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莉
責任編輯:吳小紅
為保證臨床應急用血,血站會根據(jù)轄區(qū)內臨床用血情況設定合理庫存。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采供血機構某一血型或某幾個血型低于合理庫存量,則為血液庫存偏型[1];如果低于最低庫存量,則為嚴重偏型。血液庫存偏型尤其是嚴重偏型時,臨床供血能力大大降低,甚至無法保證急癥用血,嚴重影響醫(yī)療秩序和患者救治。血液庫存偏型現(xiàn)象在各地時有發(fā)生,尤其是在冬夏采血淡季。如何在血液庫存偏型時及時有效招募獻血者盡快糾偏,是血站亟待解決的問題?,F(xiàn)就青島市中心血站血液庫存偏型時的應急招募措施介紹如下。
短信招募特點是能在極短時間內將缺血信息發(fā)送給大批某一血型的既往獻血者[2]。使用系統(tǒng)軟件,可根據(jù)獻血時間、地點、次數(shù)、血型等選擇最適宜獻血者。短信招募效果明顯,尤其是短期效果。2014年春節(jié)后,我站短時間內出現(xiàn)A 型和O 型偏型,使用短信應急招募獻血者。短信發(fā)送時間為2月13 日下午5 點,選擇在街頭獻血且滿足再次獻血要求的獻血者。共發(fā)送短信6 035 條,短信發(fā)出3 天內,獻血人數(shù)155 人,占2.57%;短信發(fā)出7 天內,獻血人數(shù)206 人,占3.41%;而青島市獻血人口比例僅1.26%。通過2月14 日~16日3 天的采集,市區(qū)A 型、O 型血液庫存分別由原來的300 多單位提高到近700 單位,成功糾偏。
電話招募特點是能一對一溝通,更能讓獻血者感受到被需要感。2014年2月4 日~13 日,街頭獻血車(屋)工作人員打出560個招募電話,有50 位獻血者在接到招募電話后一周內到獻血車(屋)捐獻血液,比例為8.93%,是短信招募的兩倍還多。但電話招募需要大量人力,短時間內招募獻血者數(shù)量有限。
電話招募需要一定技巧,在選擇獻血者時,多次獻血者比獻血次數(shù)較少的獻血者成功率高;獻血者職業(yè)對獻血時間也有較大影響,個體工作者時間比較自由,上班族則只能等待周末。電話招募工作人員需要將偏型情況告知獻血者,且態(tài)度要熱情,使獻血者感受到禮貌與尊重,更易接受招募。
紙質媒體以及電視、廣播等媒體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其它糾偏措施無法成功糾偏時啟動應急招募。媒體招募發(fā)揮作用時間短,群眾反映強烈,效果顯著,糾偏迅速,但因太吸人眼球,有時也會被夸大事實,可能造成血液庫存量急劇增加,進而導致血液過期報廢。因此,在進行媒體招募時,應與媒體做好溝通,把握宣傳動向和程度。在“11.22”黃島輸油管道泄露引發(fā)爆炸事故中,因媒體大篇幅宣傳,23 日~26 日獻血人數(shù)3 122 人,獻血量5 600 U,而2012年同期獻血人數(shù)1 118 人,獻血量僅1 959U。可見,2013年的采集量是2012年同期的近3 倍,造成短時間內大批血液進入血庫,血站不得不采取控型、團體單位采血延后等措施,以避免血液庫存短期劇增導致血液過期報廢。
出現(xiàn)某一血型庫存偏型、臨床需求量大時,采血車(屋)現(xiàn)場工作人員在采血場所醒目位置公示每天血液需求情況,提示獻血者根據(jù)需求獻血。招募形式可為現(xiàn)場滾動字幕、橫幅、白板、海報等。現(xiàn)場應急招募可讓市民更直觀地了解缺血或偏型情況,激發(fā)獻血熱情,有立桿見影的效果。還應盡可能地增加獻血渠道[3],如獻血車開進社區(qū)、工廠等。采血車(屋)也可通過延長服務時間糾正偏型,如夏季開通夜間采血等。
血站職工和志愿者有龐大人群。我站現(xiàn)有注冊志愿者3 600 余人,在偏型時可應急獻血。職工及志愿者可在平日積極向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宣傳無償獻血,在尊重其意愿的情況下按血型分類,建成無償獻血應急隊。當發(fā)生缺血或某一血型庫存偏型時,可通過啟動無償獻血應急隊糾偏。2011年夏天,O 型血液偏型,我站啟動應急隊,起到了很好的糾偏效果。
團體單位獻血人數(shù)約占我站獻血人數(shù)的25%。在街頭因氣候等原因無法采集到足夠血液時,作為有力補充,獻血團體單位的招募尤為重要。招募前期需與團體單位負責人有效溝通,告知血液偏型情況,著重動員偏型血型獻血者。在團體單位中選擇獻血者,可在短時間內糾正血液偏型情況。
在發(fā)生血液庫存偏型時,為保證臨床用血,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盡快糾偏。我站在糾正偏型時,根據(jù)偏型程度選用上述的一種或幾種方式,在短時間內都能及時有效糾偏。上述6 種措施各有利弊,在使用時應結合實際選擇。
短信應急招募效果迅速明顯,但不能作為常態(tài),應在其它糾偏措施不力時使用,且不能太頻繁,每年最好不超過2 次,間隔時間越長,招募效果越明顯。發(fā)短信時應注意時間不能太晚,否則會影響部分獻血者休息,引起不滿和抵觸。發(fā)送短信時間應盡量選在周末前或特殊節(jié)日前,以保證獻血者維持獻血熱情。我站嘗試通過獻血到期提醒短信等形式向獻血者發(fā)送獻血邀請,培養(yǎng)獻血者定期獻血意識,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缺血偏型情況。
電話應急招募效果比短信招募好,但因需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僅適宜在輕度偏型時使用。招募人員為采血車工作人員,只能利用工作空閑時間。非專業(yè)招募人員在語言溝通等方面良莠不齊。我站正在建設呼叫中心,旨在培養(yǎng)專業(yè)招募人員,通過招募平臺進行短信及電話招募;也在嘗試街頭獻血車(屋)平日電話招募預約獻血者,再次獻血人數(shù)一般約占半數(shù),使血液更安全。
短信和電話應急招募都是應急召回既往獻血者,召回成功比例和既往獻血感受分不開。因此,我們應努力為獻血者營造安全、溫馨的獻血環(huán)境以及提供體貼、優(yōu)質的獻血服務,讓獻血者有最佳獻血感受,增加再次召回成功比例,降低缺血或偏型風險。
媒體應急招募因為群眾反應強烈,糾偏效果明顯,不能作為常規(guī)呼吁手段。采供血機構應盡量通過平時正面的宣傳報道來宣傳無償獻血。我站有專門的媒體宣傳平臺,設專人管理,在宣傳無償獻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血站職工及志愿者應急隊獻血是我站的一個特色。每位職工及志愿者都建立了自己的應急隊。通過職工及志愿者的言傳身教,可讓更多市民了解無償獻血,參與無償獻血,促無償獻血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
團體單位應急招募效果明顯,這得益于平日的良好溝通。我站重視無償獻血企事業(yè)單位、高校等團體的培養(yǎng)和建設,每年召開研討會,建立密切聯(lián)系,助力于應急招募的順利進行。街頭獻血情況較好的春秋季節(jié),適當減少團體單位獻血量;冬夏采血淡季則加大團體獻血招募力度,有力地保證了臨床用血需求。
我站在偏型時也曾啟用互助獻血。參加互助獻血病人可優(yōu)先用血,若為直系親屬獻血,還可報銷部分費用,減輕經(jīng)濟負擔。但互助獻血是把“雙刃劍”,對增加獻血人數(shù)有一定意義,也存在很多社會問題,為了優(yōu)先用血,可能出現(xiàn)潛在變相賣血[4],出現(xiàn)“血頭”、“血霸”等,給無償獻血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遇到血液庫存偏型時,應積極采取糾偏措施,但這僅僅是一種補救措施。如何減少甚至避免缺血或偏型,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進而推進無償獻血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5],是我們更應考慮的問題。無償獻血是全社會的公益事業(yè),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以獲得政府支持,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無償獻血體系。在社會上積極宣傳正能量,形成獻血光榮、人人爭獻的良好局面。加強無償獻血理念及知識宣傳,提高市民獻血認知度,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提高服務質量,優(yōu)化獻血流程,提升獻血者的認同感,促其再次獻血,從而不斷壯大固定獻血者隊伍等。采供血機構的目標應該是沒有“偏型”,沒有“缺血”,沒有“血荒”,讓需要血液救治的病人都能用上安全、及時、有效、高質的血液,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1]孟忠華,章杏英,周華平,等.血液庫存偏少時無償獻血者的招募策略[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5):440-441.
[2]徐君輝,李向柔,吳江亭.分條件發(fā)送短信在獻血者招募中的實踐與體會[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1):77-78.
[3]劉美紅,蔡新華.無償獻血者隊伍建設與招募保留探討[J].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12,19(2):12-15.
[4]周建國,韋喜敢,呂亮亮,等.互助獻血應用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73-74.
[5]陳旭東.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探討[J].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2010,17(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