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斌
觀音是歷代畫家筆下創(chuàng)作的題材,而無數(shù)畫家筆下的觀音無論是端坐蓮花臺,或者站立彩云間,都偏重于以觀世音不同的美麗形象和神話傳說為主,描繪出一種遠離人世間、高高在上的神仙形象。
多年前,畫家施肇祖先生曾經去敦煌體驗生活,臨摹了大量敦煌壁畫,并在敦煌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進行再造和創(chuàng)新。我們觀賞施先生筆下的觀音,有《合掌觀音》《降龍觀音》《伏虎觀音》《持花觀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等系列畫作,蘊含敦煌壁畫的遺韻、塵世間女性生活化的素養(yǎng),以及現(xiàn)今時代女性美的形象、神態(tài)、身材、氣質,表現(xiàn)出畫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點。
《合掌觀音》畫面正中是一位雙手合掌祈福的慈祥觀音站立形象。但見她“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明眸皓齒,丹唇微翹,和靄可親;膚色芳澤鉛華端莊,身材婀娜,穿著一身潔白的素裝,略微彎曲的身姿,獨顯風姿飄搖若流風回雪的風采。
其作品用水墨浸潤,在墨趣生動的背景上,運用各種淺墨、淺灰、灰褐、土灰、淺米系列色澤,繪制出大小不一的圓點;大的粗獷宛如或連或漂浮變化的移動氣泡,小的細密好像云霧雨雪彌漫的水蒸氣體,構成一種略帶S形漸次退遠的天空,在塑造出深遠意境的同時,很好地襯托出前面合掌觀音的主體形象。
《降龍觀音》近景,銀白色的飛龍若隱若現(xiàn)地圍繞在觀音身旁。畫面正中是一位略帶舞蹈姿勢的觀音站立形象。她面容嬌媚,清逸芳華,明眸修眉,丹唇外朗,面帶微笑;頭戴娥冠,閃射出淺湛藍色的光環(huán)。右手執(zhí)拂塵,左手執(zhí)彩練,S形曲線靈動的身姿、和善的微笑、苗條的身材,彰顯出強烈的親和力,使人領略到美的愉悅。
而作品背景繪制出的云霧雨雪漫天飛舞,畫家運用各種深黑、深灰、淺灰、淺瓦灰、淺米灰、淺黃灰系列色彩,表現(xiàn)出暮色蒼茫、雨雪滋潤、云霧縈繞、交融一體、夢幻般變化無窮的未知天宇世界。
同樣是觀音形象,《合掌觀音》偏重于傳統(tǒng)和善的形象,《降龍觀音》側重于風姿姣美的形象;同樣是水墨浸潤的背景,前者是近深遠淺的漸次退遠景色,后者卻是情誼深深、雨霧蒙蒙的韻味。不同的藝術處理,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美感情趣和意境深遠的味道。
施肇祖先生,1935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重慶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美院教授;曾任四川美院附中副校長、四川美術學院主辦的重慶培藝美術學校校長等職務。
幾十年來,施先生在長期擔任美術教學的同時,十分喜愛并鉆研我國古代傳統(tǒng)壁畫和民間繪畫藝術,擅長人物畫,以工筆見長,構思新穎,設色典雅,作品以表現(xiàn)藏族風情與佛教題材為主。近年來,施教授從敦煌壁畫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作出觀音系列人物畫新作,取得了不俗的藝術成績。作品多次參加各種畫展,畫作入編《水墨丹青》等眾多畫集。觀音系列作品被眾多愛好者收藏。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