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杰
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90后”中職生的思想理念更具獨特性。一方面,他們初具人生觀和世界觀,對未來和自身前途有了一定的思索,生活自理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能夠接受有利于他們的勸導和建議。另一方面,他們 “任性”“叛逆”,個性張揚,責任感不強;生活中遇到問題容易情緒激動、行為失控,處理問題方式過于偏激;學習上基礎薄弱,自覺性較差,狀態(tài)被動,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做法。面對新課題,作為中職教育的班主任,只有懂得有效地利用學生自身優(yōu)點來實施班級管理,才能因人制宜、乘風破浪,才能滿園春色、處處嫣然。
一、愛心教育藝術化,奠定感情基礎
作為一名真正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教師,其對學生的關愛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也常用嚴父慈母來形容這份愛。但面對當代中職生,我們帶著一份慈母的關愛和嚴父的要求去教育學生,結果不一定為學生所接納。教師真愛學生必須注意愛心教育的藝術化,首先,要堅持“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保▍涡蛡ハ壬裕┑挠擞^,相信每一片樹葉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片樹葉都能吐綠增色。其次,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要將嚴慈相繼和溫情脈脈的心理撫慰、發(fā)自內心的情感互動和互換角度的充分信任緊密相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將自己與他人的命運相連、處于一種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關系中”才能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老師只有采取多種多樣、潤物無聲的方式,才能了解和貼近學生,老師付出的真愛才能得到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認同,老師采取的方式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這是奠定師生情感相通的基礎。
二、師生交流人性化,增進和諧關系
什么是教育?德國哲學家、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是這樣理解的:“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今天,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鮮活而富有個性的學生,不能再一味地強調和推行簡單粗放的管理。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和他開誠布公地談心,而蘇聯作家溫·卡維林曾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就必須靜下心來,俯下身子,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學生說說他們自己。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真誠地承認。讓學生覺得,他與老師的談話是在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展開的,這樣,老師才能以交換心靈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才會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定位老師的角色。交流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生活中心心相印、和諧快樂,這應當是新時代師生關系的生動寫照。
三、班規(guī)制訂民主化,加強行為約束
班規(guī)是班主任和學生管理班級的依據,是形成良好班風的保障,其約束者和最終受益者是學生。所以班規(guī)的制定必須在以法紀校規(guī)為依據的前提下,由全班學生提議、討論通過,而并非班主任個人意見的分條羅列。班主任可以是班規(guī)制定的參謀者和指導者,其主要作用是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規(guī)的制定,并督促班委會和學生依歸行事。言出于己,其行必恭,集體的約定才具有更普遍的約束力。這樣的班規(guī)才能把學生的行為定向管理起來,使每個學生都為實現班級管理目標而發(fā)揮作用。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頑強的行為意志,更有助于形成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健康向上的班級風氣。
四、輿論宣傳常態(tài)化,匡扶班級正氣
在班集體中,健康、向上的輿論宣傳教育能扶正壓邪、鼓舞人心,能對每位同學的言行進行約束和評價,促使班級風清氣正。長期以來,班主任把班會作為進行輿論宣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這無疑是必要和有效的。但過分依賴周會,難免會出現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或時過境遷、佳機不在的尷尬,喪失最佳的教育時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周圍的世界是生動的思想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庫?!卑嘀魅我獱I造健康向上、友善團結的班級風氣,就不能放過學生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之處:學生面對誘惑有了正確的取舍、沖動之時做出理智的選擇,調皮鬼隨意撿起地上的紙片,學困生賽場上為集體奮力拼搏……看似微小的細節(jié),班主任若能及時的加以鼓勵、引導、宣傳,就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健康的審美情趣、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就能增強班級凝聚力、傳遞班級正能量,形成一種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激勵學生努力進取、熱愛生活。
總之,90后的中職生教育管理,教師不僅要有誠心、耐心、細心,還要有創(chuàng)新,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于細微處表現真誠,在過程中體現人文。只要堅持以人為本,做一個“有心、有情、有愛、得法”的班主任,工作中避免簡單、杜絕專斷,方式上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就一定能夠把班集體建設成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