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珍
在人體心肌短暫血液或氧氣供應不足情況下,會發(fā)生心絞痛現象,其主要臨床癥狀為發(fā)作性胸痛。發(fā)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特別是老年男性[1]。心絞痛發(fā)作時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恐懼,甚至出現絕望心理。相關研究表明,過大的情緒波動、精神緊繃等原因都會引起心絞痛,長此以往還會使發(fā)作頻率變大,持續(xù)時間變長,從而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質量[2]。本研究對老年人心絞痛心理護理開展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宜春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救治的82例老年心絞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A組,即研究組。選擇同期相同人數的老年心絞痛患者作為B組,即對照組。2組患者基本病情和身體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2組患者提供傳統(tǒng)治療方式,在臨床護理中,B組患者只提供傳統(tǒng)護理方式,A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還提供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的開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技巧性交流: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要保持親切熱情的態(tài)度,真誠與患者交流。同時利用交流技巧,與對方談話時以平視的角度注視對方,對對方的話語給予點頭或微笑的回應;還可以適當地配合肢體接觸,表達對患者的關心和撫慰;(2)合理性措施:進行護理時,要根據老年人心理特點選擇護理措施。心絞痛發(fā)作時,患者大體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和不安,選擇合適的護理措施,實施全面心理護理。在此基礎上使患者能夠對自身病癥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能夠以平常心態(tài)去應對;(3)情緒化護理:安撫老年患者情緒,通過自我暗示法、交流開導法等方式實施心理特護,不僅能夠避免心絞痛誘發(fā)因素,還能夠減輕患者病發(fā)痛苦,降低持續(xù)時長;(4)周邊支持措施:心絞痛老年患者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來自家屬及周圍朋友的關心都是對其莫大的心理安慰。與之對應,如果家屬也一直處于消極情緒中,在患者面前表現出對醫(yī)藥費用及患病程度的擔心,都會加大老年患者負擔,不利于病情恢復。由此可見,患者家屬及周圍人群的態(tài)度對患者病情恢復十分重要,醫(yī)護人員應做好這些人員的思想工作,協(xié)助其更好地幫助患者,關心患者,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期間,2組患者心絞痛發(fā)病次數對比,加施心理護理的A組患者(4.13±2.02)次,明顯優(yōu)于使用傳統(tǒng)護理的B組患者的(5.67±3.49)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2組患者心絞痛持續(xù)時長,A組患者平均(6.25±1.13)min,明顯少于B組患者的平均(9.36±2.74)min,A組情況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中,心絞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臨床醫(yī)學中,主要使用藥物方式緩解血液和氧氣供給不足情況,同時輔以有效的護理方式,從而緩解患者病痛,實現早日康復[3]。本研究基于臨床護理視角和綜合護理過程基礎上進行心絞痛患者心理護理的探討。結果表明,加施心理護理的A組患者與未加施心理護理的B組相比,病癥發(fā)作次數和持續(xù)時長均有所緩解,也就是說,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治療能夠比單一藥物治療更有效[4]。該病發(fā)作機理包括以下幾方面:(1)老年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可能出現血液、氧氣供給不足,情緒、精神出現大程度波動,不僅會增加心肌需氧量從而導致心絞痛,還會引起供血動脈痙攣,氧氣血液運輸不暢,加重缺血缺氧情況,使心絞痛病發(fā)情況加重;(2)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影響冠狀動脈痙攣和心肌缺氧。老年心絞痛患者心理壓力大,大體上都存在緊張、恐懼、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交感神經功能興奮、提高兒茶酚胺分泌量、強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水平,加大心肌對氧氣、血液的需要,但此時冠狀動脈收縮加強,血壓抬升,致使心肌缺氧缺血情況更加嚴重,也使心絞痛病情加重;(3)隨著年齡增長,機體應激能力下降。老年患者情緒稍有波動,就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刺激冠狀動脈α受體,血管容易出現敏感性痙攣,從而加重心肌缺血,重復誘發(fā)心絞痛[5]。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和次數增大,持續(xù)時間變長,都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心理恐懼,從而再次引發(fā)心絞痛發(fā)病機制,如此循環(huán),病情惡化,患者心理承受壓力不斷增大。所以,重視老年心絞痛患者的心理護理,能夠緩解患者緊張狀態(tài)和不良心理,避免情緒波動。使患者可以對自身心理有一個良好的控制,逐漸平復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意志,戰(zhàn)勝病魔。同時還能夠合理調整老年患者睡眠和飲食習慣,保證生活質量。除此以外,若老年患者病情較重,應急能力非常差,病癥頻繁發(fā)生,且持續(xù)時間長,發(fā)病程度深,更容易造成患者的恐慌,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種情況下心理護理就更能顯出它的優(yōu)勢,起到藥物無法實現的作用。
總之,為老年心絞痛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是綜合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單元,值得大力推廣。
[1] 林碧紅.綜合護理干預對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10):1298-1299.
[2] 彭小玲.實施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非典型心絞痛患者的護理影響[J].北方藥學,2013(10):193.
[3] 包曉平,鄒志輝.心絞痛發(fā)作期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3(28):5910-5911.
[4] 周麗,張青娟,董麗格.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8):73-74.
[5] 趙志紅,李雅靜.綜合護理干預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8):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