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隅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一載,初唐詩人、上元進(jìn)士劉希夷寫了一首擬古樂府《代悲白頭翁》,中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最為人激賞,傳為警句。該詩未問世時先被劉希夷的母舅、亦為上元進(jìn)士的宋之問知曉,艷羨之余,竟要外甥將那一組佳句讓給自己,遭斷然拒絕。宋之問惱羞成怒,仗著財大氣粗,派人將劉希夷綁架了去,再用土囊將他活活壓死。劉希夷初得此組佳句,得意之時曾自言恐會帶來禍患,不料竟一語成讖,果然因此丟了性命。時約在儀鳳三年(678年),他年僅二十九歲。
宋之問在武后、中宗兩朝靠諂媚張易之和太平公主而得寵幸,官至考功員外郎。其個人操守更是委瑣陰鷙。不過,他為文卻富麗華靡,律詩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睿宗重掌政權(quán)后,宋之問遭貶逐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從長安向南方流放途中所經(jīng)過的大好河山、柔媚風(fēng)光,在他眼里大多成了愁緒不斷、苦思凄惻的陰霾瘴霧,如《題大庾嶺北驛》《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他的心境如此,當(dāng)是咎由自取,罪有應(yīng)得。不過,其詩情卻因之而發(fā)自肺腑,迷離惝恍,令人扼腕。太極元年(712年),他在幾經(jīng)輾轉(zhuǎn),到達(dá)欽州后即遭朝廷賜死?;蛟S料到會有這般結(jié)果,他在這一年寫的《靈隱寺》詩竟一掃叢林迷瞑、哀雁凄厲而盡顯靈秀清麗,怡爽閑適,達(dá)到他的山水詩的最高境界。其中“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句,更是使人心襟開闊,豪氣溢胸。據(jù)說這兩句詩一出,便被競相傳抄。有后人竟不相信它會出自宋之問之手,而懷疑是偷自在靈隱寺出家的駱賓王。因為宋之問——這位曾經(jīng)的顯貴先前便有過此類傷天害理的劣跡??梢娛赖廊诵?,自古即以德行為重;縱使你真是才高八斗,文章錦繡,而人品猥鄙,也難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