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蕓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農村小學的藝術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尤其在音樂教學方面,譬如: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孩子們學音樂的求知欲較強烈,但沒有音樂教師;外界因素影響較嚴重……素質教育并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理論知識的匱乏,學生們只是一味地模仿,不注重方法,使得學生的音樂素質水平不能提高。應該怎樣與新課標精神緊密結合,進行音樂教學呢?
一、音樂教學與學習興趣結合
農村孩子們學音樂的興趣較濃,但缺少的是正當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如何關注并培養(yǎng)他們正當學習興趣呢?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習過程的簡單化、兒童化、情趣化,一切從興趣出發(f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激勵學生。例如,在學習《紅綠燈》一課,如果單純地學唱歌曲,學生感到很枯燥,缺乏激情,更談不上情感的發(fā)揮。于是,我采用游戲導入的方式,將教室布置成一個熱鬧的十字路口,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組織學生做警察指揮交通的游戲。這樣,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在美的情感體驗中提高了學生的表現力。
二、音樂教學要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標中明確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與音樂情緒同步發(fā)展,并達到較高的審美體驗,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與感受,我更加意識到感受、體驗音樂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小雨沙沙》一課時,由于歌詞內容較多,各段之間較為相似,學生記憶有一定難度。于是,我采用直觀形象的即興簡筆畫與詩歌朗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給學生以強烈的情感體驗與美的享受,歌曲也很快掌握。
三、音樂教學離不開現代化教學手段
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使教育手段不斷提高,藝術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能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為此,我領會新課標精神,分析、學習、發(fā)現新課程為教師的創(chuàng)造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我想,把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進行整合,會不會有更驚奇的發(fā)現呢?于是我開始了電腦備課。例如,在教學“有趣的聲音世界”一課中,我編錄制各種圖片、聲音,有流水聲、雨聲、雷聲、閃電聲、鳥鳴聲等,這樣音樂的基礎知識在聲光色影的氣氛里,自然地被學生理解掌握。
四、音樂教學,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習音樂要靠學習者親自去感悟,決不能靠教師講述完成。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去探索音樂教學內容中的某一知識時,往往用探索法。在音樂教學中應該怎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發(fā)展其實踐能力呢?我在教欣賞課《小猴兒》《大象》時,精心制作課件、圖片、頭飾等,鼓勵學生們親自去隨音樂表演。學生的參與意識、表現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發(fā)揮。
總之,音樂教學無論是從幼兒園還是到大學階段都有許多需要我們去研究發(fā)現的良好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既然已經有人總結、推廣,我們就應該運用,找到適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河北省唐山市灤縣雷莊鎮(zhèn)雷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