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靜波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2)
高職教育重在培養(yǎng)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技術(shù)型和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應注重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然則一方面,高職學生的口語水平存在著很大差異,會對口語的表達產(chǎn)生障礙;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對高職院校某種程度上有種偏見,學生心理上容易感到自卑,學生們在使用英語進行口語表達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外語焦慮(Foreign Language Anxiety),害怕犯錯誤、出丑,在人前開口說英語時會感到緊張;另外,目前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是教師的講解和陳述占據(jù)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進行學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2001年6月頒布的《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拉開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序幕?!毒V要》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陳旭遠,2002)。合作學習是這次新課改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為它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使學生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質(zhì)。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接受了合作學習,而且在各種學科教學中使用。熱烈的學習討論氣氛,使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煥然一新。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又被稱為小組共同學習,它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nèi)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王坦,2001:1)。在小組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既是具有主體地位的能動者,又是具有主體地位的受動者。學生分組討論過程中,教師扮演幫助者或指導者的角色去啟發(fā)學生學習,促進他們獨立思考,勇于發(fā)表見解,同時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和話題展開討論,或者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課堂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同時避免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唱“獨角戲”,而其他學生當觀眾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學習合作,既鍛煉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交際的機會,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焦慮感。
根據(jù)合作學習原理,教學組織策略和合作學習的方法,將合作學習的實施化為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檢驗與獎勵階段三個階段。
要想在英語口語教學中較好的應用合作學習,教師必須建立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馬蘭,2005:21-27)。依據(jù)合作學習小組的人員構(gòu)成“少勝于多”的基本原則,結(jié)合學生在課堂中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學習成績、性格特點、性別、人際關(guān)系等因素混合編組,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他們分配不同的角色,然后選出一名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小組的分工、協(xié)調(diào)等工作。然后讓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擔任“促進員”這個需要多說話的角色,讓特別善于言談的學生擔任需要多傾聽的“記錄員”的角色等。這樣就構(gòu)成了一個“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合作學習小組。
2.2.1 課外的合作學習
課外的合作學習是為了督促學生在課前為課堂內(nèi)將要操練的內(nèi)容進行了解和準備,有利于課堂內(nèi)的小組合作活動得以迅速開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小組成員的緊密聯(lián)系。課外合作學習可以采用小組探究法。小組探究法的關(guān)鍵特征是:探究、互動、解釋和內(nèi)在動機。
2.2.2 課堂中的合作學習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合作學習方法,以下具體介紹幾種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合作學習的方法:如Practicing Conversational Skills 主 要 包 括 Useful Expressions、Model Dialogs、Conversation Activity。 其中 Useful Expressions和 Model Dialogs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兩人互助法(Dyads),這個方法是由唐納德·丹瑟雷開發(fā)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兩人一組,兩人共同默讀同一份材料。默讀幾遍后,其中一個人充當回憶者(recaller),另一個人擔任傾聽者(listener)?;貞浾卟豢床牧?,盡可能快而完整的回憶出材料的內(nèi)容,傾聽者手持材料,必要時可以打斷回憶者指出他的錯誤或遺漏之處,促進其理解和掌握。最后交換角色,重復上述過程(盛群力,2006:93)。
合作學習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提高合作學習的實際效能。除此之外,學生也應該對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如實的評價,反思自己在合作過程中的得失,以此提高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
團體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是合作學習的精華之處。合作學習想要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班級的環(huán)境好壞與否對其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參與意識著手,鼓動他們樂于參與、交往的興趣,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讓學生愿意參與,樂于與班級伙伴討論活動,減輕學生焦慮感。
課堂氣氛,簡言之就是一個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它影響著班級學生集體精神、每個學生個體的思想。教師的觀念與行為往往也是影響班級學生氣氛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變幻莫測的需求,積極創(chuàng)設班級嚴肅認真、活潑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也應和學生需求盡可能保持一致,盡可能滿足學生愿望,允許學生各抒己見,要有寬容的態(tài)度向?qū)W生表明他們的各種想法對他們思想發(fā)展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不斷鼓勵學生,才可營造平等尊重、寬松和諧的積極課堂氣氛。
長期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班級授課制在教學中一直占據(jù)著主導位置,教師有無比高的權(quán)威,學生無形中有懼怕老師的恐懼感,師生關(guān)系不是朋友,而是一種領(lǐng)導與被領(lǐng)導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使課堂關(guān)系緊張,學生有壓力。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應該是坦誠的、關(guān)愛的、相互依存卻容納各抒己見、更應支持獨立性的、長久的和諧發(fā)展關(guān)系。教師無論在教學還是管理的過程中,要有意識適時的換位思考,以學生角度考慮其所需,這樣長久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才可建立。
小組成員進行合作的基礎(chǔ)是同伴之間要互相信任、團結(jié)互助。和諧的同伴關(guān)系能夠很快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相互尊重與信任且樂于合作的良好意識與習慣,學會理解、寬容和欣賞不同的見解與個性”(郭華,1998)。為了共同完成一個目標,為了集體的榮譽,不去斤斤計較與自己有歧義的觀點,大家彼此坦誠,交流愉快,這樣才能建立起融洽的班級學習環(huán)境。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它不僅可以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特別是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小組教學法更顯得重要。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英語課堂小組活動中互相幫助,共同發(fā)展,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小組合作學習的輕松環(huán)境可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增強他們的信心,促進人際交往。同時,學生在小組中顧慮較少,在小組活動中更容易產(chǎn)生愉快感,也能增加學生活動的頻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還需要不斷探求與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以發(fā)揮其最大的功效。
[1]陳旭遠.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68.
[2]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5.
[3]王坦.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J].普教研究,1994,1.
[4]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66.
[5]盛群力.合作學習設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9,14-15,71-94,85,9.
[6]馬蘭.合作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27,76-7.
[7]孫莉梅.大學英語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8]王霞靜.合作學習在大班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09.
[9]潘錫娟.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10]郭華.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1998,5.
[11]Johnson,D.W.&Johnson,R.T.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heory and research[M].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89:12.
[12]Johnson,D.W,Johnson R.T.&Holubec,E.G.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Edina,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89.
[13]R·E·斯萊文.合作學習與學業(yè)成績:六種理論觀點[J].王紅宇,譯.外國教育資料,1993(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