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4月9日召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經驗交流視頻會,就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進行部署。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出席會議并講話,對加快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改革工作做出部署。
一是加速改革進程。從2014年開始,力爭用3到5年時間實現縣(區(qū))域內校長教師交流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率先實現縣(區(qū))域內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破解擇校難題,促進教育公平,整體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二是加強政策指導。教育部將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兩會”精神,適時出臺加快推進縣(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政策文件,明確相關政策要求,完善頂層制度設計。
三是堅持項目引領。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qū)、邊疆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同時鼓勵各地設計實施優(yōu)秀教師和管理骨干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任教的項目措施。
四是力求攻堅克難。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用”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縣(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的統(tǒng)籌管理,使教師由“學校人”變?yōu)椤跋到y(tǒng)人”。
4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教育系統(tǒng)“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座談會,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教育系統(tǒng)要站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高度,統(tǒng)籌謀劃、精心部署、狠抓落實,確保專項行動取得成效。
杜玉波要求,要加強管理、把好導向,大力營造清朗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要加強高校網絡管理,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環(huán)境,形成覆蓋全面、及時準確、正確引導、有效管理的高校網絡信息管理機制,絕不給淫穢色情信息提供傳播空間。教育系統(tǒng)出版單位要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和出版方針,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抓住質量管理這一核心,把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作為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嚴格按照“掃黃打非”工作要求管好教育系統(tǒng)出版陣地。要加強引導、夯實基礎,不斷提高廣大師生網絡文明素養(yǎng)。針對師生特點,廣泛開展網絡文明教育和網絡法制教育,增強對網上有害信息的甄別、抵制、批判能力,引導廣大師生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網習慣。要加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完善學生管理規(guī)定,發(fā)揮學生骨干作用,針對部分中小學生利用移動通訊終端瀏覽淫穢色情信息等情況開展專項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慎交網友,不瀏覽、不制作、不轉發(fā)不良信息,不點擊黃色網頁,努力實現學生網上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互聯(lián)網專業(yè)課等主渠道作用,將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納入課程教學。把文明用網作為師德建設重要內容,引導教師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杜玉波強調,要加強建設、優(yōu)化服務,唱響網上主旋律。統(tǒng)籌規(guī)劃高校網絡陣地建設,全方位滿足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的網絡需求和供給服務。要通過教育系統(tǒng)報紙、雜志、電視、微博、微信等多種傳播手段,加大對“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的宣傳力度,擴大專項行動影響力,提高廣大師生對打擊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工作的知曉度和認同度。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的要求,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教育部黨組4月3日下發(fā)通知,決定在教育系統(tǒng)深入開展向“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好校長”張偉同志學習活動。
通知強調,要把向張偉同志學習的活動與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抓好學習教育,核心是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與學習張偉同志的先進事跡結合起來,以先輩和模范人物為鏡,學習先進典型,學習身邊榜樣,真心誠意聽取群眾意見,認真查準找實“四風”突出問題,堅持邊學邊查邊改,模范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努力把每一所學校都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確保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高起點開局、高標準開展、高質量推進。
通知要求,要把向張偉同志學習的活動與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緊密結合、與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緊密結合。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宣傳好、學習好、弘揚好張偉同志的先進事跡,引導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張偉同志看齊,不斷提高精神境界和責任意識,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事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公平發(fā)展貢獻力量;要通過開展向張偉同志學習的活動,深入宣傳優(yōu)秀教師先進事跡,弘揚高尚師德,引導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據中新社消息,張伯苓親屬、南開大學和南開中學的師生、校友代表4月5日齊聚南開大學中心花園,向張伯苓塑像敬獻鮮花、鞠躬致敬,以此紀念著名愛國教育家、南開系列學校創(chuàng)始人張伯苓誕辰138周年。
張伯苓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歷經清末、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和新中國。他把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創(chuàng)辦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接辦四川自貢蜀光中學,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培養(yǎng)了包括周恩來、溫家寶在內的大批英才。
全國政協(xié)常委、張伯苓嫡孫張元龍出席紀念活動并發(fā)言說,人的一生能夠流傳下來,百余年后大家還能夠紀念他,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叫歷史穿透力。有的人像繁星一樣,一閃就過,有的人經過百年、千年,后人還會紀念他,就看他是不是真正地為人民做點貢獻。
“伯苓先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為國家強盛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做出了不朽貢獻?!睆堅埍硎荆逃沂侨f家之本,但是教育也是一個非常寂寞的行業(yè),做教師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據《光明日報》消息,近日召開的吉林省學生體質健康工作視頻會議透露,為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從今年起,吉林省將在各級學校開展“健康假期”和“健康作業(yè)”活動。
會議要求,各地、各校必須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并列入課表形成制度;每年要對學生進行1次健康體檢,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以“健康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完成;大學生每周至少參加3次課外體育鍛煉;2014年春季開學起,在全省各級學校及幼兒園食堂配備專兼職營養(yǎng)師等。
吉林省地、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半年將分別按當地學校總數的5%、10%的比例抽測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對學生體質持續(xù)下降或改善不大的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將被問責。對問題突出且學生健康合格率為85%以下的學校校長將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處分或免職處理。
近日,上海確定包括上海交大附中等11所公辦高中和西南位育中學等10所民辦高中在內的21所高中為國際課程試點學校,引導規(guī)范高中引進國際課程。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一段時期以來,上海高中舉辦國際課程教學處于自發(fā)探索狀態(tài),截至2012年,有15個區(qū)縣的33所學校開展此項教學,引入高中國際課程18種。社會中介參與,政府統(tǒng)籌不足,導致一些高中學校以海外升學為主導,國際課程與本土課程缺乏融合。
對此,上海市教委負責人表示,推出高中國際課程試點學校,根本目的在于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借鑒國際課程經驗,深化高中課程改革,并滿足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為推進教育國際化,北京市教委2011年推出“國內訪學計劃”,委托北京教育學院具體實施,充分利用本土國際學校優(yōu)質資源,創(chuàng)新中小學師資培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北京市教委確定9所國際學校為訪學基地校,教師通過深入國際學?,F場學習,直觀地感受教育國際化的辦學實踐,借鑒課程和教學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整體推動學校的國際化發(fā)展。近3年來,北京16個區(qū)縣的111名學校干部和骨干教師到國際學校開展脫產學習,不出國門“留學”,借鑒國外辦學經驗,提升國際素養(yǎng)。
2014年,“國內訪學計劃”在項目設計上凸顯整校訪學,將派出校長、副校長、中層干部、骨干英語教師和其他學科骨干教師組成5人訪學小組,全程參與學習,在全面感知國際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基礎上,吸取課程與教學精髓,將其內化,推動和改進自身學校辦學實踐。
據《中國教育報》編譯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近日公布了全國中小學道德教育的新教科書《我們的道德》。為了充實道德教育課程體系,日本對現在各校使用的教科書《心靈筆記》進行了全面修訂,擴充了國內外名人傳記等閱讀內容。新教科書從2014年起免費派發(fā)給全國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學校。
在《我們的道德》中,不僅增添了日本歷史人物的傳記和世界知名運動健將的故事,還加入了傳統(tǒng)文化讀物介紹、預防欺凌事件的方法等內容。2013年,日本教育再生實行會議和文部科學省的專家會議都建議將“道德時間”升級為教學科目。對此,文部科學省就道德學科化的問題向中央教育審議會征求意見,并針對教科書以及評價、教師培養(yǎng)等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