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麗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經(jīng)過最新改版,更加突出了英語教育的實用性和交際性特點。作為一門語言課,學習英語需將其知識性、趣味性、人文性及地域性等融為一體。也就是說,學習一種語言不但要學習語言知識,也要全方位地了解這種語言的地域文化、歷史背景和人文素養(yǎng),以便更好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做事情的能力”。隨著現(xiàn)代英語教育教學思想的更新、信息技術(shù)的普及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先進教育理念、雙向式教學系統(tǒng)以及先進的教學設(shè)施“走進”課堂,為教師進行良好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F(xiàn)代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并有效地改進了課堂教與學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速度、高質(zhì)量地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個性,從而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希望。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導入”是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的方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認真鉆研教材,利用現(xiàn)代媒體,選擇適合教學內(nèi)容的導入方式,會給我們的英語課堂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結(jié)合英語教學的具體實踐,淺談我對現(xiàn)代媒體在英語課堂導入中作用的幾點感悟,希望得到同行的點撥。
利用多媒體導入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它的最終歸宿是運用,運用的最高境界便是創(chuàng)新。如何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運用語言,并將習得語言加以創(chuàng)新,這是所有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習得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而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而且要精心設(shè)計課堂導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挖掘每位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堋?/p>
比如:在人教版初一英語下冊第一單元導入“What can you do? Can you dance? ”的教學中,我先播放《河灘月色》、walk in the rain的歌曲片段,隨著視頻播放和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回憶,我提出了“Can you sing the songs? Are you good at singing? ”等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學生欣賞熟悉美妙的視頻音樂,聽到教師的語言提示很容易聽懂教師的語言信息,有的甚至回答:“Yes, I can. No, I cant.”接著問“Can you dance to the music ? Can you play chess?”等。在媒體視頻的不斷呈現(xiàn)中,學生語言思維得到充分拓展,語言交流熱情達到極點,為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奠定基礎(chǔ)。
在初一英語下冊第二單元關(guān)于個人一日活動的話題導入時,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這一話題的語言思維,我將錄制的本班學生課外活動視頻和媒體的動畫、聲音功能相結(jié)合,制作了一段題為Li Huas day的視頻,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外活動“play basketball”、“play computer games”等,到學生最熟悉的起居活動; 從“what does he often do after school?”導入,到“what time does he play computer games? ”主題討論;從滑稽的動作表演到動畫鐘時間的閃亮登場,都直觀自然地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思維,將學生融入課堂話題的活動討論中。諸如“play chess , learn to dance , join the swimming club , watch the soccer game”等熱門話題會伴隨“what time”的導入而涌現(xiàn)出來……
利用多媒體的多元性導入課堂,充分激發(fā)學生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將枯燥的語言興趣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學生在優(yōu)美的歌聲、熟悉的畫面和滑稽的語言中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情不自禁地接納、熟悉了新的語言知識。學生在積極的語言思維中學習,知識也便“乘虛而入”。
利用多媒體導入營造語言氛圍
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若將一個剛在中國出生的嬰兒送往美國或英國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生活,孩子到五六歲時便能說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而中國學生在自己國家,有的甚至學到本科、研究生也難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究其原因,那是因為剛出生的中國嬰兒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獲得了全方位的英語語言氛圍,自然學得快。由此看來,語言氛圍的營造對學生學習英語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多媒體的功能營造英語氛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運用。
初一英語下冊第五單元閱讀課是關(guān)于作為泰國象征之一的“國寶”——“大象”這一世界瀕危動物的內(nèi)容。無論是大象還是泰國,對于十四、五歲的中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話題。陌生的話題若沒有熟悉的情境,勢必會給學生帶來枯燥的學習,使學生畏縮在本本主義的課堂中,根本談不上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更別說“交際”的創(chuàng)新,這實在是和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
為能使學生對這一陌生話題有充分的認識、廣泛的語言空間,營造和諧融洽的語言氛圍,我利用網(wǎng)絡(luò)資源搜集、整理、制作了以世界瀕危動物和泰國風土人情為主題的視頻語言課件導入課堂:從中國的大熊貓、華南虎、藏羚羊,到美洲獅、北極狼以及非洲象;從泰國的“天使之城”曼谷,到“佛教圣地”清邁;從民族風情濃郁的“玫瑰花園”到備受泰國人喜愛和尊敬的大象。在英語語言和視頻的雙重導入下,學生對原本陌生的話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在視頻語言的介紹中充分認識了諸如“one of the Thailands symbols, Thai Elephant Day”等關(guān)鍵語言點,為學生閱讀和交流營造了語言氛圍,搭建了語言平臺,為進一步更好地完成閱讀語言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
利用多媒體導入拓展學生語言視野、語言閱歷、語言激情
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肚子里首先得有“一桶水”。同樣,要讓學生準確靈活地習得并運用語言,就必須拓展學生語言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閱歷。學生肚子里的“水”多了,自然也就方便用了,課堂教學目標也就“水到渠成”了。多媒體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有力地拓展了學生的語言視野,為合理運用語言提供了保證。
初一英語下冊第五單元的聽說課以談?wù)搫游餅橹黝}。為了能讓學生盡快廣泛地展開聽說練習,我利用多媒體設(shè)計了“看尾巴、聽叫聲、猜動物”的活動導入新課: 采用逐個呈現(xiàn)動物或聲音的方式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回憶,并及時提問:“Do you like dogs? Why do you like them? ”引導學生積累動物名稱和描述動物的形容詞,學生可以查字典獲得自己需要的詞加以補充拓展,分兩大組,派代表輸入交互式電子白板儲存。等全部動物都呈現(xiàn)出來后,視頻會組建成一個動物園的動畫場景,這便是新課的主題: Lets go to the pandas first.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在這節(jié)課的導入中,經(jīng)過“猜”、“想”、“現(xiàn)”、“查”的活動積累和展示,學生認識并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熟悉的動物名稱及生活習性,而且拓展了英語語言視野,不會在交流中所說“無詞”。
淺淺的嘗試,粗略的感悟,卻使我的英語課堂“蓬蓽生輝”。相信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不斷改進,隨著我們對媒體進入課堂的進一步感知、探索和領(lǐng)悟,多媒體一定會更廣泛、切實地應用于英語課堂。
(作者單位:山西晉中市平遙實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