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是春節(jié)的一項傳統(tǒng)習(xí)俗,也是過春節(jié)時的一項重要活動?!耙箤⒑ィ旯矔怨庑??!背χ?,萬家燈火,樂敘天倫,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謂之“守歲”。
“守歲”活動由來久遠(yuǎn),據(jù)史書記載早在西晉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守歲”。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雅士對守歲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為守歲賦于詩情畫意。南北朝詩人徐君倩在《共內(nèi)人夜坐守歲》一詩中云:“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fēng)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边@首詩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守歲長至天曉的歡樂情景。
很多“守歲”詩記述了古代“守歲”的一些民俗風(fēng)情,讀來生動形象,讓人向往。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寫過一首《守歲》詩,盡顯宮廷除夕守歲之氣派:“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fēng)。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帝王有詩興,文人情更濃。唐代詩人董思恭在其《守歲》詩中記敘了自己除夕守歲的情景:“歲陰窮暮紀(jì),獻節(jié)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fēng)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倍鸥υ谄洹抖盼徽貧q》詩中對除夕守歲這一習(xí)俗描繪得更加生動傳神:“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親人團聚,歡聲笑語,使槽邊吃草的馬都受到了驚嚇;而那紅彤彤的燭光,竟嚇飛了林中棲息的烏鴉。
除夕之夜也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之時,因此在辭舊迎新之際,有很多感嘆日月如梭,更加珍惜大好年華。公元一○六二年歲末,時年26歲的蘇東坡就寫過一首非常風(fēng)趣的《守歲》詩:“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痹娙藢r光比作鉆洞的長蛇,到了除夕,這條蛇留在洞外的只有一點點尾巴,無論怎樣努力亦不能拽回來了。詩人告訴我們,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關(guān)鍵在于從今日開始努力,前景仍是光明的。古人席振起也在《守歲》詩中說:“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zhèn)骷t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告誡人們要珍惜大好年華,不要虛擲光陰。
除夕在古代被稱為“團圓節(jié)”, 守歲之時也是人們共敘親情的“黃金時間”,守歲對于團聚的人們來說,是一頓親情大餐,享受著人生最大的樂趣。而對于游子,客居他鄉(xiāng),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凸顯幾分凄涼,幾分離愁,不由淚濕衣杉。如白居易在《客中守歲》中寫道“守歲樽無酒,思鄉(xiāng)淚滿巾?!蓖翘拼娙说拇魇鍌惖摹冻顾奘^驛》,述說了他在旅途中辭舊迎新,只有寒燈相伴,心中悶悶不樂的情景:“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倍宕Y士銓在《除夕過太常金先生宅守歲》一詩中寫道:“爆竹聲中歲兩更,懷鄉(xiāng)思母豈無情?長安客有終身住,百感心同一夜生。塵世華年喧夢蟻,朱門歌舞到侯鯖。誰知冷屋燈檠畔,游子凄然坐到明?!逼渌监l(xiāng)思親之情躍然紙上。素有邊塞詩人之稱的高適的《除夜作》卻有另一番情景:“旅館寒燈獨不眠,客人何事轉(zhuǎn)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睂愢l(xiāng)旅館的冷清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有機地熔鑄于詩中,讀后動情。
舊年又要去,理想沒得施。一些仁人志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他們的守歲詩就多了一分悲壯和凝重。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獄中度過最后一個除夕時,引吭而吟:“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fù)屠蘇夢,挑燈夜未央。”他愿讓自己的生命與除夕一道結(jié)束,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表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愛國志士林則徐,1842年被流放新疆伊犁時,適逢除夕。當(dāng)夜,他輾轉(zhuǎn)難眠,有感而發(fā):“流光代謝歲應(yīng)除,天亦無心判菀枯。碎裂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勝如爭奮,晚節(jié)冰條也不孤。正是中原薪膽日,誰能高枕醉屠蘇?”身處逆境而心存浩氣,報國之情溢于言表。
守歲雖只為人們的一項娛樂活動,但卻具有非凡的意義,正如宋人袁文在《甕牖閑評》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守歲之事,雖近兒戲,然父子團圓把酒,笑歌相與,竟夕不眠,正人家所樂為也?!倍切┪娜蓑}客們給我們留下的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守歲詩篇,更是給這一習(xí)俗增添幾許感人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