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波,張云云,陳 磊,王 曄,龍 燮,甄曉敏
國內外研究顯示[1,2],缺血性卒中的明確病機主要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微栓子形成以及心源性栓子栓塞大動脈;而三者最終都是通過微栓子(MES)致病,因此微栓子的防治就成為缺血性卒中治療的重要原則。本課題采用中藥益氣活血法干預微栓子監(jiān)測陽性的腦梗死患者,觀察該方法對腦梗死治療和微栓子作用。
1.1 臨床資料
1.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yī)院卒中單元住院的80例微栓子陽性腦梗死患者。
1.1.2 納入標準 腦梗死診斷符合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3];發(fā)病一周內采用經顱多普勒檢查(TCD)發(fā)現顱內動脈微栓子[4];愿意服用中藥并配合本研究者。
1.1.3 排除標準 年齡大于80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不能配合完成試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組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進行分組,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
1.2.2 治療方法 兩組在共同的內科、針灸康復治療基礎上;治療組給予益氣活血中藥治療,對照組給予安慰劑治療。益氣活血治療方藥:黃芪30 g,當歸尾15 g,川芎12 g,赤芍8 g,地龍20 g,桃仁6 g,紅花6 g。每日1劑,煎湯300 mL,早晚分服,療程2周。中藥湯劑及安慰劑由上海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制劑室提供。
1.2.3 儀器檢測 使用德國DWL公司生產的MULTI-DOP X4型經顱多普勒儀,分別在入院時、入院1周、入院2周監(jiān)測顳窗、雙測大腦中動脈(MCA),監(jiān)測時間30 min[5]。
1.2.4 療效評價 在入院時、入院2周測評患者神經功能,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6]。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5.0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兩配對樣本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后組間療效比較采用協(xié)方差分析。
2.1 基線比較 治療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64.13±1 1.3 7)歲;對照組4 0例,男1 4例,女2 6例,年齡(6 1.8 5±11.19)歲。兩組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微栓子監(jiān)測 治療前兩組微栓子數目比較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546,P=0.457),基線有可比性;治療前后組內微栓子數目比較采用兩配對資料t檢驗,兩組治療后對減少微栓子都有顯著效果;治療后兩組間微栓子數目比較采用協(xié)方差分析,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374,P=0.040),治療組對減少微栓子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微栓子數目比較±s) 個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微栓子數目比較±s) 個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0 16.150±6.982 12.725±4.1761)2)對照組 40 17.425±8.208 15.025±6.049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2.3 療效觀察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217,P=0.106);兩組治療前后療效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間NIHSS評分比較采用協(xié)方差分析,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F=4.428,P=0.039)。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0 12.401±4.465 9.201±4.9371)2)對照組 40 10.775±4.423 9.450±4.6681)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2)P<0.05
頸動脈內膜增厚斑塊形成是腦卒中獨立危險因子,尤其是不穩(wěn)定斑塊與混合型斑塊存在與腦梗死發(fā)生密切相關,是腦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7]。隨著血管狹窄逐步加重,微循環(huán)低灌注基礎上不穩(wěn)定混合斑塊持續(xù)釋放的微栓子,將導致血栓繼發(fā)栓塞的風險性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微栓子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其存在與缺血性卒中發(fā)生和再發(fā)存在明確相關性[8]。中醫(yī)理論認為中風患者素體氣血虛衰,氣虛運血無力以致血脈不通。氣為血帥,血為其母。故治療中風病宜標本兼治,益氣補氣,活血通絡。在此思想上創(chuàng)制的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病,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9],擴張血管、抗凝、改善微循環(huán)、溶栓,具有加快血流,改善腦缺血局部的微循環(huán)保護腦組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的作用。
本研究在給予積極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循環(huán)治療后,血流內微栓子數量明顯減少(t=4.772,P<0.001),這與既往研究結論相符[10]。微栓子數目的減少與治療最終療效亦有相關性,推測微栓子對于卒中再發(fā)加重的影響途徑因其數目減少而被明顯阻斷。而加用益氣活血中藥治療后,對于血管內微栓子的清除效果亦比單純西藥治療更優(yōu)(F=4.374,P=0.040),最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療效收益(F=4.428,P=0.039)。
腦梗死急性期微栓子對再發(fā)卒中有重要的預測價值[11],TCD監(jiān)測到的MES證明個體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動脈到動脈栓塞的風險。對判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生及再發(fā)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梢钥紤]臨床使用TCD監(jiān)測血管狹窄程度和微栓子數量[11]。
[1] 高山.動脈到動脈栓塞的直接證據:腦血流微栓子監(jiān)測[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8,8(6):495-498.
[2] Ritter MA,Dittrich R,thoenissen N,et al.Prevalence and prognostic impact of microembolic signals in arterial sources of embolism[J].J Neurol,2008,255:953-961.
[3] 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4] Lipperts MG,Sauren LD,Maesen JG,et al.Quantification of embolic showers using rado-frequency based TCD analysis[J].Ultrasound Med Biol,2009,35:395-402.
[5] 王曄.微栓子監(jiān)測的方法及其在卒中預后判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卒中雜志,2008,5(2):120-124.
[6] 蔡業(yè)峰,賈真,張新春,等.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測評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風多中心多時點臨床測評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1(7):494-498.
[7] 邵榮,孔玉,韓伯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微栓子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系[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1):1295-1296.
[8] Liu WS,Zhu SF,Liu WF,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emboli i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occurrence of ischemic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J Clin Neurosci,2013,20(10):1366-1370.
[9] 高旭清.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50例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8):1005-1006.
[10] Hankey GJ,Eikelboom JW.Antithrombotic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o prevent recurrent major vascular events[J].Lancet Neurol,2010,9(3):273-284.
[11] Gao S,KS Wong,Tjark Hansburg,et al.Bernd ringelstein,microembolic signal prediet recurrent stroke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J].Stroke,2004,35(12):2832-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