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美大學生紀念性演講選題比較及文化解讀——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的分析

      2014-02-26 03:09:48黃振華李新英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知名人士紀念性個人主義

      黃振華 李新英

      (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100081)

      一、介紹

      紀念性演講是美國大學生《公共演講》課程內容之一,主要是對某個人、某個人群、某個組織、某種思想或某個事件進行贊揚或慶祝,如生活中的頌揚、悼念、獻詞及慶祝周年紀念的演講等都屬于紀念性演講。紀念性演講不是簡單地進行傳記或事件的描述,而是強調主體的主要特征(一般為2-4個特征),并與讀者共同分享主體所擁有的這些值得稱贊的特征(Jedd&Lucas 2012:87)。這類演講稿通過“紀念”某個人或某件事達到教育人、啟發(fā)人和鼓舞人的目的。

      文化包羅萬象,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人類世界的角角落落,正如英國文化學家愛德華·泰勒(1992:1)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人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一切能力和習慣”。各國學者歷來對文化充滿了興趣對其開展的研究也不勝枚舉,其中比較不同國家國民文化的跨文化研究倍受青睞。此外,各國學者公認的具有里程碑般影響力的人物非荷蘭人類學家霍夫斯泰德莫屬?;舴蛩固┑掠?967—1973年間對美國IBM公司分布在世界50多個國家的11600名員工進行了價值觀調查,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提出了五個“文化維度”模型1,他認為這五個維度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各個國家的文化特征。

      我們知道,文字資料是文化的儲藏室,通過對文本進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隱藏其中的文化。因此通過紀念性演講的文本閱讀,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演講者所崇拜的人物、英雄的形象?;舴蛩固┑?(Hofstede&Hofstede 2005:3)把文化定義為“心智的集體程序”,它“主要體現在價值觀上,也會通過……英雄……等表象化的事物顯現出來?!北疚牧D以中美大學生的紀念性演講稿為研究文本,比較分析中美大學生選材的不同,從“英雄”這個表象化的事物研究中美文化的表象,通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深層次探究兩個國家的文化差異。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1.文本選擇

      為了實現從紀念性演講選材探析中美文化差異的目的,筆者收集、整理了582篇中美大學生紀念性演講稿,并以此建立了一個小型紀念性演講數據庫。其中包括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大學生300篇,中央財經大學演講班學生作品282篇。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是美國一所綜合類大學,300位學生演講稿為筆者在訪學期間,旁聽演講課程時隨機選取的樣本。另外,這300位來自全校各個不同專業(yè),其家庭背景各異,因而其作品對反映美大學生在選材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隨機性。中央財經大學是中國比較著名的綜合類大學,演講課程是為所有大一新生第二學期準備的選修課,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專業(yè)的282位學生同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隨機性。

      2.文本分類、統(tǒng)計

      紀念性演講主要是指對某個人、某個人群、某個組織、某種思想或某個事件的贊揚或慶祝。根據對紀念性演講特征的描述以及文本類型,我們將學生作品的選題分為四種類型,即人物類、事件類、組織(含機構)類和思想(含理念)類。隨后,本文對582篇演講稿的文本進行錄入、整理,分類后著重對人物類這一代表性的紀念性演講選題進行第二次分類:大致分為普通人士和知名人士兩類。其中普通人士中包括家庭成員、朋友、教師、鄰居等;知名人士涉及歷史名人、娛樂界、體育界、科學家、商人、作家等。兩次分類后,筆者對中美大學生的演講文本采取了分別統(tǒng)計,對比統(tǒng)計的方法,全面展現中美大學生選材上的異同。

      3.研究結果

      582篇中美大學生紀念性演講中,不同文本類型統(tǒng)計如下:

      中美大學生的紀念性演講的文本類型大多集中在了人物類,分別為85.82%和95.33%,共計528篇,占所有582篇紀念性演講樣本的90.72%。據此,本文著重分析528篇中美大學生人物類紀念性演講的選題問題。528篇人物類紀念性演講具體統(tǒng)計結果見下表:

      中國大學生選題統(tǒng)計:

      美國大學生選題統(tǒng)計:

      通過上表可發(fā)現中美大學生在選題方面存在以下不同。

      首先,中美大學生在普通人士和知名人士的選題側重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

      1)中國大學生傾向于選取知名人士作為自己紀念、贊揚和崇拜的對象,知名人士占到78.51%,普通人士只占21.49%。美國大學生與中國大學生恰恰相反,他們贊揚、崇敬的人物多是普通人士,占68.53%,知名人士僅占31.47%。

      2)美國大學生以家庭成員為傲,他們贊美、表揚的家庭成員占到了所有人物類紀念性演講的53.15%,而歷史名人、娛樂界、體育界、科學家、商人、作家等所有知名人士的總和僅為31.47%。中國大學生的紀念性演講則以知名人士為主(78.51%),家庭成員僅為11.57%。

      第二、就普通人士而言,中美大學生選題的側重點也不同。

      (注:“其他”中涉及到的演講主體比較分散,包括農民,牧師,無名人士等,每一類所占比重非常小。)

      1)在242篇中國大學生人物型紀念性演講中,家庭成員占普通人士的53.85%,占全部中國大學生人物類演講的11.57%;對于美國大學生而言,家庭成員占普通人士的77.55%,占全部人物類演講的53.15%。由此可見,中國大學生和美國的大學生在贊揚、紀念普通人士時多以家庭成員為主,但是美國大學生對于家庭成員的關注度遠遠大于中國大學生。

      2)中國大學生在普通人士的選題中選取了醫(yī)生、教師、志愿者等群體形象進行贊揚和紀念,選取比例占普通人士的30.77%。而美國大學生286篇演講中沒有一篇贊揚群體形象的演講。

      第三、中美大學生對于知名人士范疇中的不同領域人物的關注度也有區(qū)別。

      中國大學生最崇尚的知名人士分別是娛樂界(29.47%)、歷史名人(28.42%),對于娛樂界和歷史名人的崇拜屬于伯仲之間,區(qū)別不是很大;美國大學生最崇拜的知名人士是歷史名人(31.11%)、娛樂界名人(24.44%),歷史名人略強于娛樂界人士;中國學生對于體育明星的崇拜僅為3.16%,遠遠低于美國大學生對于體育界人士的崇拜(22.22%);而中國大學生對于學者的崇拜(22.11%)明顯高于美國大學生(13.33%)。此外,中國大學生也比較崇拜商人(10.53%),而美國大學生對商人的崇拜度較低(5.56%)。

      第四、中美大學生崇拜、尊重的知名人士的國籍屬性具有明顯的差異。

      筆者將知名人士分為國內知名人士和國外知名人士兩類,發(fā)現中國大學生190篇關于知名人士的演講中,國內知名人士僅占23.16%,國外知名人士為76.84%;美國大學生則以國內知名人士為主(82.44%),國外知名人士只有17.78%。

      三、結論與分析

      根據上述統(tǒng)計數據,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與名人相比,美國大學生更崇拜普通人士,尤其是家庭成員和朋友;相對于普通人士而言,中國大學生更崇拜知名人士。

      2.美國大學生崇拜的名人中以本國名人為主;中國大學生崇拜的名人以國外名人為主;

      3.美國大學生崇尚個人形象,較少崇拜群體形象;中國大學生更傾向于崇拜團體形象。

      這三個結論顯示了兩個不同國家的文化表象,霍夫斯泰德 “文化維度”模型中的兩個維度“權力差距”、“個人主義—集體主義”充分揭示了隱藏在這三個文化表象背后的中美文化的深層次差異。

      第一、權力差距

      “權力差距”維度指的是組織、機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成員對權力分布不平等的接受度,這反映出不同國家的人們對人與人之間不平等權力關系的認同程度。2霍夫斯泰德把權力差距指數(Power Distance Index,即PDI)的范圍界定在0-100之間,得分越高表明權力距離程度越高。在所有被調查的74個國家和地區(qū)中,中國的 PDI為 80分,排名 12,美國 PDI為 40分,排名 57(2005:47)。

      “權力差距”大的國家與“權力差距”小的國家主要區(qū)別如下(Hofstede&Hofstede 2005:47):

      美國的大學生崇拜普通人士主要是因為美國屬于“權力差距”較小的國家,人們不看重由權力與財富引起的層級差異,更強調個人權力、地位和機會的平等,他們相信普通人與名人之間的平等,二者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看似高高在上的總統(tǒng)退職后立刻就成為普通人,需要重新找工作、另求謀生之路。《獨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深植根于美國人的頭腦之中??梢哉f“平等”推動了美國社會的進步。正是有了平等觀念,才有了北美殖民地獲得獨立,與英國平起平坐;正是有了平等觀念,才有了奴隸的解放、婦女的權利;正是有了平等觀念,才有了當今少數族裔的崛起、同性戀的認可……。J·R·波爾教授 (J.R.Pole)在《美國平等的歷程》中確認了平等觀念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他認為平等的理想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核心主題?!捌降鹊挠^念一開始就在這個國家的生活中合情合理地占據道義上的首要地位。在整個美國的國家生活中,社會目標中的平等意識與個體權利平等的道義地位一直結合在一起,為國家的存在提供了正當的理由”(波爾2007:1)。此外,美國大學生對家庭成員的崇拜遠遠超過了名人,也是源于父母對他們的尊重與平等相待。父母的榜樣、影響直接對孩子的人格塑造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他們也成為孩子心中的楷模。

      中國大學生崇拜名人源于中國屬于“權力差距”較大的文化。人們對于由權力與財富所引起的層級差異有較高的認同和接受度。這樣的認知導致對名人的崇拜,名人在他們心中的的地位甚至超過了他們的父母。其實,中國文化中含有更多的關于“權力”的歷史和教義??鬃釉凇段逭摗分薪缍宋宸N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君臣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夫妻關系和尊卑關系。這些關系包含了雙方相互的義務,也反映出權力大小的對比。從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老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觀念,再到董仲舒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上下尊卑等級秩序日益得到強化。名人、有識之士、官員都成為權力的代表,也成為人們崇拜的偶像。

      第二、“個人主義—集體主義”

      美國大學生崇尚個人主義,中國大學生更傾向于崇拜團體形象,這反映了兩國“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文化維度不同。“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是指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以及社會的關系,社會是關注個人的利益還是關注集體的利益?!霸趥€人主義代表的社會中,個人之間的關系是松散的,社會對每個人的期望都是照顧自己和最親近的家人。與個人主義相反,在集體主義社會中,人們生來就被強有力的、內聚的集體所一體化。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體之內’和‘在群體之外’來區(qū)分,他們期望得到‘群體之內’的人員的照顧,但同時也以對該群體保持絕對的忠誠作為回報”(Hofstede&Hofstede 2005:76)。依據霍夫斯泰德的統(tǒng)計,美國“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指數是91,中國是20。3

      美國是典型的崇尚個人主義的社會,個人主義被認為是美國文化的核心,深深植根于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獨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把人看成了有思想的獨立的人;《美國憲法》中的權利法案保障個人權利和利益,以防聯邦這個集體對公民個人權利的侵犯,明確規(guī)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集會自由?,F實生活中,美國人相信個人價值,高度重視個人自由,強調個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發(fā)展;影視文學作品中,孤膽英雄成為電影的主角,擔當起拯救世界的重擔,往往一個人,單槍匹馬就能救人于危難之中。此外,個人主義的精神也體現在教育當中。在美國的公民教育中,要實現的目標就包括“實現最佳自我,敢于抵制群體的不正當壓力,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不當之事,即使孤立無援亦是如此。利己但不損人,運用恰當的手法追求個體或群體目標的實現,同時,尊重他人的各種權利?!彪y怪美國歷史學家康馬杰認為“個人主義最終成為美國主義的同義語”(亨利·康馬杰1988:38)。

      古往今來,中國人崇尚團體精神,認為極端個人主義是自私自我的表現。從孔子的“愛他人為仁”,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無不體現著團體、國家利益為重的精神?!皹s辱與共”、“休戚相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等體現了中國社會比較注重人與人之間互相依存的關系,這些思想對中國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崇拜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生命的革命英雄,我們譴責地震中只顧個人逃命卻不顧學生的老師。正因為如此,中國大學生以汶川地震中的志愿者和非典中醫(yī)護人員群體為贊揚的對象。

      此外,美國大學生對于本國知名人士崇拜比例較高,這也是“個人主義”擴大化的表現。對美國人而言,他們崇拜自己的政治制度,崇拜自己的文化,他們力圖為人類建造一座“山巔之城”,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基督教博愛的楷模,他們認為美國的就是世界的。

      綜上所述,中美大學生紀念性演講選材的差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異,同時這個研究也有助于我們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把握中美紀念性演講。

      注釋:

      1.這些維度分別是“權力差距”、“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男性化—女性化”、“回避不確定性”和“長期取向—短期取向”(也稱為“儒家動態(tài)變量”)。

      2.見 http://geert-hofstede.com/united-states.html。

      3.數據來源于:http://geert-hofstede.com/china.html。

      Hofstede,G.&Hofstede,G.J.(2005).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Revised and expanded 2nd ed.)[M].New York:McGraw-Hill.

      Jedd,S.M.&Stephen,E.L.(2012).Speech Composition Resources(14th ed.)[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http://geert-hofstede.com/china.html

      J·R·波爾 著,張聚國 譯 (2007).美國平等的歷程 [M].北京:商務印書館。

      愛德華·泰勒 著,連樹生 譯 (1992).原始文化 [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亨利·康馬杰 (1988).美國精神 [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猜你喜歡
      知名人士紀念性個人主義
      從秩序感到紀念性:宗教建筑的空間構建
      現代裝飾(2024年1期)2024-03-19 00:17:18
      多重身份的“知名人士”——婦好
      魯迅的個人主義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論》為例
      社會各界寄語《晚晴》
      晚晴(2017年12期)2018-01-15 21:04:15
      我們班的知名人士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現代紀念性園林中的應用
      紀念性景觀的隱喻性研究
      紀念性景觀的地被植物及其景觀特色研究:以南京市雨花臺風景區(qū)為例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流變的歷程
      閃爍璀璨夜
      流行色(2005年1期)2005-04-29 00:44:03
      寻甸| 睢宁县| 巴东县| 丽江市| 绥芬河市| 嵊州市| 奉化市| 崇仁县| 东光县| 余江县| 崇仁县| 海兴县| 定陶县| 五莲县| 固原市| 精河县| 宜州市| 奉新县| 麻城市| 贡觉县| 巴彦淖尔市| 巴东县| 多伦县| 谷城县| 冷水江市| 锦州市| 金阳县| 霍城县| 比如县| 东至县| 英山县| 海盐县| 阳原县| 神农架林区| 沈丘县| 昌乐县| 磐石市| 左贡县| 顺平县| 木兰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