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的教育與人的課程
      ——張楚廷課程理論特色及成因

      2014-03-30 13:49:01黎利云
      大學教育科學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哲學教授課程

      □ 黎利云

      張楚廷,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湖南師范大學校長、原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校長。至今他出版了《課程與教學哲學》等著作近100部(其中獨著74部),寫作論文1200多篇,合計近2000萬字。其已有著述內(nèi)容涉及數(shù)學、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等眾多領(lǐng)域。喻岳青教授把張楚廷與匡亞明、朱九思、曲欽岳列為當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大學校長[1]。眭依凡教授說:“朱九思為政治家,張楚廷為學問家,曲欽岳為科學家,同樣成為當今中國最杰出、最有治校成就的校長教育家?!盵2]張應強教授認為:“中國教育界真正能夠稱得上教育思想家的,我認為張校長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能夠把‘校長’、‘學者’、‘教育思想家’這樣一些稱號集于一身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但張教授是,且當之無愧。”[3]燕良軾等主編的《張楚廷教育思想研究》一書中,有近50位作者從教育哲學、教育管理、教育產(chǎn)業(yè)等角度探討了張教授的教育思想。本文重在探討其課程理論特色及其成因。

      一、為何提出“人的教育”與“人的課程”

      鑒于教育的異化并不是罕見的現(xiàn)象,鑒于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器物理性比較普遍,鑒于建立在對人缺乏深刻理解基礎(chǔ)上的教育很容易見到,張楚廷教授(下稱張教授)覺得有必要從理論上對教育、對課程的為人、屬人等特性加以明確。為此,他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人本主義哲學以及人本主義教育哲學,提出了“人的教育”、“人的課程”等非常重要的概念。

      因為有了人,才有了教育,所以教育本屬于人。人將教育辦成是人自己的教育,教育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就是人的教育??墒?,曾幾何時,因為某些政治力量、宗教力量力圖左右教育,使教育變形、變異,使教育不再像人的教育。張教授說:“我們曾經(jīng)把教育視為上層建筑,又曾經(jīng)把教育視為生產(chǎn)力,教育總不是自己……教育在讓人成為工具的過程中自己也變成了工具,成為為另外一些東西服務的工具?!盵4]教育常常被社會本位主義所束縛,教育中的人屢屢被社會淹沒?!胺侨说慕逃辈⒉皇且粋€杜撰出來的純粹概念,“非人的課程”也絕非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為了強調(diào)教育就是教育、教育是人的教育,張教授發(fā)表了《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課程來支撐》、《課程是什么》等文章專門探討教育、課程與人的關(guān)系,提出了“人的教育”、“人的課程”等概念。

      “沒有非人的教育,人的教育的概念也就沒有意義;沒有非人的課程,人的課程的概念也沒有意義。”[5](P149)這是人的教育與人的課程概念產(chǎn)生的基本背景。

      張教授認為人的教育的內(nèi)涵是:“人的教育,可以進一步解釋為從人出發(fā)的教育, 以人本身的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 同時又依據(jù)人的特性(到具體的個體則表現(xiàn)為個性) 展開的教育, 以最適于人的成長的知識并采用最適合人的方式實施的教育。人的教育當然也關(guān)注人對社會和自然的了解與尊重,然而, 這是輔助性的, 其根本還在于讓人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盵6](P3)

      關(guān)于人的教育與人的課程之關(guān)系,張教授說:“教育本是因人而生的,因而它本該因人而長,而發(fā)展壯大。果真如此,這就是人的教育。然而,它必須落腳到所有的課程上去。”[5](P307)

      張教授將課程視為學生可習得的一切文化的總和,而學生實際上是在這種泛文化意義下的課程實施中習得知識和技能并獲得成長的。

      張教授心中的“人的課程”具備以下特征:它不只是在敘說著真理,也應是閃爍著思想的;它不只是靜態(tài)的、物化的,也應是流動的、人化的;它不只是思想流、意識流,還應是情感的流淌、意志的奔馳;它不只是供認識、供思索的,還應是供欣賞、供品味的;它的呈現(xiàn)方式不只是平實的、生動的,還應是親近的、意味深長的;它不是耳提面命,而是帶來自由生長;它不是居高臨下的嘮叨,而是引發(fā)無限遐想;它不是冷漠的說教,而是讓受教育者忘卻自己是受教者,教育者忘卻自己是教授者,它們在邊界模糊的空間里暢快地交流,共同發(fā)展;課程在人中,人在課程中??傊?,“人的課程”的崇高使命是幫助人實現(xiàn)從自然人到更高大、更高尚的人的過渡,從無知到智慧的過渡,從缺陷到完善的過渡[6](P3)。

      張教授提出人的教育、人的課程等概念,“是對現(xiàn)行的一些教育觀念的批判和矯正,以及對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殷切希望和期待”[7]。缺什么補什么,在“教育”、“課程”前加上“人的”二字并非畫蛇添足,而是正本清源的矯枉的需要,是拯救之力生長的重要方式。

      二、張楚廷課程理論的主要特色

      張教授對課程定義、課程責任等問題都做過深入淺出的闡釋,他通過演講、著作、論文等多種形式表達他的課程思想,他的課程理論廣泛用于學校教學、學校管理。其主要特色體現(xiàn)在內(nèi)涵理解的深刻性等方面。

      (1)內(nèi)涵理解的深刻性。張教授認為課程與教學是可以互譯的概念,是同義詞、近義詞,讀者可以各取所需約定其內(nèi)涵。本研究持廣義的課程觀,即將課程視為教學的上位概念,課程包含了教學,教學是課程內(nèi)容的組織與實施。

      他對課程內(nèi)涵理解的深刻性在于認可了課程的多義性,理順了課程與人、課程與教學、課程與學校、課程與校長等的關(guān)系,明確了隱性課程、人文課程的重要地位,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課程實施理念。

      “課程具有多義性、流動性、可釋性,皆與進入課程的人有關(guān)。人們是帶著自己已有的觀念情感等進入文本的”[5](P307)。 張教授對課程科目說、課程內(nèi)容說、課程生活說、課程過程說都持歡迎態(tài)度,認為它們都有存在的價值。相比之下,他更喜歡課程文化說?!皩W校里的學風、校風也是文化,學校里主流觀念中的信仰,乃至校園環(huán)境中所能滲透出來的種種信息或氣息,也在文化之列,從而也就在課程之列了”[8]?!霸趶V義的課程概念之下,連學校觀念環(huán)境的建設(shè)、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sh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設(shè)也構(gòu)成了課程的內(nèi)容……”[9]。張教授覺得,一所大學就應是一部經(jīng)典的教科書,一部學生愛不釋手的教科書,這部教科書里寫的就是文化。

      張教授持多義課程內(nèi)涵觀并側(cè)重于課程文化說有其積極作用,如:有利于學校各類工作人員在不同意義上向?qū)W生提供課程,有利于將學校的所有工作都落實在課程上,有利于教師在智慧化身與文化使者的定位上和高度上參與課程工作。

      在張教授心中,一所學校里幾乎沒有與課程無關(guān)的事物。“課程編制、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一切皆課程!學校的方方面面,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課程:課程皆一切……財務處的人也在課程中,他們直接影響學生的利益”[10]。張教授對課程地位的重視體現(xiàn)了他作為教師、學者和校長對學校職責、功能、工作重點的清醒認識。

      課程結(jié)構(gòu)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結(jié)構(gòu)、價值觀念。為了讓人更像人,張教授提出加強人文課程:“人文課程是引導學生做人、成人、人化的課程,是使人高大的課程,是引導學生走向真善美實現(xiàn)美好人生的課程,是避免人異化的課程,是阻擋人走向假丑惡的課程;人文課程也是促使科學創(chuàng)造造福于人的課程,是促使社會向更能維護人的尊嚴、自由和幸福的課程”[11](P350)。

      為了個性發(fā)展、自由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人,張教授提出從不同角度、層面、時間、空間實現(xiàn)課程融合?!罢n程內(nèi)涵上的融合:人文的、自然的、社會的并重;課程價值上的融合:人的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并重,人的發(fā)展又是一切發(fā)展的基礎(chǔ)……”[11](P445-457)

      張教授認為校長對于課程建設(shè)具有重大責任。“學校建設(shè)在很大程度上是課程建設(shè),優(yōu)秀的校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在課程建設(shè)上是否優(yōu)秀”[5](P306-307)?!按蠓矁?yōu)秀的大學校長都有自己鮮明的、先進的課程理念。也就是說,他們的辦學理念總是要落到課程上去的”[12]。“蔡元培先生先進的大學理念是與其先進的課程理念有關(guān)的。蔡先生在中國大學首開美學課程,首開人文地理……蔡元培在北大歷史上重重的一筆也寫在課程改造上”[13](P171)。他還認為,校長對于一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文化等隱性建設(shè)負有重要責任。張教授放眼世界和歷史,闡釋了校長是課程建設(shè)的第一責任人的道理。

      “人的課程”所表示的是不僅是人在課程中,更重要的是課程在人中。為了課程的有效實施,張教授創(chuàng)立了“五I”課程思想。“我們特指的構(gòu)想,是一個‘五I’方案:信息(Information)、興趣(Interest)、質(zhì)疑(Inquiry)、智慧(Intelligence)、直覺(Intuition)……課程應當給學生‘五I’,或者說‘五I’構(gòu)成課程”[11](P136)。

      “五I”課程構(gòu)想從目的、內(nèi)容、方法、過程等角度強調(diào)的課程與教學應該注意的五個重要方面,特別強調(diào)了興趣、質(zhì)疑、直覺等心理因素在實施中的重要作用。它所體現(xiàn)的,既有課程內(nèi)容,又有課程方法;既可以用于課程資源組織,又可以用于教學實施及效果評價。我們可以將“五I”課程思想做這樣的理解:課程或教學是師生以智慧生成為目標,以知識、情感、價值觀等信息交流為主要內(nèi)容,以興趣、質(zhì)疑、直覺等為重要心理條件而開展的對未知的探究活動。這也可以說是從另外一種角度對課程或教學特質(zhì)做出的認識和定義。

      優(yōu)秀的課程實施者能“化腐朽為神奇”。有了五I課程構(gòu)想等先進的課程實施理念,不是特別優(yōu)秀的文本也不妨礙學生的成長,因為優(yōu)秀的教師能引領(lǐng)學生將知識變?yōu)橹腔?,能引領(lǐng)學生將所獲得信息通過興趣、質(zhì)疑、直覺等化合、加工,生成自己的一種精神。

      (2)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張教授從教50多年,除了在日常教學中不間斷探討課程理論外,他還通過寫作、演講等形式闡述課程思想。他在全國27個省市區(qū)的大中小學、政府機關(guān)做過近500場學術(shù)報告或演講(不含主政的兩所高校),其中有很多場次的演講是關(guān)于課程理論的。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湖南大學等眾多高校都請張教授去探討教育哲學、課程哲學、教育改革等問題?!稄埑⒔逃募返?9卷(巡回演講提綱卷)就記錄了張教授在北京大學等單位做的111場演講。

      張教授除了通過《學校管理學》、《大學教學學》、《教學論綱》、《教學論與教育》、《高等教育學導論》等著作闡述課程思想外,還撰有專著和論文專門探討課程理論。200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專著《課程與教學哲學》為其課程理論重要著作。該書在中國課程哲學領(lǐng)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填補了國內(nèi)在該領(lǐng)域的空白。該著作于2010年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表明了它的獨創(chuàng)性、深刻性?!墩n程與教學哲學》提出并解答了很多課程和教育問題?!氨热?,在對馬克思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分析中找到了全面發(fā)展中自由、個性、和諧發(fā)展的本質(zhì);在對科學主義、社本主義課程觀的批判中,樹立了人文引領(lǐng)的和諧課程觀和人文引領(lǐng)主義教育觀”[14]。

      張教授發(fā)表了很多關(guān)于課程的專論?!蛾P(guān)于理論課程的若干問題》、《課程與哲學》、《課程是什么》、《課程要“回歸生活”嗎——論課程與生活的關(guān)系》、《由〈幾何原本〉說到課程改革》、《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課程來支撐》、《結(jié)構(gòu)主義課程觀剖析》《教學管理與課程管理的關(guān)系》、《科學課程的改造》、《課程與課程論研究發(fā)展的十大趨勢》等都是直截了當探討“課程”的論文。以上文章大多發(fā)表在《高等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大學教育科學》、《現(xiàn)代大學教育》等具有全國性影響的重要刊物上。可以說,張教授用語言文字編織了一個龐大、系統(tǒng)、深刻的課程理論體系。

      (3)內(nèi)容特質(zhì)的人本性。張教授自稱是“人主義”者,他言說的人是上天之下的人,具有絕對性。他認為,教育理論更基本的前提是對“人是什么”的回答,課程的價值要從“人的特性”考察開始?!叭送ㄟ^自己的意識作用于自己,人通過自己的意志作用于自己,并且,在作用之中構(gòu)造了自己新的生命。教育如果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也就大體看清了自己的使命”[13](P107)。 張教授對“人是什么”做了深入細致的思考,他的著作、論文構(gòu)筑的是一個“人”的世界。一部《課程與教學哲學》3774次提到“人”,一部《教育哲學》中,“人”字出現(xiàn)了3100多次。人復雜且神秘,人本美、人本善,通過教育使之更美、更善。這是張教授教育理論的哲學基石。

      張教授發(fā)表了《與人俱進》、《上天之下的人本》、《自由是人的同義詞》、《人的固有性、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兼論教育目的》、《教育學與人學》、《教育因培養(yǎng)獨特的人而獨特》、《人的意義》、《與人本相對的東西是什么》、《人主義謂何》、《創(chuàng)造—人的天性》、《以人為本與教育學改造》、《教學改革與人本思想》、《新世紀:教育與人》等30多篇專論人的文章。20余萬字的《論我》收錄于《張楚廷教育文集》第14卷。他的長詩《人頌》有128行,1190個字。《課程與教學哲學》第十三章第二節(jié)“人論”有12頁,近10000字。“之所以在‘人論’這一節(jié)花了特別多的功夫,是因為這種功夫可為人文引領(lǐng)的和諧課程觀的立論奠定最必需的基礎(chǔ)”[11](P10)。通過這些文章,張教授從多個角度充分闡述了人的復雜性與神圣性,意在提醒自己和相關(guān)人員不能將人簡單化、不能怠慢人,不能低估教育工作的意義。

      張教授認為“人的特性”在于自反性、自增性、自語性、自育性、自群性和審美性,而自反性乃人的根本特性[13](P20)。在此基礎(chǔ)上,他提出了教育公理的體系?!敖逃碚撌怯纱嬖诠?潛在公理)、能動公理(動因公理)、反身公理(自反公理)、美學公理(需要公理)和中介公理(環(huán)境公理)所構(gòu)成的公理體系”[15]。他把教育公理串成了一句話:“人的潛在才智,以天賦欲望為引擎,通過自反心理作用,按照美學追求并依美的規(guī)律,并不可避免地在一定中介的作用和影響下,來不斷發(fā)展自己,構(gòu)造自己?!盵13](P171)張教授對人的充分認識和對教育公理的闡述,有助于理解教育為何存在、教育如何存在、課程為何建設(shè)、課程如何建設(shè)等問題。

      教育的使命就在于發(fā)展人性、弘揚人性、陶冶人性。課程的使命就在于“化”人,通過課程將“人”大寫。這是張先生對課程功能的基本界定。課程價值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教育價值,張教授為此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個示意圖:

      人→課程→人

      他說:“這是個簡單的表達式,卻也包含著值得人們凝望的內(nèi)涵:課程通過讓人獲得新生活、創(chuàng)造新生活而成為新人……那后一個‘人’字就是大寫了的[5](P9)”。這個簡單的示意圖蘊含張教授教育為人、課程發(fā)展人、課程是人的課程等人本教育思想。

      (4)語言風格的詩話性。讀張教授的作品,很多人都有愛不釋手的感覺。有的人將其做教育著作讀,有的人將其做哲學著作讀,有的人將其做散文讀。設(shè)問、反問、排比、比喻、擬人等手法的廣泛應用和強烈的思辨性使其作品充滿了閱讀的快感。張教授的言說常常是激情與智慧齊飛,感性與理性交融。表面上看似不拘一格,任其自然;細細品來,用詞造句,輕松活潑,行云流水,多為散文詩般的語言,有著一番不同凡響的韻味與芬芳。讀他的《課程與教學哲學》等著作,感覺其不但存在強大的理性力量,更有著智慧和激情在奔涌,有著濃烈的詩性在飛揚。

      他這樣闡釋“盲從演繹”的危害:“理解讓位于背誦,質(zhì)疑讓位于聆聽,反思讓位于盲從。演繹萬能論帶來了課堂的一片寂靜。我們教本的千篇一律的演繹面孔和教師對演繹幾近盲目的崇尚,使得我們失去了想象的自由,失去了突破的膽量,失去了對前提質(zhì)疑(即反思)的勇氣,失去了對美感的強烈向往,失去了異想天開的活潑?!盵11](P229)他這樣歌頌真、善、美:“真是生命之本,善是生命樹上的花朵,美是生命屋脊上的太陽?!盵11](P350)他這樣給邏輯與直覺畫像:“邏輯是讓思維行走的結(jié)果,直覺是讓思維飛翔的結(jié)果;邏輯如火車沿鐵軌行駛,直覺如飛機在空中自由盤旋;邏輯在平靜中運轉(zhuǎn),直覺在心潮澎湃中泛化?!盵11](P193)

      這樣的句子與其說是論著話語,不如說是美麗的教育詩句和深沉的教育哲言?!白x這樣的句子,我們真有點分不清這究竟是理性之‘思’還是感性之‘詩’……從這些飽含激情的文字里,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在言說的世界里,張先生既是一個深邃的哲人,又是一個熱烈的詩人?!盵16]

      近幾年張教授詩興大發(fā),寫了近1000首教育詩歌,2014年由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張楚廷詩集》?!丁拔錓”詩》是這樣寫的:“邏輯很莊重,直覺無限美。聆聽靜悄悄,質(zhì)疑無喧鬧。意志誠可貴,興趣是先導。知識似海洋,信息滿寰宇。聰明人俱有,朝著智慧走?!盵17]不經(jīng)意間,張教授由數(shù)學老師、校長、教育學博士生導師、教育思想家、哲學家、社會批評家走到了詩人、作家行列。

      (5)自我實踐的廣泛性。張教授既是一個課程理論家,也是一個課程實踐家。他在教學與科研中使用課程理論、發(fā)展課程理論。他將自己的課程理論廣泛用于教學、學校建設(shè)、課程改革等方面,產(chǎn)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張教授曾任湖南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湖南師大)校長18年,將該校從省屬一般院校辦成211工程重點建設(shè)的綜合性大學。他曾做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以下簡稱“涉外”)校長8年(另做名譽校長4年),使該校獲得了跨越式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兩所大學的成功是張教授治校思想的成功、是其課程理論與課程實踐的成功。

      張教授既是老師、又是校長和學者,因此他主動承擔了課程開發(fā)等方面的責任。他將教學與課程開發(fā)相結(jié)合、教書與寫書相結(jié)合。他教過23門不同的課程,其中有15門課程是他自己寫書自己講課。其中,《課程與教學哲學》被一些高校作為研究生教材,《教學論綱》一版、再版重印十余次,被很多高校教育學專業(yè)確定為必讀著作。

      不管是在湖南師大還是在“涉外”,張教授都將隱性課程建設(shè)(學校文化建設(shè))作為工作重點。他在做“涉外”校長時,確立了“至善至美,自立自強”八字校訓、“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九字方針等辦學理念,后被歸納為“八三八八九”理念文化。這五個方面都強調(diào)了質(zhì)量、都體現(xiàn)了學生本位和學術(shù)本位。這是“涉外”辦學的基本原則,是“涉外”最重要的隱性課程。在隱性文化建設(shè)中,他最在意干部的為人處世。他為湖南師大擬定的機關(guān)作風為“平等、禮貌、準確、高效”,為“涉外”確立的機關(guān)作風是“平等、尊重、敬責、高效”,每處都有兩個詞是直接講尊重人的,另外兩個詞是則從過程與效果方面強調(diào)對人的尊重。

      張教授主政兩所高校時,非常重視學科結(jié)構(gòu)、課程結(jié)構(gòu)的規(guī)劃與建設(shè)?!耙凰咚降拇髮W,其前提之一是由于它有寬廣的學科面而能為每一個學科提供課程設(shè)計的各種選擇,從而有可能形成優(yōu)良的課程結(jié)構(gòu)”[18](P390)。他在兩所大學都牢固樹立了人文課程的地位。他領(lǐng)導的湖南師大曾“將哲學、倫理學、心理學均列入核心課程……舉行全校哲學統(tǒng)一考試”[18](P711)。為了創(chuàng)辦高水平民辦大學,根本上為了實現(xiàn)學生的成人成才成長,他在“涉外”設(shè)立了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開辦了“人文講壇”,廣泛開設(shè)了以人文課程、通識課程為主的全校選修課。

      高素質(zhì)人才是建設(shè)優(yōu)質(zhì)課程的重要保證,張教授主政的湖南師大曾被稱為我國最早“炒作”博士的高校?!暗?0年代末期,湖南師大調(diào)進教授88名、博士118名,而調(diào)出的博士只有14名”[19]。這些人才的引進使學校名聲大振,學科及課程水平不斷提高?!吧嫱狻庇谏秊楸究频?005年即制定了“百名博士計劃”,到2009年引進了53名博士[20]。目前,該校已有博士近70名。大批博士的引進與培養(yǎng),使“涉外”的師資結(jié)構(gòu)、科研狀況、課程水平在短期內(nèi)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為其快速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多年來,“涉外”名列全國民辦高校前茅,2014年更是榮登中國校友會民辦大學榜首。

      (6)使用價值的普適性。張教授的課程理論等成果產(chǎn)生于湖南長沙,它是屬于長沙這個地域的。但是從更大范圍講,他是站在“人”的角度和高度探討課程理論的,所以他的理論既是地域的,又是超地域的;既是民族的,又是超民族的。多年來,國內(nèi)很多學校借鑒他的教育理論、課程思想推進學校建設(shè),很多學者用他的理論指導自己開展有個性、有深度的科研工作。受他思想影響的學者、教育管理人員不計其數(shù)。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教育局于2012年5月邀請張教授去做了《“五I”課程思想》的報告,還請他為“吐魯番地區(qū)楚廷教師成長學?!苯遗芠21]。此次新疆行,張教授先后為烏魯木齊市教育局、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財經(jīng)大學、新疆教育學院、石河子大學就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校園文化建設(shè)、教育哲學、課程哲學等主題做演講。2013年,長沙市岳麓區(qū)實驗小學、長沙市砂子塘教育集團、株洲市景弘中學、益陽市赫山區(qū)實驗學校等多所中小學請張教授就五I課程思想以及相關(guān)課程理論等做演講。很多老師在其思想的啟發(fā)下深入鉆研教學與科研,撰寫學術(shù)論文。如湖南援疆教師的周琦勛公開發(fā)表了《基于“五I”課程觀的中學英語社團活動探索》等文章。廣西師范大學劉宇賢等專門就張教授“五I”課程思想的應用開展研究,寫出《基于“五I”理念的我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shè)置研究》等論文。可以說,張教授的課程理論從三湘四水走向了神州大地,產(chǎn)生了“墻內(nèi)種樹墻外開花”的廣泛影響。

      三、張楚廷課程理論的主要成因

      張楚廷課程理論成就與他出生背景、生活經(jīng)歷、工作崗位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歸來起來,孕育張教授豐富多彩、特色鮮明課程理論的主要成因有深沉的民族情懷等方面。

      (1)深沉的民族情懷。張楚廷出生在印度尼西亞、在襁褓中隨父母回國,曾由母親抱著逃命于日本鬼子的追殺,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右派,這些特殊的經(jīng)歷告訴他要自警自省自尊自愛自持自信自立自強。他在《張楚廷教育文集》扉頁上寫了一首《自題》詩:“來自江漢平原的一個村口,依在上天之下的一片熱土,手捧祖宗饋贈的一箱帛竹,肩扛朝耕夕作的一把鋤頭……[22]”從這首短詩不難看出,對于祖國熱土的依戀,對于祖宗饋贈的珍重,正是他民族情懷的淵源所在,正是他報效人民的動力所在。

      張教授希望通過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為師生的幸福、教育的進步、祖國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曾飽含真情地說:“客觀地說,中國教育需要改革的方面還很多,教育思想的落后,課程理論的落后,并不是都被充分意識到了的,實在需要深刻的變革”[5](P138)?!拔覀兏钋械仄诖谶@個領(lǐng)域里,有我們中國人而真正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哲學”[11](P前言)?!白鳛閷W者,我們深感中國應當有自己的課程理論,并認為,我們也應當提出比他們更合理、更系統(tǒng)同時也更先進的課程理論來。十年前所提出的‘五I’課程觀正是這樣一種嘗試”[23]?!懊绹擞械模覀冇辛?。美國人沒有的,我們也有了,這就是超越”[5](P466)。因為有了深沉的民族情懷,張教授就樹立了敢于超越的勇氣,并創(chuàng)造了很多具有突破性、超越性的理論成果。

      (2)深切的教育情感。張教授結(jié)緣于教育,鐘情于教育,獻身于教育。他于1959年大學畢業(yè)后就做了數(shù)學教師,除了“文革”被耽誤四年外,其余時間都在教書。他任校長、黨委書記26年,但從未離開過講臺,現(xiàn)在仍為博士生上課。事實上,他一可借口行政繁忙而停教幾學期、幾年;二可借口科研繁忙而不教學;三可借口年老了,只搞搞講座、搞搞研究;四可像有些導師帶博士那樣,開個書目,讓他們自己去念。但他卻沒有這樣做。他說:“我確實沒有找過借口,沒停系統(tǒng)講課?!盵5](P515)

      張教授頭銜與職務很多,他做過教師、數(shù)學系主任、副校長、校長、黨委書記、省委委員、省政協(xié)常委、全國高等教育素質(zhì)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變化或增多的是職位,不變或沒變的是做一個好教師、好校長。他于1986年婉拒了“組織”要他做副省長的想法?!案蟮臋?quán)益誘惑也有過,要我去做‘高官’。我明明白白地拒絕了純行政,清清楚楚地選擇了教書”[5](P516)。熱愛教育的張教授為了使教學能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他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除了建立“教育公理”體系外,他還從多角度研究過為何教、如何教等問題。在《教育協(xié)同效應研究》、《人力學引論》、《教學細則一百講》、《教學論綱》等著作中,他探討了直覺與邏輯、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啟發(fā)與直陳等關(guān)系,對“元學習”的概念及其教學論意義等重大問題做過充分論述。在2002年出版的《大學教學學》中,他提出了“知識綜合構(gòu)成、講述思路為主、增強學生參與、結(jié)合研究學習、指導自由選擇、心理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等六條大學教學原則。這些理論成果使為何教、如何教等問題變得非常清晰。

      張教授將教學與研究緊密結(jié)合,使教學與研究的質(zhì)量都得到了保證,從而實現(xiàn)了“教師型專家”與“專家型教師”的流轉(zhuǎn)與互譯。

      (3)深厚的哲學情結(jié)。哲學情結(jié)其實就是一種理論情結(jié),是一種不僅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的智慧情結(jié)。張教授寄情于哲學,敢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他幾十年來始終是一個執(zhí)著的追問者。在他的著述里,最普遍、最常見的句子是問句,或疑問,或設(shè)句,或反問,這是典型的“張氏話語”。一部《課程與教學哲學》有1079個問句,一部《教育哲學》有3123個問句。在他被中國知網(wǎng)收錄的300多篇論文中,有55篇的標題是疑問句。張教授的教學、著述、演講是疑問的世界,也是直通真善美的世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教育提問,是我們解讀張著、理解張著、領(lǐng)悟張著、品味張著的思維坐標”[16](P107)。他喜歡對同一個問題做多角度的分析論證,如在《課程與教學哲學》第五章中對課程結(jié)構(gòu)從課程的制訂權(quán)視角、內(nèi)涵視角、成分視角、學科視角、存式視角、目標視角、選擇權(quán)視角、地位視角、關(guān)聯(lián)視角、時間視角、體量視角、過程視角、陳述視角等十三個視角做了審視,得出了琳瑯滿目的課程分類結(jié)果。這樣既能使讀者看清課程結(jié)構(gòu)的廬山真面目,又能引發(fā)讀者做更深入的思考。

      張教授十分推崇恩格斯的論斷:“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彼凇墩軐W對于大學意味著什么》一文中集中描繪了哲學與大學、哲學與科學、哲學與民族的共存共榮景觀。他十分欣賞柏拉圖關(guān)于“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哲學”的觀點。他指出:“教育的貧乏源于哲學的貧乏、哲學的貧乏與教育的貧乏幾乎同時存在?!彼O(shè)法改變自己學校的哲學“貧血”狀況。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作為湖南師大校長,張教授領(lǐng)導學校從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引進了一批哲學博士,在一所地方師范大學率先辦起了哲學專業(yè),并建立了哲學系,不僅使湖南師范大學的哲學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而且以此為支撐全面提升了大學品位。張教授的哲學情結(jié)幫助他創(chuàng)造了很多高水平理論成果,如寫出了《課程與教學哲學》、《教育哲學》、《高等教育哲學通論》、《哲學原理》、《哲學是什么》等著作,以此豐富了我國的理論寶庫,也推動了教育事業(yè)的進步。

      哲學情結(jié)也是一種用語言表征生命活力的情結(jié)。張教授之所以能寫出《課程與教學哲學》等大批課程理論著述,與他對語言與人生關(guān)系的深刻認識有關(guān),張教授就是在用高產(chǎn)優(yōu)產(chǎn)的理論與生命對話。他說:“人的活力在多方面表現(xiàn)為其語言活性。人的修養(yǎng)也是多方面的,語言修養(yǎng)是基本修養(yǎng)之一,并影響其他修養(yǎng)……好的語言交流就是心靈對話?!盵24]

      “五I“課程構(gòu)想等都是張教授哲學情結(jié)孕育的產(chǎn)物。他在批判了泰勒原理(被張教授稱為“四環(huán)套”)以及多爾的4R(Richness豐富性、Recursion回歸性、Relation關(guān)聯(lián)性、Rigor嚴密性)[25]的線性性、先驗性、預設(shè)性、不見人、無范疇等不足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自己的五I思想?!拔錓較之多爾的四R,具有十分明顯的辯證特征,從而,也具有更豐富的哲理內(nèi)涵”[23](P15)。由此看來,張教授所做的課程理論工作,是對歷史上已有成果的揚棄,是對構(gòu)建具有中國氣派、甚至建立中國流派的課程理論所做的大膽嘗試。

      “務實,才能站得更穩(wěn);務虛,才能看得更遠”[26]。張教授熱愛教育,將個人喜好與教育發(fā)展需要相結(jié)合,將坐而論道與起而行之相結(jié)合,將重結(jié)果與重過程相結(jié)合,因而創(chuàng)作了大量課程與教學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理論,既成就了他的教育人生,又為我國教育理論的完善和教育實踐的進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1]百度.張楚廷[OB/EL].http://baike.baidu.com/view/585831.htm.

      [2]搜狗百科.張楚廷[OB/EL].http://baike.sogou.com/v8297294.htm.

      [3]燕良軾,劉宇文.張楚廷教育思想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4.

      [4]胡緒陽.語文德性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總序(張楚廷):2.

      [5]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第17卷)[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2012.

      [6]張楚廷.人的教育需要人的課程來支撐[J].課程·教材·教法,2009(3).

      [7]周德義.人的教育與教育人的深層思考——張楚廷《教育哲學》述評[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2):83.

      [8]張楚廷.課程是什么[J].當代教育論壇,2011(02):1.卷首語.

      [9]張楚廷.教育基本原理——一種基于公理的教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50-251.

      [10]張楚廷.課程的地位,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演講,2013-03-22.

      [11]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張楚廷.教學管理與課程管理的關(guān)系[J].大學教育科學,2005(3):94.

      [13]張楚廷.教育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14]胡緒陽.美好:一種崇高的教育期待與追求——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讀評[J].當代教育論壇,2007(7):106.

      [15]張楚廷.試論教育公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1.

      [16]黃耀紅.特立獨行的智者言說——試說張楚廷教育思想的言說方式[J].當代教育論壇,2007(07):109.

      [17]張楚廷.張楚廷詩集(一)[M].北京: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2014:84.

      [18]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第10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19]丁維先.以師為本——湖南師大師資隊伍建設(shè)紀事[N].人民日報.2000-05-05(04).

      [20]李釗.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辦學特色[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42.

      [21]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地區(qū)教育局舉辦第五期名師講壇活動——著名教育家張楚廷來疆講學[EB/OL]http://jyj.tlf.gov.cn/ny.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70985&wbtreeid=5858.

      [22]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M](1-10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扉頁.

      [23]彭道林,張楚廷.“五I”課程觀再釋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3(9).

      [24]張楚廷.語言與人生[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3(3):33.

      [25][美]小威廉姆 E·多爾,后現(xiàn)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6.

      [26]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第20卷)[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56.

      猜你喜歡
      哲學教授課程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shè)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MOOC起步,從微課程開始
      物理與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晾衣哲學
      視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幽默哲學
      視野(2009年6期)2009-03-10 09:50:30
      喜德县| 肥东县| 青田县| 错那县| 武城县| 灵武市| 祁阳县| 德惠市| 精河县| 大邑县| 义乌市| 项城市| 西畴县| 蕲春县| 麟游县| 平顶山市| 信宜市| 汉阴县| 黔东| 青海省| 汝阳县| 阜康市| 邢台县| 德格县| 钟山县| 宜川县| 张家界市| 陇南市| 沛县| 德州市| 玛纳斯县| 吴川市| 安新县| 卓尼县| 布拖县| 德江县| 平远县| 朔州市| 霍林郭勒市| 荔浦县|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