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景霞 孫永紅
(廣東省廣州市干部療養(yǎng)院/廣州市第十一人民醫(yī)院,廣東廣州 510515)
?論著/診斷技術?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旋股外動脈穿支體表定位中的研究
冼景霞 孫永紅
(廣東省廣州市干部療養(yǎng)院/廣州市第十一人民醫(yī)院,廣東廣州 510515)
【摘要】皮瓣轉移廣泛應用于整形外科創(chuàng)傷外科等,對皮瓣的大小成活率要求越來越高,超聲彩色多普勒在檢查皮瓣中所含血管性質進行客觀評價及定位,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能很好的顯示0.5mm左右的微小血管,并根據(jù)CDFI迅速判斷該血管是否為動脈及血流動力學指標,并能準確在體表做出定位,對設計皮瓣及手術中游離血管提供非常大的幫助,縮小了手術時間,提高了皮瓣成活率,本研究采用CDFI超聲對旋股外動脈(LCFI)下降支的多個穿支為觀察對象,確定管徑大于0.5mm的穿支數(shù)目,做出體表定位,測量血管管徑,長度,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數(shù),頻譜類型,并與手術所見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各個穿支的特點,選出適合臨床皮瓣轉移的穿支。
【關鍵詞】皮瓣;穿支血管;CDFI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進行正常者超聲檢查,隨機選擇120例自愿者,年齡20~75歲,分三個年齡組:20~39歲、40~59歲、60~75歲,每個年齡組男女各20例。分兩大組各60人。
1.2儀器
本組均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4MHz選用外周動脈條件,調節(jié)啟用SonoCT、XRes、I-Scan功能,使圖像更加清晰。分別檢測皮瓣穿支血管的數(shù)量并定位。對于旋股外動脈的穿支血管檢測能達到滿意效果,對于超聲醫(yī)生需要經(jīng)驗豐富熟練的操作技術,對于局部解剖要非常熟悉。
1.3檢查方法
被檢查者取仰臥位,自然伸直下肢,確定傳統(tǒng)A點(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連線中點)及改進后A點、B線(直腿抬高,在大腿中段確定股直肌和股外側肌間隙,以此肌間隙為A點,髕骨外緣與髂前上棘連線中點垂線與A線的交點為A點:腹股溝韌帶處股動脈搏動點與A點的連線為B線),在A線以外,大腿外側中線以內,B線兩側垂直3cm的范圍內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按規(guī)律進行連續(xù)探查,確定每一支穿支的位置,測量穿支的管徑、血管走行類型、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數(shù)等數(shù)據(jù),并記錄時間。首先,在二維圖像上辨認出股直肌、股外側肌、肌間隙,在彩色血流圖像上辨認出股總動脈、股深動脈及旋股外側動脈,然后在改進后A點、B線區(qū)域內進行逐步掃查,檢測到穿支即測量管徑,記錄血管走行類型,用脈沖多普勒顯示連續(xù)四個以上穩(wěn)定血流頻譜,測量流速,并進行體表定位。與手術所見進行對比,確定符合率。
統(tǒng)計學分析。穿支的平均管徑:頻譜類型;穿支動脈各型(I型肌皮穿支型,II型肌間隙皮支型,III型直接皮血管型)所占比例;平均血流速度在左右肢、性別及各年齡組間的比較。確定與手術所見的符合率。檢查120例,發(fā)現(xiàn)穿支血管360條(平均每瓣2-5條),直徑0.5-1mm,平均直徑0.7mm,右側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7.5到25.7cm/s、舒張末血流速度8.48cm/s、平均血流速度7.64cm/s阻力指數(shù)0.74。左側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7.4到23.8cm/s、舒張末血流速度6.79cm/s、平均血流速度5.94cm/s阻力指數(shù)0.71。
CDFI超聲檢查是股前外側皮瓣定位成功的關鍵,能找到合適的穿支血管。目前已有報道[1]支持使用CDFI超聲對股前外側皮瓣行術前檢查以確定穿支血管的定位,能達到直觀顯像的效果,管壁、走行方向與皮膚關系可觀察血流的管徑、方向,判斷血流性質和測量血流參數(shù),高頻超聲檢查能分辨最小管徑為0.1mm的血管,可較好的顯示皮支及皮下表淺血管的分布情況,PW可測量目標血管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使得對穿支、皮瓣內細小皮支可檢測到。陸林國等[2-3]曾采用CDFI超聲檢查和超聲造影增強技術觀察皮瓣的穿支血管,認為超聲造影檢查的準確性隨高于彩色超聲多普勒血流檢查,但該技術應用范圍主要為確定有無穿支血管及體表定位的標志,不能分辨肌間隙穿支和肌皮穿支,利用高頻CDFI超聲能定位穿支血管的出肌點和真皮下點,測量穿支血管管徑和流速,觀察肌皮穿支在肌肉中的走行,辨別肌間隙穿支和肌皮穿支,為準確切取皮瓣做好準備。采用高頻CDFI超聲檢查皮瓣穿支血管更為準確可靠。
Hallock[4]最早將此項技術應用于皮瓣穿支血管的術前檢查及定位,之后這一技術逐漸向臨床推廣,應用于各種皮瓣穿支血管的術前檢查,在術前檢查的腹直肌皮瓣中,檢測到穿支血管的陽性率約96.3%,預測陽性率接近100%。
所檢查的120例旋股外動脈外側皮瓣中,共發(fā)現(xiàn)360條,其中83%的穿支血管位于大腿中1/3處,平均位置距離大腿遠側端44.4%處,與前期的解剖學研究基本相符。比較術中檢查所得結果,未能發(fā)現(xiàn)的有12條手術前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到的穿支血管,除一條因管徑較細而不能作為皮瓣供血動脈外,其余3支相對粗大(0.5-1mm),且血流豐富,這3支未發(fā)現(xiàn)的穿支血管中,1支可能因技術性原因,如探查不足等導致,另外2支假陰性的均發(fā)生于同一病理,患者較瘦,大腿皮下脂肪層及肌肉都很薄,CDFI超聲檢查時因探頭會對探查部位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可能導致穿支血管閉鎖,所以無法發(fā)現(xiàn)。
至于另兩例假陽性的穿支血管,一支為股外側肌表層的一條遞減動脈,另一支為表淺血管叢的分支血管,應可通過對血流多普勒信號的連續(xù)追蹤而分辨。在本研究中,術前檢查的陽性率達到92%,預測陽性率約96%,這說明術前CDFI檢查幾乎可以發(fā)現(xiàn)所有的穿支血管并準確定位,其可靠性非常高。
術前CDFI檢查明確穿支血管位置后,還可檢查受區(qū)情況設計合適的皮瓣,如當受區(qū)近旁血管不合適時,可使用皮瓣最末端的穿支血管設計長蒂皮瓣;當受區(qū)缺損較大,需要較多組織時,為保護皮瓣血供,可使皮瓣包含多條穿支血管[5]。
本組均采用飛利浦公司IU22型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7-12MHz對于旋股外動脈的穿支血管檢測能達到滿意效果,對于超聲醫(yī)生需要經(jīng)驗豐富熟練的操作技術,對于局部解剖非常熟悉。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股前外側皮瓣穿支血管做術前探測,可以發(fā)現(xiàn)和準確定位皮瓣穿支血管,直觀顯示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有無變異或缺如,準確率高,可靠性好,可明確穿支血管的數(shù)量并能在體表準確定位,能提供血流動力學定量指標血管質量,可以為皮瓣的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jù)。為術前及術中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穿支血管中的有效價值和有效性,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劉會仁,李瑞國,等.股前外側皮瓣的多普勒探測研究和設計改進.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0(7);722-724.
[2]陸林國,徐智章,劉吉斌,等.超聲造影增強技術在探索穿支皮瓣血管中的應用.上海醫(yī)學影像.2010,19(3):161-164.
[3]陸林國,徐秋華,燕山,等.高頻超聲對穿支皮瓣血管的探索研究.上海醫(yī)學影像.2008,17(3):200-202.
[4]Y.Kimata,K.Uchiyama,S.Ebihara et al.Anatomic variations and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t flap:a report of 74 cases.Plast Reconstr Surg,1998,(102):1517-1523.
[5]毛堅.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股前外側皮瓣穿支血管術前評估的研究.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0,35(5):5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