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兩種詩風、兩種人生向往的并美交輝
——曹操《短歌行·對酒》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兩點比較
⊙徐婷[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南充637000]
四言詩《短歌行·對酒》承襲《詩經(jīng)》之形式與風格,兩字一頓,古樸凝重。不僅是詩人曹操也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為五言古詩,風格清新自然,屬田園詩派,與《短歌行·對酒》無論在藝術(shù)手法還是在思想感情上都絕然不同。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卻把《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對酒》《歸園田居》(其一)三首詩歌編排在一起,組成題為《詩三首》的課文篇目。表面看似隨意,其實絕非偶然。仔細比較三首詩歌,其在內(nèi)在上具有一定聯(lián)系,其中以《短歌行·對酒》與《歸園田居》(其一)的對比最為典型。
曹操《短歌行·對酒》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比較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將《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對酒》《歸園田居》(其一)三首詩歌編排在一起,組成題為《詩三首》的課文篇目。這個編排表面上看似很隨意,因為《涉江采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短歌行·對酒》是詩人曹操極為有名的四言詩,《歸園田居》(其一)則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作。三首詩歌,各有成就,但無論是思想感情還是表達手法都不同,似乎并無聯(lián)系。那教材的編者為何要將三首似乎并無聯(lián)系的詩歌放在一起,組成一篇課文?其實,仔細解讀三首詩歌,不難發(fā)現(xiàn),在看似并無聯(lián)系的表象下,三首詩歌在內(nèi)在上還是具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其中,以《短歌行·對酒》與《歸園田居》(其一)兩首詩的聯(lián)系最為特殊,也最為密切。教材的編者這看似隨意的舉動,絕非偶然,而是大有深意。
《短歌行·對酒》是托物言志的名篇。詩人曹操托物言志,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求與建功立業(yè)的期望。清·張玉谷評:“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yè)之詩?!鼻濉り愩煸u:“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現(xiàn)代學者,對《短歌行·對酒》的解讀雖有不同,但與張玉谷、陳沆看法相同的,不在少數(shù)。確實,作為詩人的曹操同時也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抖谈栊小啤繁磉_了詩人對賢才的渴求,而無論是求賢還是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嘆流光易逝,其最終目的都是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故而,《短歌行·對酒》被看作以“求賢”之名,而欲早建王業(yè)之詩,也比較合乎情理。同時,結(jié)合詩人作為三國時期統(tǒng)治者之一的身份,此詩政治意味之濃烈可想而知?!稓w園田居》本為組詩,共五首,在文學史上也是有名的佳作。但與曹詩不同的是,這組詩是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品,而它的作者,又是有名的隱者陶淵明,其風格不落俗套,清新自然。金·元好問曾評:“君看陶集中,飲酒與歸田。此翁豈作詩,真寫胸中天。天然對雕飾,真腐殊相思?!逼涑删椭?,亦可見一斑。兩首成就都很高的詩作,首先在詩歌的風格上就十分不同?!抖谈栊小啤窞樗难怨旁姡瑑勺忠活D,古樸凝重。《歸園田居》(其一)為組詩中的第一首,充滿田園氣息,風格清新自然。一個“凝重”,一個“清新”,兩相比較,也是二者的第一個契合之處。翻開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的教材,二者的排列狀況可一目了然,《短歌行·對酒》在前,而《歸園田居》(其一)在后,編者除了有對詩歌產(chǎn)生時間先后的考慮,也許還聯(lián)想到了詩歌風格。兩首詩,一“凝重”一“清新”,并且是先“凝重”而后“清新”。這一重一清的對比,十分強烈,即使是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并未點名,學生也不難通過自我的學習而產(chǎn)生比較,從而記憶深刻。且兩首詩不同的形式與風格,使二者在感情的強烈程度上也十分不同?!抖谈栊小啤窞樗难怨旁姡?jié)奏單一,讀之則鏗鏘有力,透露著詩人的堅定意志和內(nèi)外如一①。其感情強烈,蕩氣回腸?!稓w園田居》(其一)則不然。此詩本為田園詩作,其情如月照人間,沖淡深邃。所以,孫紹振老師才說“陶淵明的詩,不太相同,好像沒有什么激情似的”②。二詩,一感情強烈,一卻似乎沒什么激情,再次形成強烈對比。化學關(guān)系中通常講究“中和”,比如酸堿。那在語文教學的安排中,編者有沒有這一意圖?應(yīng)該也是有的。一首古樸凝重,感情強烈的四言詩和一首清新自然,沖淡深邃的五言詩,除風格本身的不同之外,在比較的過程中,感情的強烈程度也能有所平和。編者匠心獨運,從排列的先后之上,使二詩形成對比。不僅使人對二詩之形式風格更加深刻,也在感情之上使之既相互凸顯又相互中和。
《短歌行·對酒》借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現(xiàn)詩人的求賢若渴與建功立業(yè)的渴求,單從詩歌本身也不難看出。詩人以“憂”字為引,開篇以“朝露”為喻,嘆“去日苦多”,又借《詩經(jīng)》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之句,勸勉賢才前來歸附,表現(xiàn)自己對賢才的渴求。在詩歌的末尾,詩人化用《管子·形解》中“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多;名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之句,同時借“周公吐哺”的典故,以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蘊含深刻的升華意義,化為“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四句,以表現(xiàn)自己對賢才的渴望與建功立業(yè)的決心。同時,表面上看《短歌行·對酒》只是對賢才的勸勉,但結(jié)合封建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不難看出,建功立業(yè)也是賢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最主要路徑。詩人不僅在表達自己的理想,同時也是在勸勉賢才,不要虛度光陰,而要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結(jié)合當下的現(xiàn)實社會,《短歌行·對酒》還有勸勉他人珍惜時間,不恥下問,早日實現(xiàn)自身理想的現(xiàn)實意義。讀《短歌行·對酒》會覺得“重”,其實并不完全是因為它的詩歌風格與感情濃烈,還因為詩歌本身的思想。詩歌對賢才的明白無誤的渴求,符合儒家文化對封建帝王的基本要求,同時,詩人對時間“去日苦多”的感嘆與“建功立業(yè)”的希冀,也符合封建時期大多數(shù)的追求與普遍人的價值觀。而這一貫穿全篇的思想,除了增強了《短歌行·對酒》感情的鮮明與強烈,也增加了它的厚重,因為追求總是需要付出努力,前途漫漫,任重道遠,難免使人生出厚重之感。在此一處,《歸園田居》(其一)無疑再次與《短歌行·對酒》達到了中和,竟至于完美契合的地步。
詩人陶淵明能名留文學史而占有重要一席,不僅因為他的詩歌光照千秋,也在于他為人的高風亮節(jié),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有“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的人生訴求。在《歸園田居》(其一)中也做了“守拙歸田園”的“歸”由自述。他用“誤落塵網(wǎng)”“羈鳥”“池魚”等字,極力表明自己的后悔。同時,以白描手法,描寫鄉(xiāng)村中常見的“榆柳”“桃李”“桑樹”“雞狗”等常見之景,自然貼切而清新有味,以此表明自己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以襯托對官場的無限厭惡。陶淵明自辭去彭澤令之后,終身不再出仕,終老田園。他用一生的歸隱,抒寫了對田園的熱愛,對官場的鄙夷,體現(xiàn)了“淡泊”“寧靜”的高遠人生境界。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之一,招賢納士,渴望建功立業(yè)。而陶淵明本來在朝為官,卻掛印歸去,不再出仕。他們一個求,一個走;一個追求功業(yè),一個卻不求功業(yè),只愛田園。兩首詩的對比,自此已不止是在詩歌風格上,也在詩歌思想上,其對比無比之鮮明,甚至于截然相反。《短歌行·對酒》勸勉人們珍惜時間,建功立業(yè),《歸園田居》(其一)就教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二者在思想上存在很深刻的矛盾。這種矛盾,除了上述的“中和”作用外,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也具有很明顯的教育意義。中國的正統(tǒng)思想,是儒家思想,曹操勸勉人們珍惜時間,建功立業(yè)基本符合儒家思想的道義。人不只是個體的人,還是社會的人,需要為社會做出貢獻。那么珍惜時間,建功立業(yè)也就無可非議。而陶淵明不慕名利,清凈無為,跟隨的是道家思想,它崇尚自然,當然不會教人追名逐利,而是教人回歸自然。二者的契合點就在于,建功立業(yè)本無可非議,但人生在建功立業(yè)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人生追求,那就是淡泊名利,回歸自然?!稓w園田居》(其一)清新自然,詩人描繪田園山水,崇尚無為,境界高遠,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需求是比較低的,自然顯出“清”的特點來,這與它的思想感情本身也分不開。將《短歌行·對酒》與《歸園田居》(其一)進行比較,二者在思想感情上,是兩種不同思想下的不同人生追求。它除了能夠有效地告訴高中學生,人生的追求是多樣的,也能平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名利”的態(tài)度,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與人生述求。
《短歌行·對酒》與《歸園田居》(其一),形式不同,風格不同,感情的強烈程度與思想差異也十分巨大。但教材的編者卻有意將二者一前一后,編入同一課文篇目中,不得不說大有深意。仔細品讀兩首詩歌,再結(jié)合各自的詩歌風格與思想內(nèi)容兩相比較,各自的思想境界都更加鮮明。而編者的如此安排,也更加有利于高中生的比較學習?!抖谈栊小啤放c《歸園田居》(其一)看似毫無聯(lián)系,但感情一“濃烈”一“深邃”,風格一“重”一“清”,其思想則是一求賢若渴,勸人建功立業(yè),一主張回歸田園,傳達出淡泊名利的高遠人生境界,表面矛盾,實質(zhì)上卻相互補充。至此,二詩也以沖淡平和的手段,達到了完美契合的狀態(tài),不僅密切相連,且關(guān)系特殊。
①王富仁:《四言詩與短歌行》,《古老的回聲——閱讀中國古代文學經(jīng)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117頁。
②孫紹振:《沒有外物負擔又沒有心靈負擔的境界——讀陶淵明〈飲酒〉(其五)與〈歸園田居〉(其一)》,《名作欣
賞》2010年第31期。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
[2]孫紹振.論曹操《短歌行》的“意脈”和“節(jié)點”[J].語文建設(shè),2010.
[3]王桂霞,張虹.建安風骨何處尋慷慨悲涼〈短歌行〉——曹操《短歌行》賞析[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7(9).
[4]張寧芳.解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J].文學教育,2011(5).
作者:徐婷,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3級研究生。
編輯:趙紅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