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小金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方案治療糖尿病(TDM)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的臨床效果,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 方法 選取本院內(nèi)分泌科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患者121例,隨機分為A(n=40)、B(n=40)、C(n=41)3組,A組僅僅針對甲亢治療,B組僅僅針對糖尿病治療,C組針對甲亢和糖尿病同時治療。治療后比較各組的顯效率、有效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結(jié)果 治療后各組顯效率及有效率為C組>A組>B組,且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B組>A組>C組,且三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糖尿病與甲亢的發(fā)病有相關性,針對其中某一種疾病治療都可以影響另一種疾病的發(fā)展,甲亢引起糖尿病比糖尿病引起甲亢更為多見;同時治療兩種疾病可以大大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c)-0040-03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以及糖尿病都是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兩者具有共同的遺傳學基礎,可以共同存在或者前后發(fā)病[1]。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并有著年輕化的趨勢。本研究以本院內(nèi)分泌科近3年多來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121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不同方案治療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內(nèi)分泌科2010年1月~2013年8月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121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制訂的糖尿病以及甲亢的臨床診斷標準。隨機分為A(n=40)、B(n=40)、C(n=41)3組,其中A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0~69歲,平均42.7歲;B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9~67歲,平均41.9歲;C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22~70歲,平均42.4歲。3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病程、病情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40例患者僅給予抗甲狀腺藥物丙硫氧嘧啶(PTU)口服,300 mg/d,分3次服用,待甲亢癥狀好轉(zhuǎn)后減量為50~100 mg/d或者給予131I治療;B組40例患者僅給予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1500 mg/d,分3次服用,或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籆組41例患者則同時治療糖尿病和甲亢,給予口服降糖藥二甲雙胍,1500 mg/d,分3次服用并給予抗甲狀腺藥物PTU口服,300 mg/d,分3次服用,待甲亢癥狀好轉(zhuǎn)后減量為50~100 mg/d。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血糖,觀察頭昏、頭痛、惡心、嘔吐、低血糖、甲減等不良反應,3組患者的療程均為2個月。
1.3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
①糖尿病臨床療效的判定標準具體如下。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血糖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減輕,餐后及空腹血糖降低未至正常值;無效:臨床癥狀無減輕甚至加重,餐后及空腹血糖未見明顯降低甚至出現(xiàn)升高。②甲亢臨床療效的判定標準具體如下。顯效:癥狀體征消失,恢復正常;有效:癥狀體征減輕,TSH、FT3、FT4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減輕甚至加重,TSH、FT3、FT4未見明顯改善。
1.4 觀察指標
比較3組患者的治療顯效率、總有效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3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3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顯效率及總有效率為C組>A組>B組,且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都是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兩者具有共同的遺傳學基礎,可以共同存在或者前后發(fā)病[1-2]。糖尿病有多食、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癥狀,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3]:①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并且已經(jīng)使用過胰島素或者服用降糖藥物;②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或(和)空腹血糖≥7.0 mmol/L。甲狀腺功能亢進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多食、消瘦、乏力、心悸、眼球突出、脾氣暴躁等癥狀與表現(xiàn),其診斷標準為[4]:①有明確的甲亢的臨床表現(xiàn);②符合相應的實驗室指標,T3、T4、FT3、FT4、TSH均異常。
有研究顯示,甲狀腺激素過多可導致糖尿病[5],其發(fā)病機制可能包括[6]:①甲亢患者常常會合并糖耐量的減低,最終會引起胰島細胞功能障礙;②甲狀腺激素的增多會引起腸道葡萄糖吸收的增加、肝糖原分解的增多以及糖異生加快,從而致血糖的升高;③甲亢時由于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或敏感性增加,使胰島素受體數(shù)目相對減少、胰島素受體后缺陷等原因而胰島素抵抗。據(jù)國外研究報道,糖尿病合并甲狀腺疾病的發(fā)生率為7.1%~51.6%[7-8]。另有研究顯示,當糖尿病和甲亢同時存在時,癥狀重疊,相互影響,使病情加重,并且容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的情況[8-9]。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突然惡化,出現(xiàn)了用糖尿病無法解釋的心悸、驚慌,甚至引起心力衰竭、酮癥酸中毒等情況,應及時檢查甲狀腺功能[10];而對于甲亢患者,經(jīng)過正規(guī)治療后,其消瘦、乏力等癥狀仍不見明顯好轉(zhuǎn),要及時監(jiān)測血糖,從而協(xié)助診治甲亢[11]。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一旦確診,即應當同時治療,兩病均為消耗性疾病,所以在甲亢沒有得到相應控制的時候,不宜對飲食進行太嚴格的控制,對于那些消瘦的患者,建議用短期胰島素治療來替代口服降糖藥[12]。而降糖藥物在甲亢得到控制以后,由于胰島素敏感性增強的原因,應及時調(diào)整劑量,避免發(fā)生低血糖[1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3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顯效率以及總有效率為C組>A組>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B組>A組>C組,說明同時治療糖尿病和甲亢相比于單獨治療某個疾病的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當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應當同時對于兩種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4-15]。應當加強對疾病的認識,提高疾病的診斷率,減少誤診、漏診,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洪文青,李洪勇.甲狀腺疾病與糖尿病[J].國外醫(yī)學,2001, 21(4):177-179.
[2] 康志君,吳生靈.甲亢合并糖尿病72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2):409-411.
[3] 陳燕銘.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1999,5(5):35.
[4] 劉祥祿.80例糖尿病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0,(28):152-153.
[5] 張麗,白潤成,高永強.糖尿病合并甲亢124例治療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6(1):81-82.
[6] 歐陽芳,李佳,賈麒麟.甲亢合并糖尿病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1):125-126.
[7] 王建華.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診治[J].糖尿病新世界,2007, (8):42-43.
[8] 戴詠玲.關于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療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1):54-56.
[9] 馬靜,楊玲鳳.胰島索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9,(4):15-16.
[10] 周敏華.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療分析[J].醫(yī)護論壇,2011,18(5):177-178.
[11] 王學祥.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7):75-76.
[12] 李貴湘.兩種短效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8,48(41):92-93.
[13] 仆東明.糖尿病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診斷和治療[J].淮海醫(yī)藥,2009,27(4):315.
[14] 魏巧蘭.糖尿病合并甲亢10例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5):92.
[15] 穆亞東.甲亢繼發(fā)合并糖尿病甲狀腺激素、血糖水平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1):14.
(收稿日期:2013-10-29 本文編輯:林利利)
綜上所述,當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應當同時對于兩種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4-15]。應當加強對疾病的認識,提高疾病的診斷率,減少誤診、漏診,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洪文青,李洪勇.甲狀腺疾病與糖尿病[J].國外醫(yī)學,2001, 21(4):177-179.
[2] 康志君,吳生靈.甲亢合并糖尿病72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2):409-411.
[3] 陳燕銘.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1999,5(5):35.
[4] 劉祥祿.80例糖尿病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0,(28):152-153.
[5] 張麗,白潤成,高永強.糖尿病合并甲亢124例治療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6(1):81-82.
[6] 歐陽芳,李佳,賈麒麟.甲亢合并糖尿病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1):125-126.
[7] 王建華.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診治[J].糖尿病新世界,2007, (8):42-43.
[8] 戴詠玲.關于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療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1):54-56.
[9] 馬靜,楊玲鳳.胰島索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9,(4):15-16.
[10] 周敏華.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療分析[J].醫(yī)護論壇,2011,18(5):177-178.
[11] 王學祥.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7):75-76.
[12] 李貴湘.兩種短效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8,48(41):92-93.
[13] 仆東明.糖尿病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診斷和治療[J].淮海醫(yī)藥,2009,27(4):315.
[14] 魏巧蘭.糖尿病合并甲亢10例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5):92.
[15] 穆亞東.甲亢繼發(fā)合并糖尿病甲狀腺激素、血糖水平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1):14.
(收稿日期:2013-10-29 本文編輯:林利利)
綜上所述,當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應當同時對于兩種疾病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4-15]。應當加強對疾病的認識,提高疾病的診斷率,減少誤診、漏診,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減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洪文青,李洪勇.甲狀腺疾病與糖尿病[J].國外醫(yī)學,2001, 21(4):177-179.
[2] 康志君,吳生靈.甲亢合并糖尿病72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2):409-411.
[3] 陳燕銘.糖尿病的最新診斷標準[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1999,5(5):35.
[4] 劉祥祿.80例糖尿病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0,(28):152-153.
[5] 張麗,白潤成,高永強.糖尿病合并甲亢124例治療臨床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6(1):81-82.
[6] 歐陽芳,李佳,賈麒麟.甲亢合并糖尿病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4(1):125-126.
[7] 王建華.糖尿病合并甲亢的診治[J].糖尿病新世界,2007, (8):42-43.
[8] 戴詠玲.關于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療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1):54-56.
[9] 馬靜,楊玲鳳.胰島索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當代護士,2009,(4):15-16.
[10] 周敏華.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療分析[J].醫(yī)護論壇,2011,18(5):177-178.
[11] 王學祥.甲亢合并糖尿病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7):75-76.
[12] 李貴湘.兩種短效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8,48(41):92-93.
[13] 仆東明.糖尿病伴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診斷和治療[J].淮海醫(yī)藥,2009,27(4):315.
[14] 魏巧蘭.糖尿病合并甲亢10例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5):92.
[15] 穆亞東.甲亢繼發(fā)合并糖尿病甲狀腺激素、血糖水平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1):14.
(收稿日期:2013-10-29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