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物質(zhì)日益豐富、愛情迅速變遷的現(xiàn)代社會,尋找愛情成了人們的一種奢望。愛被賦予了更多的世俗、物化、私欲與雜質(zhì),一些年輕人戀愛觀在純真的背后也出現(xiàn)了困惑與迷亂。為此,重溫中外百年的愛情電影經(jīng)典名片,對喚起正確的愛情價值情感傾向和愛情的倫理道德回歸具有重要的作用。經(jīng)典電影,將喚起我們對愛情本質(zhì)的再認識,對愛情的責任意識與道德思考。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電影;愛情片;愛情本質(zhì);道德回歸
愛情,永遠是一個美麗的詞匯。世界愛情經(jīng)典電影,穿越了百年電影時空,讓一代又一代觀眾內(nèi)心受到洗禮,對愛情的本質(zhì)、愛情的責任及愛情的倫理有了深刻的認識。21世紀的今天,當一切變得那么世俗、那么奢靡、那么刺激、那么毫無情感的珍貴而處處可以獲得廉價的所謂愛情時,一些青年觀眾,他們的愛情在純真美好之后,因為受到現(xiàn)實社會風尚影響,依然會產(chǎn)生那么多的困惑、迷亂與不解,甚至愛情的放縱、隨意與失貞。為了讓年輕人懂得愛情,理解愛情,尊重愛情,追求崇高美好的愛情,通過對世界經(jīng)典愛情名片的播放與欣賞,可以喚起他們美好的情感,升華他們內(nèi)心對愛的神圣、崇高與對愛的倫理堅守的情感意識、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讓愛情之花綻放出華美而溫馨的色彩。
愛情倫理學有諸多學派,對于愛情本質(zhì)、對于性愛與情感關(guān)系的認識,對于家庭、責任、道德之間關(guān)系的論述等。20世紀倫理學方面最具有研究成果的是愛情倫理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弗洛姆、馬爾庫塞、賴希對“愛”與“性”的倫理觀,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中弗洛姆的“愛情倫理學”是最具有啟發(fā)性意義。他認為愛情是一門藝術(shù),是一門值得每個成人學習的藝術(shù),愛情不僅僅是情感,也不僅僅是肉欲,在追求成功、名譽、金錢、權(quán)勢之時,為了自己的幸福,人們更應(yīng)該花精力去學習愛情這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藝術(shù)。而世界經(jīng)典名片,讓我們在一幅幅生動的電影畫面之前,在一個個曲折動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背后,諦聽到愛的回聲,感受到愛的永恒的魅力。
經(jīng)典名片展示了愛情的本質(zhì)是奉獻
愛情的本質(zhì)是什么?柏拉圖把愛欲分為“身體愛欲”和“靈魂愛欲”。身體愛欲就是指性。[1]愛情具有自然的本質(zhì)和社會的本質(zhì),自然屬性即本能的驅(qū)動是愛的生物屬性,但愛的社會屬性即愛的情感及精神實質(zhì)則是高層次的本質(zhì)。愛需要彼此愛撫,更需要靈魂的交流。真正的愛情,是自己首先付出,而不是索取?!耙驗槲覑?,我才被愛”,愛的本質(zhì)是奉獻。《羅馬假日》《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卡薩布蘭卡》《泰坦尼克號》《風雪夜佳人》《人鬼情未了》《保爾·柯察金》《刑場上的婚禮》《天云山傳奇》等眾多中外經(jīng)典影片,充分體現(xiàn)出愛情的本質(zhì),就是對所愛的人無私奉獻,甚至為了更偉大的人類解放事業(yè)犧牲自己個人的愛情?!读_馬假日》是愛情中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大半個世紀以來,感動了無數(shù)觀眾。這部電影的經(jīng)典,除了喜劇風格,更多的是愛的奉獻與無私。安妮公主(奧黛麗·赫本主演)可愛而任性,在短短的一周羅馬假日里,巧遇了美國窮記者喬伊·布萊德利(格里高利·派克飾),雙雙墜入愛河。但公主知道皇室的責任與義務(wù),放棄了愛情,而記者喬伊·布萊德利完全可以一夜成名,成為飛黃騰達的記者,但他沒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悄然地把一切埋藏于心底,把自己與公主短暫相處的美好經(jīng)歷和影像永留記憶深處。他拋棄功成名就的良機,將偷拍的照片巧妙贈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對望中,公主輕輕地對喬說了再見。短短24小時的邂逅,成就了一段永恒的愛情。如果沒有喬的忍讓與犧牲,沒有公主的識大體與皇室道義,僅僅是一段詼諧的愛情奇遇,這部電影斷然是不能成為經(jīng)典影片的。
電影《泰坦尼克號》從過去的黑白片到90年代的彩色片,再到21世紀的立體3D片,一次次吸引觀眾,感動觀眾,其充分體現(xiàn)了愛情無私奉獻的本質(zhì),真正的愛情是經(jīng)得住生死考驗,也可以超越生死。當“泰坦尼克號”沉入大西洋的時刻,船上尖叫聲、呼救聲、痛苦聲、呻吟聲響成一片,人們在絕望中驚恐戰(zhàn)栗。冰海的一角,男主人杰克緊緊抓住只能夠容納一人重量的一塊門板,他用盡全身力氣把自己的愛人露絲扶到了門板上,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多少觀眾觀賞到此刻,早已淚流滿面,知道世界上情為何物?露絲悲痛欲絕,但她答應(yīng)了杰克要好好活下去,最終她被人救起,后來過著平靜的生活。杰克的生命,換來了自己真心相愛的戀人生命,這就是最偉大的愛情,生死考驗的愛情。今天年輕人的戀愛,不乏非常負責任的男生,但也有不少人純粹是為了擺脫生活的孤獨寂寞,根本不懂得愛情的本質(zhì),不懂得愛情的義務(wù)和責任。過早同居,打胎現(xiàn)象普遍,不關(guān)心女性,把女性當作玩物等,這些人的愛情根本不是愛情,純粹是生理的滿足。與杰克與露絲對愛情的行為表現(xiàn)比較,這些人的愛情顯得十分鄙俗。
中國電影《刑場上的婚禮》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敘述了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陳鐵軍的愛情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陳鐵軍拒絕了胞兄為她安排的出國機會,和周文雍以假夫妻的身份開始了組織起義的機關(guān)工作。在革命中經(jīng)歷了考驗的他們,最后產(chǎn)生了最真摯的愛情,相互鼓勵,相互奮斗,積極投身中國人民的革命解放事業(yè)。1927年爆發(fā)的廣州起義失敗后,廣州陷入敵人大屠殺的血海之中。由于叛徒的出賣,周文雍和陳鐵軍同時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們不屈不撓,堅持斗爭。周文雍在墻上寫下了這樣的詩篇:“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1928年初,周文雍和陳鐵軍被敵人押上刑場。兩位烈士態(tài)度從容,昂首挺胸,高唱《國際歌》。在廣州紅花崗刑場上,陳鐵軍向周圍的群眾宣布:“我們要舉行婚禮了,讓反動派的槍聲作為結(jié)婚的禮炮吧!”這對革命情侶慷慨就義了,以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新中國的五星紅旗。他們永遠是中國青年的榜樣,他們的愛情觀和價值觀垂照千古。無論是普通人的愛情,還是轟轟烈烈的戰(zhàn)場上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是經(jīng)得起任何時刻檢驗的,真正的愛情本質(zhì)首先在于奉獻和犧牲,唯有付出愛,才可得到愛。為此,經(jīng)典電影所展現(xiàn)的愛情本質(zhì),具有重要的倫理價值與啟迪作用。
經(jīng)典名片表現(xiàn)了愛情的力量是責任
無論有多么浪漫的愛情,離開了責任二字,愛情就顯得蒼白與無力!《苔絲》是根據(jù)英國著名小說家哈代作品改編的經(jīng)典名片。女主人公苔絲的悲劇,就在于兩個男人都沒有責任感和道德感,都是資產(chǎn)階級的愛情騙子。苔絲作為一個窮親戚,去找遠親而本質(zhì)上卻并非表哥的亞雷克,亞雷克是一個花花公子,他深信在資本無所不能的時代,苔絲的美色一定能通過金錢買到,于是他引誘了苔絲,使得苔絲失去了維多利亞時代看得非常嚴重的貞操。這是苔絲悲劇的開端,后來苔絲自以為找到了另一個真正的愛人安吉爾,安吉爾僅僅是名字上的“天使”,實質(zhì)上是一個虛妄的偽君子,一個空想家,在新婚之夜,當他自己懺悔了自己是非處男的時候,而聽完苔絲的懺悔和傾訴后,即刻翻臉辱罵苔絲是非處女,是一個失去貞操的女人,無論苔絲怎樣哀求,他最終拋棄了苔絲,獨自去了巴西。甚至當他在巴西事業(yè)慘敗回歸英國后,再次找到苔絲,致使苔絲殺死了“表哥”亞雷克,最終自己被政府判處絞刑。苔絲的悲劇,是資本惡魔帶來的社會悲劇,也是一種愛情毫無責任的悲劇,特別是安吉爾,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資產(chǎn)階級青年,一個主動追求苔絲的有志者,卻滿腦子的虛偽和封建倫理意識,將苔絲的滿腔癡情化為了泡影。
而數(shù)十年來,讓觀眾無不感動的另一部經(jīng)典影片《亂世佳人》,其女主人公郝思嘉是一個自私、冷酷、無情、聰明、不擇手段、堅強,卻不乏善良、美麗、脆弱的女人,一個集財富、美貌、能干、堅強于一身,讓無數(shù)男人為她而傾倒的優(yōu)秀女人。郝思嘉最讓人感動的是作為一個女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責任。她敢于去愛、無怨無悔,她的整個青春都在愛著阿希禮,沒有回報但她仍沒有放棄努力。在回到了鄉(xiāng)下老家“塔拉”莊園之時,父親癡呆,母親病逝,女兒夭折,家中被劫,已經(jīng)貧窮如洗而陷入了絕境,作為二十歲的她,卻毅然擔起家庭重負,支撐一家人的生計,以常人難以企及的毅力抗爭命運。她始終不渝地愛著阿希禮,并一直照顧與幫扶著他的家庭。正是由于郝思嘉的責任,才使她的形象如此高大、美麗動人。她堅定地告訴所有觀眾:“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激勵著無數(shù)觀眾!在所有經(jīng)典愛情名片中,最直接展現(xiàn)肉欲與責任的是《廊橋遺夢》,把一個婚外“一夜情”的故事展示得淋漓盡致,但是這是一種讓人靈魂痛苦掙扎的肉欲與愛情,家庭與責任糾葛斗爭的愛情故事,最終女主人公弗蘭西斯卡放棄了私奔,責任讓她保全了現(xiàn)有的家庭,將對羅伯特的愛永遠埋藏在心中,深深地眷戀寫在日記本中,到死了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廊橋上而來紀念她對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婚外愛情“羅伯特”。《廊橋遺夢》是一部真正的悲劇,有一種撕心裂肺的感染力量。愛的熱烈沖動與責任的理性克制,讓愛情撕裂人的心靈。中國最經(jīng)典的愛情電影《人生》,對每個年輕人在愛情十字路口徘徊的人都給予了一定的警示,愛情是什么?責任是什么?高加林對劉巧珍的背叛及最終被逐回黃土地的悲劇,同樣具有震撼每個時代觀眾心靈的力量。
黑格爾說:“情感是心靈中的不確定的模糊隱約的部分?!盵3]因此,有人說把握情感的定性,本質(zhì)上就決定了是不可能的。事實并非完全如此,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情觀、道德觀及價值觀,但愛情的基本倫理道德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底線,是愛情本質(zhì)的內(nèi)核。無論是現(xiàn)實主義悲劇、喜劇的愛情曲曲折折,還是浪漫主義愛情的熱烈激情,或是后現(xiàn)代主義愛情的撕裂與拼貼刺激,只要是愛情,就應(yīng)該遵循愛情的基本規(guī)則。如果離開了對愛的社會屬性、精神實質(zhì)屬性的追求,愛情就會變得失去理性、失去尊貴與崇高,愛情就僅僅是本能欲望的占有與物欲的交換利用?!度斯砬槲戳恕凤L靡世界,一個死后變?yōu)楣淼娜耍瑓s還要愛,還要堅守最珍貴的愛情本質(zhì),肉體消滅了,精神卻是相通的?!逗啞邸分械膼矍?,感人至深,在于對愛的精神平等與人格的追求;《呼嘯山莊》表現(xiàn)出一種超現(xiàn)實的生死不渝的愛情,即使死了在荒原上變成游魂也要尋找自己的前世愛人。托爾斯泰說:“愛情的真諦在于精神,而不在于肉欲。”[4]所以,真正的愛情一定是精神的本質(zhì)大于肉體本能,真正的愛情是靈魂的相互依賴與精神的彼此默契與依托。唯有心靈上的共鳴,才配愛情,才配婚姻。愛情與婚姻是人生一段美好的旅程,人人都有愛情追求與享受的權(quán)利,在當今愛情極其畸變的年代,重溫世界經(jīng)典名片,無疑具有重要的倫理道德回歸的呼喚作用。
[參考文獻]
[1] 柏拉圖.會飲[M].劉小楓,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2] 李中一.馬克思恩格斯關(guān)于愛情描寫的一些論述[J].文學評論,1994(03).
[3] 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41.
[4] [俄]托爾斯泰.克萊采奏鳴曲[M].臧仲倫,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35.
[作者簡介] 常海斌(1964— ),女,北京人,碩士,北京聯(lián)合大學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