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教材的現(xiàn)代演繹
——史金霞老師授課《自由與放縱》片段
……
師:這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寫的一篇日記,題目叫《“孤獨”就會不“自由”》。
(呈現(xiàn)日記內容……)
師:這個孩子長到十二歲又寫了一首詩,叫《窗外》。它在這首詩里寫道,“其實每天很累,其實每天也很快樂。初中了,一直被作業(yè)與試卷壓迫著……壓迫著……我只想看窗外的事兒。你會問:那里有什么,值得你去看?我會告訴你:那里有的是自由??!”
當這個孩子長到15歲,也就是現(xiàn)在,她又寫了一首詩,這首詩是這么寫的?!啊悄銈兏淖兞宋遥俏宜幍纳瞽h(huán)境、經(jīng)歷與承受的事改變著我,也許好,或許壞,社會在吞噬著我,倘若社會是黑洞,我必是光。”
她現(xiàn)在是15歲,如果她繼續(xù)這樣長大下去,假如她長大到你們現(xiàn)在這樣會怎樣呢?
(下面繼續(xù)呈現(xiàn)《數(shù)學課上小詩一首》和《你認識這樣的大學么?》)
師:我們分享了這些,從一個七歲的孩子然后一直到二十多歲的大學畢業(yè)生,時間脈絡從一個人7歲到9歲、12歲、22歲,回頭看看這些文字,再聯(lián)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蔡元培的《自由與放縱》,包括胡適的《自由主義》……
同學們再回過頭來想想我剛才提的問題,自由與放縱的關系?你怎么理解自由?自由與放縱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同學們前后左右互相交流一下。
師:這位同學說一下。
生1:我覺得自由與放縱之間也許只有一個臺階,你跨過這個臺階就是放縱,沒跨過這個臺階就是自由的范圍之內,曾經(jīng)了解到西方有一幅畫叫《原罪》,上面是一個裸女,還有一條毒蛇,那么這條毒蛇是不是內心的欲望?當毒蛇爬到我們的心的時候就會啃噬我們的內心。也許這樣的欲望只會讓你整個的生命都受到迫害的。我今天看了老師分享的幾首詩歌,很有感觸,因為我覺得我一路走過來,從初中到高中,在初中的時候也像她一樣厭惡學習,向往自由,到了高三以后,這個自由可能又上了一個臺階。我在壓力之下隱忍地去享受我的自由,在外界給我們很多壓迫并且我們不得不去做的時候,要想到我們內心想要追求的東西,保持這份東西。所以,我覺得這種自由很偉大,無論外界怎樣,都要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
師:胡適的《自由主義》里,他在分析這個自由的時候,他怎么區(qū)分自由的概念。
生2:胡適說的自由是不授外力壓迫的權利,是某一生活不受外界束縛的生活權利。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長期的奮斗得來的。
師:胡適說中國人從古自今對自由的理解是追求內心的自由,然后我去隱忍外界壓迫的東西,而胡適更主張不受外界的拘束,有勇氣地去對抗外界的壓力。這是胡適的觀點。當然,你可以認同他,也可以堅持自己,也可以綜合他的觀點思考自己的選擇,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學業(yè)、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自由。有沒有同學需要補充的?
生2:其實我剛才一直在想,我現(xiàn)在是不是自由的,我想沒有絕對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在框架內,剛才結合胡適的“自由”,他說自由就是自己做主,那么我想,如果在我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如果外界的一些觀點沒有那么尖銳,沒有與我的內心相違背,那么我想我會去接受、去配合。如果說它觸犯到我內心的一些想法,我會去反抗,有一個彈性的東西。
師:可以理解為你對自由有自己的底線。
其實對于同學們而言,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永遠都不要覺得自己已經(jīng)老了,沒有希望了,一切到此為止了。還有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嗎?時間關系,我們做一下總結。
綜合這些來看,我們對于自由的理解,在受到壓制的時候我們都會渴望自由、追求自由,會自然地產(chǎn)生害怕自由、逃避自由。經(jīng)過同學們的理解,我希望同學們今后能更加理解自由、捍衛(wèi)自由,進而就像剛才那個同學所說的,隨著年齡增長,你對自由還會有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