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瓊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批改改為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作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作文批改
面對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中批改作文所面臨的瓶頸,應變批改為交流,充分體現(xiàn)作文教學的人文性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批改作文是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批改作文是最痛苦的事情,從錯別字到謀篇布局,都需要教師用紅筆進行勾畫,在這樣的批改模式下,既增加了語文教師的工作負擔,也讓學生改的興趣全無,逐漸對寫作失去信心。然而,面對這樣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作文教學中,必須探索出新的批改方法來改善當前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變“批改”為“交流”,通過教師以發(fā)現(xiàn)的眼光、學習的態(tài)度及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習作,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寫作能力。因此,面對變“批改”為“交流”的作文教學模式,為了確保作文教學的順利開展,首先,在習作批改中,應帶有一點商量的余地,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其逆反心理較強,若教師在習作批語時不以溫和的態(tài)度進行批注,學生將對習作失去信心。為此,運用啟發(fā)式的方式或商量的口吻進行批改,讓學生理解并接受教師所批注的意見,使學生在改寫過程中方向更明確、效果更明顯,例如,寫作中出現(xiàn)這樣的病句:“我肯定李林大概是生病了。”在批語中,教師可以這樣批注:把“大概”兩個字去掉,你看是不是更準確?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在作文教學中,為了加強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在習作批改中,還應多一點鼓勵,多一點感情,即使學生寫出的文章有多處錯誤和病句,在習作批語中,也一定要多給些激勵性語言,哪怕是一次詞語用得生動、形象、準確,都應給予表揚,只有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寫作。另外,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也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習作批語中,通過教師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可以使學生得到心靈上的呼應。因此,在習作批語中,為了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將“批改”變?yōu)椤敖涣鳌?,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由于教師的評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習作興趣,為了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習作批語中,將“批改”變?yōu)椤敖涣鳌?,通過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廖海藍.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