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公元554年,南梁都城江陵(今湖北荊州)遭到五萬西魏軍隊的重重包圍。
這是一座有文化涵養(yǎng)的城市,里面有一個文化大師級別的老大——梁元帝,還有一群有文化的大臣。兵臨城下之際,南梁君臣卻在舉行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講座,主講者梁元帝正在給大臣講授《老子》。
城外,金戈鐵馬,殺聲震天;城內(nèi),書聲瑯瑯,天花亂墜。一個脆弱的王朝,正在向城外的敵人展示自己強大的文化力量,以書本對抗刀鋒。在這一群人當中,有一位23歲的顏之推。不知道他在讀著“道可道,非常道”的同時,會帶著怎樣的驚惶和恐懼。
不久,西魏軍隊攻入城內(nèi),開始了軍事上的摧毀;而飽讀詩書的梁元帝,卻開始了文化上的摧毀。梁元帝沒有去檢討軍事上、政治上的教訓,而是把責任一股腦兒推到那些書本上。他命令手下焚燒自己那14萬冊的藏書,又想把自己滿肚子的書也燒掉,于是奮身往火堆里跳,幸好被左右攔住。他覺得不僅自己的王朝完蛋了,連帶著文化也完蛋了,于是拔劍擊柱,哭喊:“文武之道,今夜盡矣?!?/p>
梁元帝徹底否定了自己所擅長和喜愛的文化,他的文化觀崩潰了,他覺得這個王朝在14萬卷書的殘燼中也崩潰了。梁元帝被俘后,下場很慘,被敵人用土囊壓死,然后草草葬在郊外。滿肚子的史書文章、錦繡文采,就這樣被一堆荒草掩埋了。
但是讀書真的無用?南朝的文化真的崩潰了?梁元帝太悲觀了,他完蛋了,但不等于文化完蛋了。不要忘記了,這江陵城的戰(zhàn)俘隊伍中,還有一個叫顏之推的書生。
野蠻的西魏軍隊強迫城中數(shù)萬男女遷往長安,而顏之推就在這支被驅(qū)趕的戰(zhàn)俘隊伍中。到長安后,這些男女都被販賣為奴隸。不過,就算做奴隸也是有區(qū)別的,因為還要看你有沒有文化。
南朝是一個貴族國度,只要你是貴族,不讀書就可以享有榮華富貴。然而,一旦到了西魏的地盤,這套制度根本不起作用,他們最在乎的是文化。沒文化的人,即使是貴族,也會被派去干與自己以前身份不相符的粗活。而顏之推因為不是一般的有文化,所以受到了熱烈歡迎。他后來輾轉(zhuǎn)到了東邊的北齊,被任命為平原太守。到了隋朝,他被太子召為學士。
當初,梁元帝將一肚子失敗的怒火發(fā)泄在文化上,是可以理解的,他是中國史上罕見的才子皇帝,“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文化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文化,但他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卻沒有與文化形成良好互動。他燒書時的理由是:“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弊鳛榧墑e最高的讀書無用論者,梁元帝顯然忘了,書本并不是防彈衣,也不是防空洞,無法幫助他守城。他亡國的原因也不是讀書,而是政治上的不理智和軍事上的幼稚。
顏之推從戰(zhàn)亂中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家訓中教育兒孫,一定要在心中“常保數(shù)百卷書”,其境遇,就是對“讀書無用論”最好的反擊。
編輯/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