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
摘 要: 隨著高中教育素質改革的全面深入,如何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法中開展有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成為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了較深入的探討。要開展有效教學課堂,教師必須先以學生為中心,并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多思考,必要時可以借鑒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從而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
關鍵詞: 中學化學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新課程以學生全面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倡導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得教學質量和效益處于較高的狀態(tài)。本文從中學化學教學實踐出發(fā),以有效的教學策略制定和執(zhí)行為途徑,以保證中學化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從理論上講,知識學習的過程是舊知識體系與新知識體系產生聯(lián)系,由此形成完善的知識鏈條,從而促進學習主體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完全忽視這樣的知識掌握規(guī)律,過于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從而使得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受到負面影響。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缺陷表現(xiàn)為:不考慮學生的知識經驗,難以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為了改變這樣的教學狀態(tài),積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此教師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依據情況進行具體的教學。
比如在講授魯科版高中化學第一章《走進化學科學》一單元時,本章節(jié)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對于化學學科形成科學認識,使得其懂得化學是怎樣的一門科學,由于本章節(jié)屬于引導性質的,很多高中化學教師不是很重視,往往都是照本宣科地閱讀一下就過去,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恰當的。萬事開頭難,學生如果不能在第一節(jié)課就喜歡上化學,相信以后很難學好化學,因此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過程:首先應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社會經歷及科學觀,將一些他們熟知的或者感興趣的化學現(xiàn)象納入教學體系,比如可以將一些有趣的化學現(xiàn)象展示給學生,如光怪陸離的溶洞景觀、家中處理水壺中水溝的細節(jié)、飄在空中的氣球、酸雨的形成、鐵制品的生銹、空調制冷的原理等,然后讓學生試著解釋這些化學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學生的回答,全面掌握學生對于化學現(xiàn)象的理解,為開展后期的教學工作打基礎,最后引出高中化學學習知識體系,簡單講解高中化學課程內容,使得學生對整個高中化學的課程形成初步的了解。在上課的時候,此章節(jié)的教學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學生的化學知識,并且將其作為后期開展高中化學教育工作的基礎;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尤其是學生在表述其化學現(xiàn)象的時候,看看在不同化學知識點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并且將其記錄在案,以此為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化學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使得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化學教學。
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是開展一切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從教與學的關系看,教學相互依存,其主體應該是學生。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下,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高:首先,教師可以更有效開展教學工作,使得其教學設計方案更科學,更合理,更有針對性;其次,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缺陷會不斷展現(xiàn)出來,由此教師可以及時地進行教學方案調整,更好地找到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倡導探究式學習模式,實現(xiàn)學生自學化學能力的提高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講,往往會將教學重點放在教學結果上,而忽視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控制。而探究式學習模式,就是倡導以問題教學的方式開展,使得學生帶著問題參與教學過程,以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并且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自學化學能力的提高。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教師應該積極做好以下工作:其一,依據化學教學目的,明確教學知識重點和難點,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工作;其二,合理構建問題教學方案,注意提問的質量和水平,將問題帶入相應的情境中,以情境構建的方式進行;其三,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和研究,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究性學習。
比如在講授第二章第三節(jié)《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第一課時《氧化還原反應》時,教師可以先以多媒體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資料,如電池放電或者鐵制品生銹等,在資料展示完畢之后提出問題:大家知道上述的反應是化學的哪種現(xiàn)象嗎?其運行的原理,大家知道嗎?類似于這樣的現(xiàn)象,大家是否還可以舉出幾個案例來?隨后讓學生帶著上述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并且嘗試從各個角度去審視上述的化學反應,結合課本中對于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思考在生活中是否還存在更多類似于這樣的例子?同時結合學生給出的具體答復,教師可以繼續(xù)設問:氧化還原反應的性質及實質是什么?氧化劑和還原劑存在什么不同之處。最后在學生慢慢弄清楚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區(qū)別之后,探究應該以什么作為氧化劑或者還原劑,化合物能夠在此方面發(fā)揮相應的作用。
以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其一,整個教學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導,始終保持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實踐教學工作,對于實現(xiàn)課堂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其二,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更清晰地弄清楚知識脈絡,這對于實現(xiàn)化學知識的全面掌握是很有幫助的;其三,探究式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學生實現(xiàn)自身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理解能力提升
化學學科作為科學的分支,存在很多的概念,并且部分概念都比較抽象,如果學生理解能力不佳的話,往往難以從本質上把握化學基礎概念,由此給予其后期的學習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理解能力的提高,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多媒體技術表現(xiàn)方式多樣,可以為學生化學概念理解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由此使得其理解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尤其在現(xiàn)階段越來越多的高中學校將多媒體系統(tǒng)納入教學體系中,使得教學工作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由此,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現(xiàn)階段提升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將其運用到以下方面:
多媒體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探析:其一,多媒體技術在課堂引導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以研究氯氣性質的課程為例,在課程開展之前,將含氯化合物的漂白和消毒方面的多媒體資料作為課堂之前的背景知識,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氯氣性質的思考,也可以由此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其二,多媒體在化學概念講解過程中的應用,此處可以以新課標魯科版第二冊第一章的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為例,在講解原子結構的時候,可以利用Flash動畫演示盧瑟福的粒子散射實驗,由此引導學生學習原子結構模型,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之間的關系,由此使得學生對化學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其三,多媒體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由于很多化學實驗有著比極高的風險,難以要求學生進行實驗,此時可以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保證化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以金屬鈉和水的反應實驗為例,一般情況下將鈉和水放在大燒杯中進行實驗,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可以運用投影和翻新試管,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屬鈉,學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觀察到“浮、球、游、消、紅”等現(xiàn)象,往往可以使實驗效果更佳明顯。再如硝酸鉀的結晶實驗同樣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
從本質上講,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化學課程中的應用就是以建立模擬實驗的方式,達到比較好的展示效果,有多方面的優(yōu)勢:其一對于部分實驗條件限制性較強的實驗,進行操作;其二,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可以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并且處于比較安全的運行狀態(tài),避免化學實驗的安全事件;其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課堂氛圍更濃厚,以此使學生保持比較高的學習熱情,這是實現(xiàn)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措施;其四,多媒體技術可以被運用到化學知識學習情境中,是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運用的重要工具。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關系到班級中每一位學生能否取得好成績、能否做到學以致用等方面,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學生較變?yōu)檎n堂的真正主人,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不斷探究教學內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將一些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具象,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化學反應過程,有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緩解學習壓力,因此教師可以從上述三個角度打造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曉燕.談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知識經濟,2013(03).
[2]楊輝.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策略建構[J].楊嬌榮.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3).
[3]崔坤瓊.國農村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