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潔, 范文娟
(第二軍醫(y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 膽道二科,上海,200438)
惡性梗阻性黃疸(MOJ)是惡性腫瘤引起膽管梗阻所致的黃疸,膽道梗阻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反過來還可影響肝臟功能[1]。手術切除腫瘤并行膽道及消化道重建是治療該類疾病的首選方法。但此類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禁食時間長,會加劇患者的營養(yǎng)缺乏,易發(fā)生吻合口瘺、肺部感染、呼吸循環(huán)衰竭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康復,因此術后早期營養(yǎng)支持至關重要。腸內營養(yǎng)(EN)和腸外營養(yǎng)(PN),能有效維持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國內外專家[2-4]經過大量的臨床病例比較與分析提出,相比腸外營養(yǎng),腸內營養(yǎng)的消化及吸收過程能夠增加胃腸道的血運,刺激內臟神經對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在提供營養(yǎng)支持的同時,避免加重肝腎負擔,保護胃腸道的正常菌群及免疫系統(tǒng),維持腸黏膜屏障。腸外營養(yǎng)支持常常會出現(xiàn)代謝、技術及感染等并發(fā)癥[5], 而腸內營養(yǎng)符合人體生理狀態(tài)、應用安全、便利且費用低廉,早期EN可以提供腸黏膜局部營養(yǎng)物質,刺激腸黏膜細胞生長,促進胃腸激素分泌,從而保持腸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在上消化道手術中小腸吸收功能未受到影響,這也是術后早期實施EN支持的理論依據[6]。相關文獻[7]報道,提倡患者術后24 h開始EN治療。本科對惡性梗阻性黃疸的手術患者均在術中放置空腸造瘺管,術后24 h行EN加強營養(yǎng)治療,通過充分的術前營養(yǎng)評估、術后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患者均取得較好效果。
回顧性總結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膽道二科行手術治療的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臨床資料,共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齡38~72歲,平均61.2歲,十二指腸乳頭癌19例,膽總管下段癌15例,胰頭癌8例,壺腹周圍癌5例。47例患者術前胃腸功能均正常,6例患者術前有糖尿病病史,經調整血糖后進行手術。
所有患者均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按胰、膽、胃空腸吻合順序重建消化道,空腸造瘺管置于胃腸吻合口下方20 cm,空腸造瘺管選用硅膠管。
術后24 h進行腸內營養(yǎng),由空腸造瘺管輸入。第1天使用0.9%溫生理鹽水500 mL由輸液泵24 h持續(xù)輸入,觀察無不良反應后,第2天開始予應用配方腸內營養(yǎng)劑能全力500 mL, 以后依據患者情況逐日調整與增加。能全力含有6種膳食纖維,是腸道不可缺少的物質,可以刺激腸黏膜增生,避免腸黏膜萎縮,預防便秘和腹瀉。
本組患者住院天數17~61 d, 平均住院30.3 d。47例患者無死亡,發(fā)生輕度腹瀉7例,經積極對癥處理及護理后無1例中斷腸內營養(yǎng)支持,均順利康復出院。
2.1.1 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滑脫:術后用醒目標簽標志空腸造瘺管,用紅色記號筆標記管道留置在體外的長度,長度應足夠,以便患者在床上活動。造瘺管用固定夾雙固定,防止移位與滑脫,避免扭曲、打折、受壓。使用前后仔細查看,每次管飼后,要將造瘺管末端夾畢,然后連接無菌引流袋。做好交接班,保證空腸造瘺管在位、通暢,是實施腸內營養(yǎng)的關鍵,本組患者未發(fā)生空腸造瘺管滑脫。
2.1.2 嚴格無菌技術,防止感染:由于纖維性腸內營養(yǎng)制劑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等營養(yǎng)成分,易滋生細菌,而且空腸內沒有胃酸的殺菌作用,故應嚴格無菌操作。輸液管道24 h更換1次,開啟后的能全力應盡快使用,輸注時間不超過8 h,如暫時不輸可放入4 ℃冰箱保存不超過24 h。
2.1.3 保持管道通暢,防止堵塞:使用前將輸液器濾網去除,防止濾網妨礙營養(yǎng)液的順利滴入。腸內營養(yǎng)前后均需進行沖洗,連續(xù)輸入時每隔8 h沖管1次,防止營養(yǎng)液殘留堵塞空腸造瘺管或引起細菌滋生,本科使用0.9%生理鹽水50 mL進行沖洗,取得了較好效果,本組無1例發(fā)生管道堵塞。
2.1.4 腸內營養(yǎng)輸注速度與溫度:手術后由于胃腸道功能未完全恢復,需嚴格控制輸入的速度與溫度,因為輸注速度過快,會刺激腸道,增加腸蠕動,容易引起腹瀉。溫度過低,則容易導致患者腹脹、腹瀉。采用輸液泵勻速輸入,可精確計算輸注量,使營養(yǎng)液輸入量更準確、安全。開始輸注速度為20~40 mL/h, 患者無胃腸道不良反應后,逐漸增加至80~100 mL/h, 總量由500 mL/d逐漸增加至2 000 mL/d。營養(yǎng)液溫度保持在37~41 ℃,由專用的恒溫加熱器連接電源控制溫度。本組有7例患者發(fā)生輕微腹瀉,遵醫(yī)囑空腸造瘺管按時注入雙歧三聯(lián)活菌后,腹瀉緩解,繼續(xù)腸內營養(yǎng)。老年患者空腸黏膜呈萎縮性改變,胃腸功能減弱,對營養(yǎng)液的耐受性下降,老年患者腸內營養(yǎng)期間,對配方、速度、溫度的要求會更高[8]。
實施腸內營養(yǎng)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腹瀉、腹脹[9]。加強巡視,根據患者出現(xiàn)的反應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耐心傾聽患者的主訴,密切觀察體溫變化,一旦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寒戰(zhàn)、高熱或腹瀉時,要警惕是否與輸入EN有關,及時匯報醫(yī)生,在給予對癥處理的同時,留取包括輸液導管、剩余營養(yǎng)液、大便等標本行細菌培養(yǎng)。
監(jiān)測水電解質平衡,準確記錄尿量及引流液量,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一般均有肝功能受損,應密切觀察患者肝腎功能。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由于部分胰腺切除與手術應激,患者血糖較高,早期給予腸內營養(yǎng)支持會使術后應激性高血糖加重,所以要密切觀察血糖值[10],根據血糖結果及時調整胰島素的用量,防止發(fā)生糖代謝紊亂。血糖升高會減緩傷口愈合及增加感染機會。本組6例糖尿病患者術后血糖均穩(wěn)定控制。
由于EN術后施行早,且為持續(xù)輸入,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煩躁不安甚至厭煩心理,責任護士需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并及時給予解釋和疏導,強調EN對術后康復的重要性及優(yōu)點、持續(xù)輸入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取得患者與家屬的信任與配合。實施該類手術方式,手術范圍大,患者住院時間長,住院費用相對較高,患者和家屬難免會出現(xiàn)負面情緒,故除正確護理外,還需要加強必要的心理疏導,以促進患者配合醫(yī)療和護理工作,進而早日康復[11]。
EN是一種簡便、安全、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方法,黎介壽[12]認為采用全營養(yǎng)支持首選腸內營養(yǎng)。在快速康復的模式下,EN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EN具有促進腸蠕動、增加門脈系統(tǒng)血流、改進腸黏膜屏障功能和減少腸道細菌移位等優(yōu)點。腸蠕動的恢復,能夠加快腸道毒素的排泄,促進消化腺分泌,有利于肝細胞營養(yǎng)因子早期到達肝臟,更快地促進肝細胞功能恢復,保護肝臟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減少內毒素血癥及菌血癥的發(fā)生,使肝、腎等內臟器官得到保護[13-14],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和薈萃分析已經證實術后12~24 h內給予EN,有助于降低術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的發(fā)生率,縮短術后住院時間[15-16]。侯麗等[17]也認為早期腸內營養(yǎng)支持可降低高代謝,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腸道激素與免疫球蛋白的釋放,使機體的應激反應強度得到改善,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減弱及腸黏膜的滲透性得到改善,保持腸道的完整性,有效減少腸道細菌內毒素易位、腸源性感染的發(fā)生,促進胃腸道功能與形態(tài)的恢復。本組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均在行外科手術解除黃疸的基礎上,早期使用纖維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進行治療,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使患者得到更快的康復。與此同時,優(yōu)化腸內營養(yǎng)、加強患者依從性教育、做好腸內營養(yǎng)護理是加速患者康復的重要措施之一。
[1] Gouma D J, Roughneen P T, Kumar S, et al. Changes in nutritional status associated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and biliarydrainage in rats [J]. Am J Clin Nutr, 1986, 44(3): 362.
[2] 蘇國強. 圍術期腸內營養(yǎng)的實施[J].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 電子版, 2013, 7(5): 4.
[3] Bozzetti F. Quity of life and enterM nutrition[J]. Cu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08, 11(5): 661.
[4] 蔣朱明. 我國腸外腸內營養(yǎng)支持現(xiàn)狀及推廣合理應用的循證基礎[J].臨床外科雜志, 2008, 16(12): 793.
[5] 高峰畏, 雷澤華, 胡偉明, 等.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yǎng)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 2011, 11(10): 70.
[6] 李波. 食道癌、賁門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與腸外營養(yǎng)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 2011, 17(17): 74.
[7] 田莉莉, 李麗, 趙潔, 等. 惡性梗阻性黃疸病人術后腸內營養(yǎng)開始時機的研究[J]. 腸內與腸外營養(yǎng), 2008, 15(4): 225.
[8] 蔣洋洋, 許勤 , 宋燕波, 等. ICU患者腸內營養(yǎng)耐受性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 17.
[9] 邵少英, 王宏星, 夏艷. 纖維型腸內營養(yǎng)制劑在胃癌早期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2, 11(10): 34.
[10] 程莉, 王金榮, 薛衛(wèi)芳.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實踐與護理分析[J]. 臨床醫(yī)藥實踐, 2013, 2(22): 135.
[11] 范文娟, 趙潔, 王云.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前期出血的觀察和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10): 64.
[12] 黎介壽. 臨床營養(yǎng)支持的發(fā)展趨勢[J]. 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 2010, 17(1): 1.
[13] 李夢陽, 趙岳.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經空腸造瘺管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護理[J].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雜志, 2013, 11(5): 137.
[14] Marik P E, Zaloga G P.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acute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Crit Care Med, 2001, 29(12): 2264.
[15] Barlow R, Price P, Reid T D, et al.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rgical resection[J]. ClinNutr, 2011, 30(5): 560.
[16] Osland E, Yunus R M, Khan S, et al. Early versus traditional postoperative f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se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 meta-analysis[J].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1, 35(4): 473.
[17] 侯麗, 朱小麗, 巴依爾, 等. 鼻-空腸管用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腸內營養(yǎng)的護[J]. 中外婦兒健康, 2011, 2(9):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