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重慶市中醫(yī)骨科醫(yī)院住院部四病區(qū),重慶400012)
臨床護理
股骨頸骨折保守治療中醫(yī)護理總結
張 平
(重慶市中醫(yī)骨科醫(yī)院住院部四病區(qū),重慶400012)
我們對股骨頸骨折進行中醫(yī)護理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股骨頸骨折272例。手術治療146例,保守治療126例,保守治療采取骨牽引或者皮牽引保守治療,內(nèi)服外敷中藥取得較好的療效。
嚴密觀察患肢血運,趺陽脈波動、肢體溫度、活動、感覺及全身情況,如患肢末梢蒼白、青紫,溫度較健側低均為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表現(xiàn),要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同時保持適宜的室溫,避免室溫過高或過低。
行骨牽引者床尾抬高10~15cm以保持牽引力與反牽引力的平衡,牽引力方向應保持牽引繩與被牽引肢體長軸在一軸線上。牽引重錘要懸空,牽引砣應高于地面10~15cm,不可著地或靠在床架上,保持牽引的重量不能隨意增減。每日用75%酒精滴針眼2次,預防感染,注意觀察鋼針有無松動、滑脫,如發(fā)現(xiàn)牽引針向一側偏移,應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牽引針的兩端各有一密封瓶,是為了保護健側肢體的皮膚不被劃傷,和衣物被服不被刮破,如瓶子脫落,及時用上。
患肢抬高,高于心臟的位置,保持外展30°中立位,足尖向上并穿上丁字鞋,踝關節(jié)背伸90°,限制患肢外旋,注意蓋被不要壓在腳上,以免導致患肢外旋。發(fā)現(xiàn)位置有誤應隨時糾正調(diào)整。在骨折尚未愈合之前,為防止髖內(nèi)收畸形并有利于骨折愈合,應囑患者做到不盤腿、不側臥、不下地。每日測量兩側肢體長度,做好記錄。
傷后48h后,如果無繼續(xù)出血現(xiàn)象,對于髖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有皮下出血處可施以局部熱敷、紅外線、炎癥治療儀或電子生物反饋治療等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組織水腫,軟化纖維組織,并可放松肌肉,減輕疼痛。
如果行皮膚牽引的患者要經(jīng)常檢查皮膚情況,檢查膠布有無松脫,牽引繩和滑車有無故障,對膠布有無過敏,如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并給予處理,下肢皮牽引的患肢也要穿丁字鞋臥床,以防下肢外旋。
氣滯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會出現(xiàn)氣滯血瘀,經(jīng)絡不通,腫脹,畸形。嚴重疼痛,體質(zhì)消耗大、虛弱,胃腸功能紊亂,輕者納呆,脘腹脹滿,大便不通,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澀。飲食宜清淡開胃,易消化易吸收而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少量多餐多飲水,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制作以清蒸燉熬為主。保持二便通暢,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濕生熱、腫脹加劇。
氣血不足型:骨折中期,骨折所引起的疼痛緩解,瘀血腫脹大部分消失,骨折斷端基本平穩(wěn),食欲及胃腸功能均有所恢復,但氣血消耗過多,患者面黃,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數(shù)。飲食應由清淡轉為適當?shù)母郀I養(yǎng),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魚類、蛋類以及動物肝臟之類,豆制品、黑木耳、核桃等,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zhì)。
陽虛濕重型:骨折晚期,瘀腫基本吸收,已經(jīng)開始有骨痂生長,但損傷日久,久病體虛,筋肉痿弱無力,導致筋骨氣血虛弱,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弱。飲食宜補,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宜進高熱量,補肝腎之食品,如豆制品、瘦肉、紅棗、動物肝臟,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等,同時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水,保持二便通暢。
骨折早期給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治療。遵醫(yī)囑內(nèi)服我院自制藥中成藥初傷膠囊,每日3次,每次1.5g,飯后服。同時傷處貼敷我院自制藥中藥紅腫藥膏。
骨折中期給予活營生新、接骨續(xù)筋治療。遵醫(yī)囑內(nèi)服我院自制藥中成藥中傷膠囊,每日3次,每次1.5g,飯后服。同時傷處貼敷我院自制藥中藥活血藥膏。
骨折后期給予補肝益腎、強筋壯骨治療。遵醫(yī)囑內(nèi)服我院自制藥中成藥補骨膠囊+肝腎膠囊。同時配合下肢洗劑熏洗傷肢,每日2次。
中藥貼敷期間隨時觀察局部皮膚有無過敏,發(fā)現(xiàn)異常,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
預防壓瘡:保持床鋪平整,松軟、清潔、干燥無皺折無渣屑。教會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溫水擦浴,定時用50%的紅花酒按摩骶尾部、膝關節(jié)、足跟等受壓部位。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雙手拉吊環(huán),健足著床,同時用力,抬起臂部,必要時可給予充氣床墊、氣圈等以減輕局部長期受壓,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預防肺部感染: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定期紫外線消毒,預防感冒。囑患者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潔。鼓勵患者多擴胸、深呼吸、吹氣球,教會陪護拍背咳痰,以改善肺功能,預防肺部感染。
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囑患者多飲水,每日大于2500mL,保持會陰部清潔,每次便后都要清洗,必要時可用碘伏綿球消毒會陰部。新鮮骨折患者床上排尿不習慣尿潴留者,可用流水聲誘導患者排尿,必要時可給予熱敷、按摩排尿,盡可能不插導尿管。
預防便秘:骨牽引患者由于長期臥床,腸蠕動減弱,指導患者多食含粗纖維豐富的食物,指導患者順時針按摩小腹,促進腸蠕動,同時多飲水以利于解便。
“恐則傷腎,憂則傷脾,怒則傷肝”,情志所傷,筋骨不養(yǎng)。應針對患者的不同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因素,安慰和耐心的疏導,一個堅定的眼神,一個不經(jīng)意的安慰語都會給患者極大的安慰,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加強患者的社會支持,組織同類患者交流成功經(jīng)驗,消除緊張情緒。還應調(diào)動家屬的親情影響,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讓患者最信任的人陪伴在身邊,增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骨折早期: “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氣滯血瘀期上肢和健側下肢主動運動可促進血流加速,防止褥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同時消瘀退腫,加強氣血運行??芍笇Щ颊哌M行腳趾自主活動,踝關節(jié)背伸,股四頭肌舒縮活動等。
骨折中期:氣血不足期瘀未盡去、新骨始生,除繼續(xù)進行患肢肌肉舒縮活動外,指導患者骨折部位上、下關節(jié)活動,活動范圍和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目的是祛瘀生新、續(xù)骨生筋、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
骨折后期:陽虛濕重期訓練患者盡快恢復傷肢功能和肌力,此時骨牽引已拆除,應加強各關節(jié)活動為重點,下肢活動重點在于行走訓練。患者扶雙拐下地站立,繼而邁步,患肢不負重。要注意保護患者,防止滑倒碰傷、扭轉或發(fā)生再次骨折。訓練期局部進行熱敷和中藥熏洗。逐步改成單拐,繼而棄拐行走,一般6個月可完全去拐患肢負重。
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必須使用拐杖至無疼痛及跛行時方可棄拐,避免重體力活動等需要髖關節(jié)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運動項目,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保持下肢經(jīng)常中立位外展位。6周內(nèi)做到“六不要”,即不要交叉雙腿、不要臥于患側、不要坐沙發(fā)或矮椅、不要彎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不要曲髖超過90°。3個月內(nèi)根據(jù)患肢骨痂生長情況,在醫(yī)生的指導可逐漸負重,適當下床拄拐活動,但必須避免屈髖下蹲,盡量不單獨活動。棄拐后可在家屬的陪伴下進行全身的功能鍛煉,一切活動都應盡量減少髖的負重,6個月內(nèi)避免患肢外旋內(nèi)收,并逐漸增加肌肉和關節(jié)活動的時間和強度。
飲食宜吃高蛋白、高鈣、高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蛋類、牛奶、豆制品類、骨頭湯、魚湯、瘦肉等,同時要多吃含粗纖維豐富的蔬菜,新鮮的水果等保持大便通暢。
R473.6
B
1004-2814(2014)06-0566-02
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