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會計準則變更與會計信息質(zhì)量文獻評述與展望*

      2014-03-24 11:41:25,安
      關鍵詞:穩(wěn)健性盈余會計準則

      高 潔 ,安 慧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深圳518055)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nèi)的新會計準則,同年10月30日,又發(fā)布了與新會計準則相配套的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形成了一整套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并規(guī)定新準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會計準則(CAS)在國際趨同方面的努力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xiàn)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實質(zhì)性趨同。與以往的會計準則變動相比,本次會計準則的變化較大,預計會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產(chǎn)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下,國內(nèi)外關于會計準則變更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也迅速增多。本文對國內(nèi)外近年來研究會計準則變更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影響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和總結。本文后續(xù)結構如下:第二部分,介紹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內(nèi)涵;第三、四、五部分,分別評述了會計準則變更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及盈余穩(wěn)健性三個方面的影響;第六部分,總結了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產(chǎn)生的綜合影響;最后一部分,總結并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二、會計信息質(zhì)量內(nèi)涵

      會計信息是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及國家經(jīng)濟資源調(diào)控的基礎,其質(zhì)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市場的運行效率及市場經(jīng)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2010年美國FASB發(fā)布的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8提出,會計信息質(zhì)量主要有相關性(relevance)、忠實表達(faithful representation)、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證性(verifiability)、及時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等方面的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認為,會計信息質(zhì)量特征是指對信息使用者有用的財務報表信息的各種特性。這些規(guī)定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學術界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前者主要對會計信息目標對象的有用性進行研究,而后者主要是對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及盈余穩(wěn)健性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關注定量研究結果。

      三、會計準則變更與盈余管理水平

      盈余管理一直是會計領域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會計準則變更對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也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尤其是自2005年歐盟強制引入國際會計準則以來,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更加豐富。本文在這一部分對國內(nèi)外該領域的研究進行了總結。

      在2005年以前,德國上市公司可以自愿選擇是否采用 IFRS,因此Van和Vanstraelen(2005)以1991~2001年德國的上市公司為樣本,比較了采用IFRS的上市公司與采用德國標準會計準則(German GAAP)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研究結果表明,采用IFRS或German GAAP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jīng)]有顯著影響,即自愿采用IFRS并不能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此外,Thomas和Stolowy(2008)以最先采用IFRS的三個國家:澳大利亞、法國和英國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IFRS的強制引入對盈余管理水平的影響,得到了與Van和Vanstraelen(2005)相似的結果,即IFRS的采用并不能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在法國盈余管理水平甚至有所提高。他們指出,雖然會計準則對創(chuàng)建國際通用的商業(yè)用語(財務報告)是必不可少的,但管理層激勵和國家制度等因素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還建議IASB,ESC(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和EC(European Commission)不僅應該努力促進各國實現(xiàn)會計準則國際趨同,還應努力協(xié)調(diào)管理層激勵和國家制度等因素。類似的,Callao et al.(2010)選用歐盟股票市場上非金融類公司為樣本,通過比較會計準則變化前后的可操縱性應計利潤,來判斷IFRS在歐盟的采用對盈余管理范圍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采用IFRS之后盈余管理范圍有所擴大。作者指出,與本土會計準則相比,國際會計準則適應性較差,存在可操縱空間。Daniel et al.(2011)以2003~2006年法國353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的研究結果得到了與Van和Vanstraelen(2005)及 Callao et al.(2010)不同的結論,即IAS/IFRS的強制引入能夠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此外,他們通過檢驗其他六個可能與盈余管理相關的因素:董事會的獨立性和效率、CEO與董事長職位的分離、獨立審計委員會的存在、大股東的存在、外部審計的質(zhì)量以及是否在國外金融市場上市,指出對公司治理水平較高和更多依賴于國外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而言,IAS/IFRS的強制引入能夠減少可操控性應計利潤的使用,從而降低盈余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國外關于會計準則變更對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結論,這可能是因為不同研究所選取的樣本以及制度環(huán)境存在差異。如 Van 和 Vanstraelen(2005)與 Daniel et al.(2011)研究結果的不一致,一方面是由樣本期間和來源不同造成的,另一方面則與制度背景密不可分。2005年以前,歐盟的上市公司可以自愿選擇IFRS,而2005年之后所有歐盟的上市公司必須采用IFRS。同時,Daniel et al.(2011)將造成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具體細化到微觀層面,包括公司治理特征及外部監(jiān)管水平的影響。

      沈烈和張西萍(2007)從狹義盈余管理出發(fā),結合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分析了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同時從理論上深入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企業(yè)盈余管理空間的影響以及新形勢下企業(yè)盈余管理的特點,并提出治理盈余管理的相關建議。在實證檢驗方面,王建剛和劉慶艷(2009)選取2007年12月31日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為樣本,運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對2006和2007年度的盈余管理進行計量。結果表明,新舊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影響無顯著差異。同時,他們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新會計準則對不同行業(y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不同。劉永濤和翟進步等(2011)選取2000~2008年滬深兩市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樣本,采取截面回歸模型,從盈余平滑、實現(xiàn)目標利潤和可操縱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三個方面對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盈余平滑行為增加了,并且更多地表現(xiàn)為通過一些利潤操縱手段使利潤由微虧變?yōu)槲⒂膬A向。同時,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平均可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明顯大于新會計準則實施前。他們指出,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有所增加。

      國內(nèi)關于新會計準則實施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結果也產(chǎn)生了分歧。隨著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必然會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這一點國內(nèi)學者已經(jīng)達成共識,但對于盈余管理水平的具體影響仍然存在爭議。國內(nèi)研究結果的差異不僅來自于樣本期間的不同,還產(chǎn)生于其對盈余管理水平衡量方式和角度的不同。同時,國內(nèi)學者實證研究的樣本主要集中在2007~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所選樣本是否真正具有代表性存在一定的爭議。

      綜上所述,雖然理論上來講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能夠提高會計準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國內(nèi)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均表明,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并不一定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不同國家有其獨特的政治、經(jīng)濟與法律體制,國際會計準則在不同制度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存在較大差異,這就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空間的擴大,同時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必然會引發(f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因此,在實際研究中,不能僅追求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還要結合具體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等因素,努力尋求國際會計準則與各國具體國情之間的最佳契合點。

      四、會計準則變更與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

      會計準則變更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會計信息有用性,學術界對會計信息有用性進行量化衡量的重要指標就是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因此,這一部分將對國內(nèi)外研究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影響的文獻評述和分析。

      2005年之前,德國公司在出具財務報告時,可以自愿選擇 German GAAP、US GAAP或者IFRS,Bartov et al.(2002)以德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分別比較了采用German GAAP,USGAAP以及IFRS公司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采用USGAAP的公司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最高,采用German GAAP的公司價值相關性最低,即USGAAP和IFRS能夠提高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但是,Vander et al.(2007)通過對德國公司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采用USGAAP公司盈余的可預測性較采用IFRS更強,但兩者在體現(xiàn)價值相關性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他們的研究還表明投資者并不認為USGAAP計量下的會計信息能夠比IFRS提供更多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Eccher和Healy(2003)以1993—1997年在中國股票市場上同時采用IAS和中國企業(yè)會計準則的公司為樣本,研究結果表明前者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并不比后者強,具體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1)IAS與中國會計準則在解釋未來現(xiàn)金流方面沒有顯著差別;(2)對于那些只能被國際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兩者在盈余價值相關性方面相似;(3)對于只能被國內(nèi)投資者持有的股票,采用中國企業(yè)會計準則的會計信息更具有價值相關性。此外,Barth et al.(2012)選取分屬于27個不同國家,在1995~2006年間采用IFRS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同時選取與之相匹配的采用USGAAP的公司為對照樣本,檢驗了這兩種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可比性和價值相關性。結果表明,與采用IFRS的上市公司相比,采用USGAAP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更強。

      綜上所述,國外關于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影響的研究表明,采用IFRS的公司與采用USGAAP或者中國本土會計準則的公司相比,并沒有具備更高的價值相關性,很多情況下采用IFRS甚至還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表明IFRS在不同制度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羅婷等(2008)以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對象,研究了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主要研究內(nèi)容包含賬面價值的相關性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是否會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產(chǎn)生影響兩個方面。結果表明,新準則實施后,會計信息總體價值相關性有顯著提高。此外,他們還發(fā)現(xiàn)對于非金融行業(yè),非公允價值凈資產(chǎn)比公允價值凈資產(chǎn)更具有價值相關性;而對于金融行業(yè),二者則沒有顯著差別。王建新(2010)利用2004—2005年和 2007—2008年67家在滬深兩市A股上市的公司為樣本,比較了新會計準則實施前后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他們指出,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利潤表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顯著改善,資產(chǎn)負債表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有所改善。同時,新會計準則實施后,投資者不僅關注企業(yè)的短期收益改善情況,也開始關注企業(yè)長期穩(wěn)定的盈余情況。因此,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引入,提高了經(jīng)營成果和資產(chǎn)負債表的價值相關性。此外,劉永澤和孫翯(2011)分別以我國金融業(yè)和非金融業(yè)兩大類上市公司為樣本,對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財務報告的信息含量和價值相關性。同時,還指出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并未明顯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盡管國內(nèi)關于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衡量方式展開,但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即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能夠提高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這與新會計準則本身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存在必然聯(lián)系,尤其是公允價值計量方式的引入有助于增強這種價值相關性。

      綜上所述,國外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國際會計準則與本土會計準則相比,并不一定具有更高的價值相關性,而國內(nèi)研究普遍表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這與各國本土會計準則的性質(zhì),及其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性有關。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針對不同經(jīng)濟主體會計準則的具體特點進行比較和分析,而不能簡單地做出單一論斷。

      五、會計準則變更與盈余穩(wěn)健性

      盈余穩(wěn)健性作為財務報告的一個重要特征和慣例,成為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衡量指標之一。國內(nèi)外學者對盈余穩(wěn)健性進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穩(wěn)健性是否存在,影響盈余穩(wěn)健性的因素,盈余穩(wěn)健性的經(jīng)濟影響以及會計制度與盈余穩(wěn)健性關系等方面。這一部分將對研究會計準則變更對盈余穩(wěn)健性影響的文獻進行回顧。

      Ball et al.(2003)以來自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四個亞洲地區(qū)1984—1996年間的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這四個地區(qū)上市公司盈余穩(wěn)健性與會計準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從會計準則的角度來說,這四個地區(qū)上市公司盈余穩(wěn)健性與普通法系的國家更為相似,但與大陸法系國家相比,盈余穩(wěn)健性程度較低。作者指出上述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這些地區(qū)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不能夠激勵管理者披露穩(wěn)健、及時的會計信息,從而造成較低的盈余穩(wěn)健性水平。同時,研究結果還進一步表明,會計準則的變更對這些地區(qū)盈余穩(wěn)健性幾乎沒有產(chǎn)生顯著的影響。Ross et al.(2004)以1994~2002年間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研究其確認損失的及時性,檢驗了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是否能夠提高盈余信息穩(wěn)健性,得到了不同的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國家,如果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聯(lián)系緊密,那么會計盈余穩(wěn)健性將會更高。同時Manuel et al.(2005)以英國、法國和德國1990~2001年間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首先運用Basu(1997)模型證明了盈余穩(wěn)健性在每個國家的存在,然后研究了會計準則變更對每個國家盈余穩(wěn)健性的具體影響。結果表明,在消除可操控性應計利潤的影響以后,英國公司的盈余穩(wěn)健性沒有顯著變化,而德國和法國公司的盈余穩(wěn)健水平顯著降低,作者指出這一結果的產(chǎn)生主要是受制度環(huán)境的影響,因為在大陸法系的國家中管理層有持續(xù)降低盈余的動機。

      國外關于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盈余穩(wěn)健性影響的研究,不僅考慮到宏觀層面制度背景的影響,而且進一步分析到微觀層面公司差異產(chǎn)生的影響。關于盈余穩(wěn)健性的研究,學者已經(jīng)逐步開始細化到針對具體國家、并綜合考慮公司層面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

      曲曉輝和邱月華(2007)以1995—2004年滬深兩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研究,檢驗了會計制度的強制變遷是否會顯著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的穩(wěn)健性。結果表明,1995~1997年期間上市公司盈余不具有穩(wěn)健性,《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實施并沒有增強1998~2000年期間的會計盈余穩(wěn)健性水平;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實施則顯著提高了2001~2004年期間上市公司的盈余穩(wěn)健性。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期間會計盈余顯示的穩(wěn)健性特征主要是由于虧損公司“洗大澡”造成的。他們指出,單純轉(zhuǎn)變會計制度,并不能改善會計信息質(zhì)量,還必須配以與之相匹配的法律和執(zhí)行機制。由于西方國家提高盈余穩(wěn)健性的方法很難直接應用于我國,因此毛新述和戴德明(2008)分析了我國特有的制度背景下會計準則變更對盈余穩(wěn)健性的影響,并指出以盈余為基礎的監(jiān)管和評價制度是我國會計制度中強化穩(wěn)健性原則的外在制度原因,而根本原因是穩(wěn)健性原則的運用作為一種財務報告機制可以改善盈余質(zhì)量,并強化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然而,遲旭升和洪慶彬(2009)基于盈余的及時性、反轉(zhuǎn)性這兩個經(jīng)典假設,以2005~200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改進后的Basu(1997)模型,檢驗了新會計準則實施對會計盈余穩(wěn)健性的影響。結果顯示,新會計準則實施后,盈余穩(wěn)健性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有限。然而,部分學者的研究卻得到了相反的結論。劉斌和徐先知(2010)以我國2005~2008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結合盈余—股價回報模型的研究發(fā)現(xiàn),新準則實施前后會計信息均存在盈余穩(wěn)健性特征,但是新準則實施后的盈余穩(wěn)健性有顯著降低。這表明新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對會計盈余穩(wěn)健性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國內(nèi)學者研究結論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與樣本期間及衡量盈余穩(wěn)健性模型的不同有關。與此同時,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之后,不同會計要素計量方式的改變可能會對盈余穩(wěn)健性產(chǎn)生相反的影響,例如公允價值的采用可能降低盈余穩(wěn)健性,而對資產(chǎn)減值損失的規(guī)定則可能會提高盈余穩(wěn)健性,因此,未來研究可以從新準則中具體會計要素處理方式變更產(chǎn)生的影響來研究其對盈余穩(wěn)健性的作用。

      綜上所述,國內(nèi)外現(xiàn)有研究結果表明,會計準則變更對盈余穩(wěn)健性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但這一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結論。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不僅限于各國不同的制度背景,還受到樣本特征、公司特征(治理結構、盈余管理水平、所處行業(yè)等)及研究角度等因素的影響。

      六、會計準則變更與會計信息綜合質(zhì)量

      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影響的文獻并不僅限于上述的某一個方面,而是從上述多個維度綜合展開研究。本文在這一部分將對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產(chǎn)生的綜合影響進行分析。

      Barth(2008)以來自21個國家327家采用IAS上市公司為樣本的研究,表明采用IAS的公司比采用本土非USGAAP會計準則的公司在盈余管理、盈余穩(wěn)健性(及時確認損失)以及價值相關性等方面表現(xiàn)得更好,即具有更高的會計信息質(zhì)量。Gordon et al.(2007)以美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分別比較了采用IFRS和采用USGAAP的收益屬性,發(fā)現(xiàn)除了在價值相關性方面IFRS表現(xiàn)較好之外,USGAAP和IFRS所體現(xiàn)的會計信息質(zhì)量非常類似。IFRS和USGAAP計量下的收益屬性具有可比性,按照USGAAP調(diào)整的收益具有增量價值相關性和相對價值相關性,而按照IFRS調(diào)整的收益僅僅表現(xiàn)出價值相關性。Lin et al.(2012)采用2005年將會計制度從US GAAP轉(zhuǎn)為IFRS的德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研究了這一會計準則的轉(zhuǎn)換是否會影響會計信息質(zhì)量。結果表明,采用IFRS的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有所降低。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2000~2008年間一直采用IFRS的公司與研究樣本公司的會計信息質(zhì)量都有所下降,但是從USGAAP轉(zhuǎn)向IFRS的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變化更加明顯,這說明,采用 US GAAP能夠產(chǎn)生比IFRS更高的會計信息質(zhì)量。

      劉峰,等(2004)提出了一個關于會計信息質(zhì)量影響因素的分析框架,認為會計信息質(zhì)量受外部機會、會計準則和法律風險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并指出會計準則在其中的影響要低于法律風險。他們采用我國1995—2002年資本市場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運用不同模型分別從損益表相關性、資產(chǎn)負債表相關性及損益表和資產(chǎn)負債表聯(lián)合相關性三個維度檢驗了會計信息質(zhì)量,發(fā)現(xiàn)沒有證據(jù)支持會計準則的變化會帶來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提高。但是,劉泉軍和張政偉(2006)采用規(guī)范研究方法,對中國新會計準則的具體變更進行了分析,認為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適度運用不會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債務重組不會被濫用,利用資產(chǎn)減值調(diào)節(jié)利潤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小。譚洪濤和蔡春(2009)選取新會計準則實施前(2006)、實施后(2007)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分別從盈余管理抑制、巨額虧損確認的及時性和價值相關性三個方面比較了會計信息質(zhì)量。結果顯示新準則實施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質(zhì)量在收益平滑限制、巨額虧損確認及時性、價值相關性等方面有了顯著提高,即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zhì)量。

      國內(nèi)外關于會計準則變更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影響的規(guī)范研究結果趨于一致,即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有助于提高企業(yè)會計信息質(zhì)量,而實證研究則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樣本多元化、衡量方式多樣化、研究結果差異化。這表明,盡管從理論上講,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有助于構建國際通用的商業(yè)語言,但其實際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產(chǎn)生的影響卻會因不同國家具體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背景而異。因此,在未來研究當中,不僅要關注會計準則變更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要關注各國本土會計會計準則的特點,宏觀政治、經(jīng)濟和法律環(huán)境,以及微觀層面的因素。因為如果沒有有效的法律及投資者保護措施,或者沒有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來保障高質(zhì)量會計準則的實施,就不能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zhì)量。

      七、總結與研究展望

      本文分別從會計準則變更對盈余管理水平、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盈余穩(wěn)健性以及會計信息的綜合影響四個方面,對國內(nèi)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回顧與總結。盡管理論界普遍認為國際會計準則的采用能夠提供高質(zhì)量的會計信息,國際學術界也一直呼吁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采用統(tǒng)一標準化的商業(yè)用語來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有利于全球資本融合,減少信息不對稱。然而,國內(nèi)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并不完全支持這一論斷。國外關于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實證研究結論表明,與本土會計準則相比,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并不一定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提高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與穩(wěn)健性。在某些歐盟國家,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反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這表明國際會計準則在適應不同國家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時可能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由于不同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體制等宏觀環(huán)境及公司治理微觀環(huán)境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與投資者保護措施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來保證高質(zhì)量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而非僅僅追求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國內(nèi)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新會計準則,尤其是公允價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但這種價值相關性是與具體行業(yè)相關的。同時,從現(xiàn)有研究結果來看,新會計準則在某些方面確實抑制了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但同時在某些方面也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間。此外,在新的環(huán)境下,盈余管理又有新的表現(xiàn)形式和特點,因此有必要對新會計準則實施后盈余管理動機和行為做進一步的研究。我國新會計準則實施之后,不同會計要素的計量方式發(fā)生了較大改變,如新準則下,允許開發(fā)費用有條件資本化、資產(chǎn)減值準備計提方式發(fā)生改變、不同種類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的處理方式不同等,這些變化都可能會對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方式產(chǎn)生影響,并且它們對不同行業(yè)上市公司影響的程度不同。因此,從具體會計要素計量方式選擇的角度,研究會計準則實施之后盈余管理方式和動機的變化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同時,微觀層面公司治理水平或者股權結構特點如何影響這些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手段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之一。國內(nèi)關于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穩(wěn)健性影響的研究結論也產(chǎn)生了分歧,這與研究選取的樣本區(qū)間、具體衡量指標及研究角度的不同密切相關。同樣,新會計準則對不同會計要素處理方式變更的規(guī)定可能對上市公司盈余穩(wěn)健性產(chǎn)生方向相反的影響。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從更加細化的角度探索具體會計要素計量方式的變更與盈余穩(wěn)健性的關系,并關注制度背景、公司治理結構等微觀環(huán)境的作用。

      對于會計準則變更影響的研究,需要綜合考慮會計準則所依托經(jīng)濟體的政治、法律等環(huán)境,同時結合本土會計準則及研究對象的特點;另一方面,從我國新會計準則實施至今,僅6年時間,而且研究多以2007~2009年間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展開。同時,由于這一時間段距離新會計準則頒布時間較近,再加上這一期間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jīng)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進行長期檢驗,未來研究還需要對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進一步修正和擴充,從而得到更具有說服力的研究結果。

      [1]Brenda Van Tendeloo,and Ann Vanstraelen.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German GAAP versus IFRS [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5,14(1):155-180.

      [2]Daniel Zéghal,and Sonda Chtourou et al.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andatory adoption of IAS/IFRS on earnings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Taxation,2011,20:61-72.

      [3]Eli Bartov,and Stephen R.Goldberg et al.Comparative Value Relevance Among German, U. 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A German Stock Market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Finance,2002,20(2):95-119.

      [4]Gordon E A,et al.Are IFRS-U.S.GAAP Reconciliations Informative?[R].Working paper,Rutgers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and University of Texas.

      [5]Juan Manuel,and Garcia Lara etal.The Effectof Earnings Managementon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5,32(3-4):691-726.

      [6]Steve Lin,and William Riccardi et al.Does accounting quality change following a switch from U.S.GAAP to IFRS?Evidence from German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641-657.

      [7]Mary E.Barth,and Wayne R.Landsman etal.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3):467-498.

      [8]Mary E.Barth et al.Are IFRS-based and USGAAP-based accounting amounts comparabl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54:68-93.

      [9]Naomi S.Soderatorm and Kevin Jialin Sun.IFRSAdoption and Accounting Quality:A Review [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7,16(4).

      [10] Ray Ball,and Ashok Robin et al.Incentives versus standards: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come in four East Asian countr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6(1-3):235-270.

      [11]Ross Jennings,and William Mayew et al.Do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ncrease the timeliness and value-relevance of financial statement disclosures?[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Texas and Texas A and M University.

      [12]Susana Callao and Jose Ignacio Jarne.Have IFRS Affect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J].Accounting in Europe,2010,7(2):159-189.

      [13]Sofie Van der Meulen,and Ann Gaeremynck.Attribute differences between U.S.GAAP and IFRS earnings: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07,42:123-142.

      [14] Thomas Jeanjean,and Herve Stolowy.Do accounting standardsmatter?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before and after IFRSadop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8,27:480-494.

      [15]劉峰,等.會計準則能提高會計信息質(zhì)量嗎?——來自中國股市的初步證據(jù)[J].會計研究,2005(5).

      [16]劉泉軍,張政偉.新會計準則引發(fā)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6(3).

      [17]劉永濤,等.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企業(yè)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ù)[J].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管理,2011(11).

      [18]劉永澤,孫翯.我國上市公司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基于企業(y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背景的經(jīng)驗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11(2).

      [19]羅婷,等.解析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J].中國會計評論,2008(6).

      [20]毛新述,戴德明.會計制度變遷與盈余穩(wěn)健性:一項理論分析[J].會計研究,2008(9).

      [21]曲曉輝,邱月華.強制性制度變遷與余穩(wěn)健 ——來自深滬證券市場的驗據(jù)[J].會計研究,2007(7).

      [22]沈烈,張西萍.新會計準則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7,(2).

      [23]譚洪濤,蔡春.新準則實施會計質(zhì)量實證研究——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J].中國會計評論,2009(7).

      [24]劉常青.中國企業(yè)會計思想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路徑[J].貴州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1(2):13.

      [25]董紅曄.修訂后會計準則實施中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8).

      [26]王建剛,劉慶艷.基于新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實證研究[J].財貿(mào)研究,2009(2).

      [27]吳水澎,劉啟亮.會計事項、準則公共領域與會計信息真實性[J].會計研究,2007,(6).

      [28]楊書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平嗎?——基于《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實施后的檢驗[J].中國會計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29]史璇,等.會計信息質(zhì)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J].貴州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6):81.

      [30]張然,張會麗.新會計準則中合并報表理論變革的經(jīng)濟后果研究——基于少數(shù)股東權益、少數(shù)股東損益信息含量變化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8(12).

      猜你喜歡
      穩(wěn)健性盈余會計準則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關于經(jīng)常項目盈余的思考
      中國外匯(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會計穩(wěn)健性的定義和計量
      商情(2019年3期)2019-03-29 12:04:52
      固定資產(chǎn)會計準則與會計職業(yè)判斷
      會計穩(wěn)健性的文獻綜述
      財訊(2018年22期)2018-05-14 08:55:57
      貨幣政策、會計穩(wěn)健性與銀行信貸關系探析
      新會計準則運用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Methylnaphthalene
      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發(fā)展、構成及展望
      《小企業(yè)會計準則》之我見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36
      临夏县| 灵武市| 宜兰市| 伊宁县| 中超| 中西区| 金平| 道真| 常州市| 曲水县| 泗阳县| 静安区| 玉环县| 营山县| 长岛县| 新乐市| 沾化县| 蒲江县| 河源市| 桂平市| 尉氏县| 赣州市| 腾冲县| 肥东县| 克拉玛依市| 临洮县| 景东| 宁强县| 城固县| 彭山县| 托克托县| 灵寿县| 苗栗市| 视频| 潍坊市| 海阳市| 桂林市| 泽库县| 增城市| 广西|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