融、優(yōu)美深邃的景、情、理。
教與學(xué)互動設(shè)計:
一、情境導(dǎo)入
提起詩,我們自然會想到唐詩,而提到唐詩,我們就會自然地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界泰斗;但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卻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首詩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而這首詩又被冠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這位詩人就是張若虛,而他的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張若虛筆下的“春江花月夜”,去探究他的至美、至真、至誠!
二、重點探究
根據(jù)上面梳理的三個層次,重點探究這首詩到底寫了什么景,說了什么理,抒了什么情。學(xué)生分小組討論,5分鐘時間自主探究,合作學(xué)習(xí)。
三個問題,PPT展示
1.第一層,集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2.第二層,面對良辰美景,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遐想?
3.第三層,重點寫什么?游子、思婦的相思情景如何?
小組交流展示,教師明確答案。
第一層,集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
明確:
作者依題摹寫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們構(gòu)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圖。景物的特點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靜。這部分寫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板書——幽靜,絢麗)
第二層,面對良辰美景,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遐想?
明確:
個人的生命是轉(zhuǎn)瞬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
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diào)應(yīng)是“哀而不傷”的。以短語概括本詩節(jié)的意境:清明潔凈,奧妙無窮。第二部分,由寫景轉(zhuǎn)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嘆。(板書——人類,明月)
第三層,重點寫什么?游子、思婦的相思情景如何?
明確:
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女子思夫;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著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板書——女子思夫)
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為一層,寫游子思婦。最后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閑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詩人把游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里,那離愁就越發(fā)顯得濃郁。(板書——游子思婦)
教師小結(jié):總之,詩人細(xì)致地描繪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發(fā)出對宇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對明月今宵、游子思婦卻天各一方的惋惜,融寫景、說理、抒情于一體,并且景是至美的,理是至真的,情是至誠的,不愧被聞一多譽為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板書——至美,至真,至誠)
三、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查找資料,找出關(guān)于“明月”“流水”“落花”的詩句,并分析所蘊含的情感。
(作者單位 河北唐山外國語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