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中年婦女,她的朋友都已經(jīng)兒女成群,可是她沒有結(jié)婚,沒有結(jié)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她忘不了二十年前的一段初戀。
她的初戀有什么不凡嗎?為何她不能忘卻?其實也沒有,只是一個少男一個少女在學校里互相認識了,發(fā)誓要長相廝守,最后這個男的離開了,少女獨自過著孤單的心靈生活,一過就是二十年。
這么普通的故事,她也說得眼淚漣漣,接著她說:“不過,這些都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了。”
我說:“在時間上,你的故事已經(jīng)過去,實際上一點也沒有過去,因為你的心靈還被困居在里面。到什么時候才算過去呢?就是你想起來的時候,充滿了包容和寬諒,并且不為它所煩惱,那才是真正過去了。”
“做得到嗎?”
“做得到的,在這個世界上為情沉溺的人固然很多,但從沉溺中走到光明的岸上的人也不少。因為他們救拔了自己,不為情所困?!?/p>
我把情說成是沉溺,把救拔說成是走到光明的河岸,是有道理的。我們在祝福一對新人時,最常用的一句話是“永浴愛河”。
“愛河”的譬喻出自《華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上說:“隨生死流,入大愛河。”為什么說是愛河呢?由于愛欲和河一樣具有三種特性,一種是容易使人沉溺,不易自拔。第二種是愛欲的心就像河水一樣,能浸染入最深的地方,例如我們用鐵錘擊石,石頭會碎裂,但不能擊碎每一個分子,可是如果我們把石頭丟入河里浸染,它可以濕濡石頭的任何一個分子,年深日久甚至把它們分解成粉末。第三種是難以渡越,不管是販夫走卒,王公將相,都無法一步跨過河的對岸,同樣的,要一步從情愛的束縛中走過也非常的不易。
我想起《雜阿含經(jīng)》里記載的一個故事:有一次釋迦牟尼對弟子說法,他問他們:“你們認為是天下四個大海的水多,還是在過去遙遠的日子里,因為和親愛的人別離所流的眼淚多呢?”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從遙遠的過去,一生而再生的輪回里,在人無數(shù)次的生涯中,都會遇到無數(shù)次離別的時刻,而流下數(shù)不盡的眼淚,比起來,究竟是四大海的海水多,還是人的眼淚多呢?
弟子回答說:“我們常聽見世尊的教化,所以知道,四個大??偭康目偤停欢ū炔簧显谶b遠的日子里,在無數(shù)次的生涯中,人為所愛者離別而流下的眼淚多?!?/p>
釋迦牟尼非常高興地稱贊了弟子之后說:“在遙遠的過去中,在無數(shù)次的生涯中,一定反復不知多少次遇到過父母的死,那些眼淚累計起來,正不知有多少!在遙遠的無數(shù)次生涯中,反復不知多少次遇到孩子的死,或者遇到朋友的死??!或者遇到親屬的死啊!在每一個為所愛者的生死離別含悲而所流的眼淚,縱是以四個大海的海水,也不能相比??!”
這是多么可嘆可悲,人因為情苦與情困,不知道流下了多少寶貴的淚滴,情困如此,物困亦足以令人落淚,束縛在情與物中的人固然處境堪憐,究竟不能算是第一流人物。什么是第一流人物呢?古人說:“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自是第一流人物?!?/p>
第一流的人物看白云雖是至美,卻不想擁有,只想心領神會,這是多么高的境界。當我們知道其實在今生今世,情如白云過隙,物則是夢幻泡影,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抱老以終的呢?
第一流人物猶如一株香花,我們不能說這株花是花瓣香,也不能說是花莖香;我們不能說是花蕊香,也不能說是花粉香;當然不能說是花根香,也不能說是花葉香……因為花是一個整體,當我們說花香時,是整株花的香。困于情物的人,往往只見到了自己那一株花里一小部分的香,忘失了那株花,到后來失去了自己,因此,這樣的人不能說是第一流的人物。
第一流的人物,不在于擁有多少物,擁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在舊物里找到新的啟示,能不能在舊情里找到新的智慧,進出無礙。萬一不幸我們正在困局里,那么想一想:如果我是一只蛹,即使我的繭是由黃金打造的,又有什么用呢?如果我是一只蝶,身上色彩繽紛,可以自在地飛翔,則即使在野地的花間,也能夠快樂地生活,又哪里在乎小小的繭呢?
可嘆的是,大多數(shù)人舍不得咬破那個繭,所以永遠見不到真正的自我、真正的天空。
(丁香清幽摘自《紫色菩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