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蘭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上海 201800)
美國大學生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研究
王菊蘭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 ,上海 201800)
21世紀,美國一些大學針對大學生海外學習期間的跨文化能力發(fā)展制定并實施了多樣化的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這些干涉項目具備嚴格的研究設(shè)計和方法指導,同時也運用了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跨文化測量工具:跨文化發(fā)展量表來評價學生海外學習階段中跨文化能力上的發(fā)展。研究表明設(shè)計合理的跨文化學習干涉措施能幫助大學生在海外學習中最大限度獲得跨文化能力的發(fā)展。
美國大學生;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跨文化能力
21世紀,美國高等教育機構(gòu)和政府采取了多樣化的措施來鼓勵更多的在校大學生到海外進行學習。例如,美國亞伯拉罕·林肯留學獎學金計劃2005年制定了到2016-2017學年派送一百萬美國大學生到海外學習的目標,這意味著美國大學生海外學習人數(shù)相比2006-2007學年要增長四倍 (Harvey 2013:1)。海外學習經(jīng)歷被認為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跨文化能力的發(fā)展。然而,海外學習教育界的研究表明放任自流的海外學習并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很多大學針對這種情況系統(tǒng)設(shè)計并實施了相應(yīng)的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這些項目的研究表明跨文化干涉可以讓大學生在海外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跨文化學習,從而獲取相應(yīng)的跨文化能力發(fā)展。
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指在整個海外學習階段中(包括去海外學習前,海外學習過程中,以及海外學習結(jié)束回國后)采取的有目的的,直接的跨文化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致力于發(fā)展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和語言能力??缥幕虒W方法中涉及的各個因素都對跨文化能力和語言能力發(fā)展有影響。關(guān)注大學生海外學習階段中的跨文化學習干涉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下,大學生需要面對來自陌生的文化價值和文化觀念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不僅出現(xiàn)在他們的學習中,也出現(xiàn)在他們?nèi)粘I钪械母鞣N跨文化交往中。大學海外學習者如何回應(yīng)新文化和自己文化中的差異和共同點直接決定他們在新的文化中如何學習和學習的效果。其次,有些人認為只要讓大學生參與海外學習,讓他們置身于陌生文化中,他們就會自動獲取適應(yīng)全球化的知識,觀點和技能。然而,(Vande et.al.2012:29-30)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大學海外學習者,無論在課堂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有效處理這些文化差異,從而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學習和獲得跨文化能力發(fā)展。最后,海外學習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通過經(jīng)歷本身獲取專業(yè)知識,而是發(fā)展他們能適應(yīng)新文化,以適當?shù)姆绞交貞?yīng)新文化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發(fā)展可以讓他們在將來的生活中與不同文化的人進行有效的適當?shù)目缥幕浑H。有效的跨文化學習干涉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海外學習期間發(fā)展必備的跨文化學習知識和策略,從而更好地適應(yīng)新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陌生文化環(huán)境,并取得語言上的相應(yīng)發(fā)展。
本文分析的幾個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研究有以下的特點。首先,這些干涉項目具備嚴格的研究設(shè)計和方法指導。其次,它們運用了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跨文化測量工具:跨文化發(fā)展量表(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簡稱IDI(Hammer 2007)。該測量工具建立在本奈特強有力的概念和理論基礎(chǔ)上,即跨文化敏感發(fā)展模式,具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可以有效地測量跨文化能力的發(fā)展(Hammer 2011)。 最后,這些干涉項目的研究結(jié)果具有普遍性,可以為將來的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的設(shè)計提供參考。
2.1 明尼蘇達大學最大化海外學習項目
1993年開始,明尼蘇達大學語言習得高級研究中心的科恩(Cohen)和皮亞杰(Paige)教授領(lǐng)導規(guī)劃并實施該項目。此項目是美國首批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之一,對于海外學習中的跨文化學習的研究和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項目具體包括跨文化學習教材《最大化海外學習:語言及文化學習和使用策略學生指導》的研發(fā)(1999-2002),研究項目(2002-2005),跨文化教材的重新編寫(2005-2009),以及海外學習中的跨文化學習網(wǎng)絡(luò)課程的開設(shè)(2002-目前)。該網(wǎng)絡(luò)課程針對明大到海外學習的學生開設(shè),利用自己研發(fā)的教材來指導他們在海外學習時如何進行有效的語言及文化學習。研究項目建立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都參加海外學習,但是實驗組的學生接受海外 跨文化學習干涉,對照組的學生沒有接受該干涉。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包括一天的出國準備跨文化培訓,在海外學習過程中的跨文化學習干涉。兩組學生都在跨文化學習干涉前和后接受了四項測量工具的測量。它們包括跨文化發(fā)展量表,言語行為獲得測量工具(Cohen&Shiverly 2002),文化學習和語言學習測量量表(Paige et.al 2002)以及語言策略調(diào)查(Cohen et.al 2002)。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和對照組都在IDI上取得了比較大的發(fā)展(4.47分的增長),這表明海外學習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的跨文化學習。雖然實驗組和對照組在IDI上沒有顯著差別,但對實驗組回國后的訪談表明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化,特別是留學當?shù)氐奈幕?。實驗組學生例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他們在文化上的進步。研究也表明兩組學生在語言上取得了顯著性進步(p<0.01),同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語言上表現(xiàn)出顯著差別(p<0.05)(Paige& Goode 2009)。此項目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網(wǎng)上跨文化學習干涉對學生在海外學習期間的跨文化學習和語言學習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2 喬治敦聯(lián)盟項目
該項目是目前在海外學習研究領(lǐng)域中最全面考察海外浸入式文化體驗對跨文化學習影響的項目。在2003-2007四年的時間里,該項目考察了61個不同的海外學習項目學生的海外體驗和學習結(jié)果。在 這61個項目中,只有美國大學普羅旺斯中心對海外學習的學生進行了全面的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中也采用了實驗組(參加海外學習的學生)和對照組(沒有參加海外學習的學生),并對兩組學生進行了IDI的測量以及模擬口語能力面試。研究結(jié)果表明60項沒有跨文化學習干涉的海外浸入式體驗對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發(fā)展沒有顯著影響,但是美國大學普羅旺斯中心的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對參與海外學習的學生的跨文化發(fā)展有重要影響。該學校的實驗組在IDI上取得了顯著性的發(fā)展(12.47分的增長),同時在法語水平測試上取得了顯著成績。該海外學習跨文化學習干涉包括出國前的跨文化培訓,海外學習期間全面的浸入式文化體驗,在海外學習過程中持續(xù)的現(xiàn)場跨文化文化能力發(fā)展指導,以及明確的跨文化交流課程的課業(yè)要求。該項目表明沒有海外跨文化和語言學習干涉的海外浸入式體驗不能幫助學生得到跨文化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有效發(fā)展。但是,包括海外跨文化和語言學習干涉的海外浸入式體驗可以大大促進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就如Engle(2004)所說的,“兩個因素帶來了美國學生在海外學習時跨文化能力的顯著發(fā)展:盡可能多的直接的真實的與異地文化的跨文化接觸以及整個體驗式跨文化和語言學習過程中熟練的跨文化指導。”
2.3 威拉米特大學和貝拉明大學有目的,針對性的干涉項目
該項目開始于2008年,是一項有機結(jié)合出國前,出國中和回國后針對學生個體的跨文化學習網(wǎng)上干涉措施。項目的主要特點是同時對在兩所美國大學里的國際學生和去海外學習的美國學生進行跨文化學習干涉,以及在干涉過程中使用學習小組,讓學生幫助自己的小組成員進行跨文化的學習,促進他們跨文化能力的發(fā)展。兩類學生在項目開始前進行IDI的測量。在海外學習期間(美國學生)/美國學習期間(國際學生),項目組根據(jù)學生的IDI得分形成網(wǎng)上跨文化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的IDI得分相似。網(wǎng)上跨文化學習小組每周都有不同的跨文化學習任務(wù),包括參與當?shù)氐囊恍┪幕顒樱瓿上鄳?yīng)的閱讀任務(wù),以及進行跨文化學習反思性總結(jié)。同時,小組成員對組內(nèi)同學的反思性總結(jié)提供反饋意見。跨文化學習指導老師也為學習小組成員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估。學生結(jié)束海外學習后進行IDI的再測,同時和跨文化學習指導老師進行深入談話。研究結(jié)果表明學生前測和后測的IDI得分差距顯著,接受跨文化學習干涉的學生在IDI上取得了8.08的增長 (Lou& Bosley 2008)。
2.4 太平洋大學跨文化學習全面干涉項目
由布魯斯.布拉克及其同事進行的太平洋大學跨文化學習全面干涉項目至今已有35年的歷史,是海外跨文化學習領(lǐng)域中首個結(jié)合出國前跨文化學習和回國后跨文化再學習的干涉項目,在海外學習研究領(lǐng)域中具有重要意思。該項目的研究采用了兩個海外學習對照組,一組接受跨文化學習干涉,一組沒有接受干涉。實驗組在開始海外學習前接受跨文化培訓課程I的學習,回國后接受跨文化培訓課程II的學習。兩個課程的內(nèi)容相互呼應(yīng),緊密聯(lián)系,融入到整個學校國際交流學院的課程設(shè)置中。IDI前測和后測的結(jié)果表明接受跨文化學習干涉的小組取得了17.46的發(fā)展,而對照組學生的IDI沒有顯著發(fā)展(LaBrack 1993)。
上面分析的四個美國大學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第一,在學生進行海外學習時,跨文化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指導的方式可以是現(xiàn)場一對一或者一對多,也可以是定期的網(wǎng)上指導。這有助于他們在海外學習時有效發(fā)展跨文化學習能力。第二,在設(shè)計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時,必須合理安排文化教學內(nèi)容,包括價值觀取向,交流風格,非語言交流,學習方法和策略等內(nèi)容。這些文化內(nèi)容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思考自己的本國文化,同時又可以引導他們更理性地對待他國文化。此外,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內(nèi)容的探討,培養(yǎng)跨文化學習本身是一種跨文化發(fā)展的意識。第三,干涉項目中必須提供適當?shù)臋C會讓學生反思他們的跨文化體驗,比如撰寫反思性總結(jié),記錄跨文化體驗中的關(guān)鍵事件等。同時,指導教師必須及時就學生的反思進行相應(yīng)的評價。第四,讓學生在海外學習時積極接觸并主動參與當?shù)匚幕胧降奈幕佑|依然是海外學習經(jīng)歷的核心。一些深入了解當?shù)匚幕暮M鈱W習活動如實地考察,實習和海外服務(wù)項目,直接和當?shù)貙W生一起上課等可以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當?shù)匚幕瑥亩玫貜目缥幕慕嵌葋硭伎甲约旱目缥幕?jīng)歷。第五,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的設(shè)計應(yīng)該貫徹整個海外學習過程中,這包括出國前的跨文化培訓工作,在海外學習時的文化指導,以及回國后的跨文化再培訓工作。這種系統(tǒng)性的跨文化學習干涉可以更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學習能力,從而促進他們的跨文化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浪潮中,中國高等教育機構(gòu)和政府也采取了多樣化的措施來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進行長期或短期的海外學習。然而,國內(nèi)針對海外跨文化學習的研究比較缺乏,也缺少系統(tǒng)性的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來促進學生的跨文化能力發(fā)展。以上四個美國大學的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可以為中國大學生海外跨文化學習干涉項目的設(shè)計提供有益的借鑒。
Cohen,A.D.&Shiverly,R.L.(2002).Speech ActMeasure of Language Gain[M].Minneapolis,MN: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Language Acquisition,University ofMinnesota.
Cohen,A.D.,Oxford,R.L.&Chi,J.C.(2002).Language Strategy Survey [M].Minneapolis,MN: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Language Acquisition,University ofMinnesota.
Engle,L.&Engle,J.(2004).Assessing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study abroad program design[J].Frontiers: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Study Abroad(10)
Hammer,M.R.(2007).The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IDI)Manual(Vol.3)[M].Ocean Pines,MD:IDI.
Hammer,M.R.(2011).Additional cross-cultural validity testing of the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Invent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4).
Harvey,T.A.(2013).Facilitating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Study Abroad:A Case Study of CIEE’s Seminar on Living and Learning Abroad[D].Unpublished dissertation,Minneapolis,MN:University ofMinnesota.
LaBrack,B.(1993)The missing linkage: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orientation and reentry [A].In Paige R.M.(ed.). Education for the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C].Yarmouth,ME:Intercultural Press.
Lou,K.&Bosley,G.(2008).Dynamics of cultural contexts:Meta-Level intervention in the study abroad experience[A].In V.Savicki(ed.).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Transformation:Theory,Research,and Appl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Sterling,Virginia:Stylus Publishing,LLC.
Paige,R.M.,et.al(2002).Maximizing Study Abroad:A student’s Guide to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and Use[M].Minneapolis,MN: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Language Acquisition,University ofMinnesota.
Paige,R.M.&Goode,M.L.(2009).Cultural mentoring: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In D.K.Deardorff (ed.).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 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shing.
Vande,B.M.,Paige,R.M.&Lou,K.M.(2012).Student Learning Abroad:WhatOur Students Are Learning,What They’re Not,and WhatWe Can Do About it[M].Sterling,Virginia:Stylus Publishing,LLC.
2014-03-04
王菊蘭(1976-),女,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流、英語文化教學。
本文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工程——高校教師國外訪學進修計劃基金資助(項目編號:B.60-A115-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