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系詞“是”與to be的解讀與翻譯

      2014-04-07 22:06:57李靖劉兆婷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年6期
      關鍵詞:邏輯學詞根語言學

      李靖,劉兆婷

      (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系詞“是”與to be的解讀與翻譯

      李靖,劉兆婷

      (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系詞“是”與to be是學者們一直關注的問題,系詞“是”與to be不僅僅是語言中的一個簡單的動詞,還能反映英語使用者或者廣義上的西方語言使用者的邏輯思維與哲學思想的一個語言符號。所以,系詞“是”與to be不單單在語言學中有語法意義,而且又有一定的哲學與邏輯學意義。本文將從語言學、哲學和邏輯學角度對系詞“是”與to be進行闡釋,并且講述系詞“是”與to be判斷詞之間的關系,同時對to be進行多層面翻譯。

      系詞;to be;是;哲學;邏輯學;

      一、to be的來源

      英語中的be具有能將主語和表語連接在一起的功能,并且在陳述句和判斷句中充當一個詞,這是因為從詞根es-沿襲下來的一種靜態(tài)的含義,也可說是其固有的內(nèi)在特性,適用于表示事物與事物之間、事物和其屬性之間的從屬關系,并且也只有靜態(tài)事物有了解事物本性和判別事物間關系的功能?;诋敶Z言學家的研究成果,古希臘語中所有的詞都是從原始印歐語詞根es-發(fā)展來的。英語中的to be有三個本源,(一)be,出自bhu-(PIE詞根),與希臘語physis同源,含義為“發(fā)展”、“變?yōu)椤保╰o grow,to become);(二)is/am/are,出自es-(PIE詞根),與希臘語esti同根,含義是“存在、生活”(to be);(三)was/were,出自PIE詞根,即wes-,表意是“呆、繼續(xù)”(remain,and stay)。

      be是現(xiàn)代英語中很不規(guī)則但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同時幾乎所有日耳曼語都共有這一個詞?,F(xiàn)代英語系詞be有8種變化形態(tài):be,am,is,are,was,were,being,been,is除外,這些詞變化形態(tài)來自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詞,也可以說be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結(jié)合成的。其中,一種是詞根b-(“b-root”),即be;另一種是am/was(這兩個詞亦是由不同的詞結(jié)合成的)。詞根b-便是來自于原始印歐語詞根bheu-,bhu-,它的意義是“生長、發(fā)展(grow),出現(xiàn)(come into being)、成為(become)”。在古英語中,詞根b-沒有過去時,經(jīng)常用作am,was的將來時,13世紀時,它替代并且成為了am,was的不定式(to be),分詞(being),祈使形式(be),此后它們的復數(shù)形式(we beth,ye ben,they be)轉(zhuǎn)變成中古時期英語的通用形式,并且逐漸變成to be的單數(shù)通用形式(I be,thou beest,he beth)。16世紀,are代替了to be復數(shù)形式,并且成為合法詞。系詞be的另一種構(gòu)成是am,was。在古英語中,am拼寫為eom,其基本詞根是古希臘文源頭es-。

      二、系詞“是”在哲學、邏輯學和語言學中的意義

      漢語系詞“是”在中國哲學中具有多種意義,其一,漢語“是”有存在者之意,即哲學中的道,在古代文獻中也作代詞使用。其二,漢語“是”還有本真和斷真之意,本真則相當于“日”,斷真即是“存在者”之意。其三,漢語“是”最終由代詞,名詞演變成判斷詞“是”。

      當亞里士多德圍繞“是”展開研究時,在這個過程中提出了一套有效方法,稱為四謂詞論,也可以說“是”的研究是邏輯學形成和發(fā)展的開端。在古希臘語里存在一種基本的語言表達形式,即“S是P”。基于古希臘語的語法性質(zhì),“是”連接著主語和表語,起判斷詞作用,表現(xiàn)出主語和謂語的關系,主語和謂語可能會變,但“是”卻永遠不會變,因此,由于推理判斷命題與“是”也有一定關系,所以在古希臘語的句子中,“是”是最基本、最穩(wěn)定的語言要素,并且廣泛被人們使用。

      從語言學視角看,系詞“是”在漢語中主要用法是連接主語和表語,當作系詞和判斷詞使用,漢語中的“是”同時表達“本真”和“斷真”的意義,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只表達斷真意義,用作判斷詞,在古漢語中,“是”不僅有一種詞意,還可以當作名詞使用,比如:實事求是之“是”,此“是”相當于哲學中的“道”,道是我國哲學的最高境界,另一個例子:論語中的“是知也”之“是”。在古漢語中,“是”作為“是”的意思表達時,通常放在句末,如“此馬黑也”(這匹馬是黑色的)。但是,漢語“是”的表達方式只有一種即“是”,而英語的to be不僅意義多種,表達形式也不是單一的。

      三、to be在哲學、邏輯學和語言學中的意義

      英語中的to be既可以作為系詞,又可以單獨使用作為謂語,表獨立結(jié)構(gòu)“存在”,例如“you are”意思是“你在”。另外to be也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系詞或判斷詞“是”,有8種變化形式,是英語所有動詞中變化形式最多的動詞。有be的一般現(xiàn)在式(am,is,are),be的過去式(was,were),及現(xiàn)在分詞being,過去分詞been。它們是在語言學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詞,并且是一個重要的系統(tǒng),基本上有三層含義:存在(am,is,are)、本在(being)和存在者(beings),beings復數(shù)形態(tài)指哲學中最高境界。本在和本真的外在展現(xiàn)是存在,即to be(am,is,are)。此外,to be作為一個不及物動詞時,表示存在的(to exist)。

      形而上學中,to be是最重要的概念,從邏輯學角度來看,它的含義是斷真,斷真包括:本在的含義,存在著的物質(zhì),存在者與本在的聯(lián)系等。(《漢語是的形而上學之謎》肖婭曼,2001年11月,北京理工大學社會學報)。be來自希臘語einai,哲學非常重視對to be的研究。to be的思維結(jié)構(gòu)與言語表達方式支配著西方的宇宙論,同時也是西方哲學的主流思想。to be是自古希臘時期哲學主旨的語言方式,也可以認為,哲學的研究就是to be意義的研究。在西方語言應用中,系詞to be有著很明顯的作用,使得任何哲學家都不能避開它。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有一門藝術(shù),它探討‘實是之所以為是’,以及‘實是因為本性所應有的特點’?!眮喞锸慷嗟滤f的學術(shù)就是哲學中的形而上學,它所研究的“實是”是“是”,其來源是“是”(to be),也就是研究“是之所以為是(to be之所以是to be)”。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是之所以為是”是對to be的研究。There be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但在哲學語言中,to be能恰到好處的體現(xiàn)出邏輯和抽象思維,以及某些形式上的概念,所以to be已經(jīng)成為哲學家表達哲學中“存在”的概念。

      四、to be的翻譯

      從英語語法角度來看,to be作為系詞翻譯成“是”“有”“在”,如:He is a teacher.他是一位老師。There is a dog in the yard.院子里有一條狗。有時候“是”被當作名詞,可當作一個對象談論,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被當作動詞。但是to be的翻譯在各個領域具有不同含義,在翻譯時要考慮一些因素,如西方的相關思想。在翻譯哲學著作時,to be一般翻譯成“存在”,很多西方哲學著作里都采用“存在(to be)”這個術(shù)語,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形而上學》、黑格爾著作《小邏輯》、海德格爾著作《存在與時間》等,但是也有例外,有的著作里譯成“有”,如黑格爾著作《邏輯學》,偶爾也會出現(xiàn)to be譯成“是”的情況。在哲學翻譯領域中,to be大多數(shù)翻譯成“存在”和“有”。但也有些持異議的觀點,如果翻譯成漢語“在”,“存在”不能反映出be詞的意義,如果翻譯成“存在”,則有覺有些狹隘,如若翻譯成“是”,則體現(xiàn)是以人類世界和人類自身的根本方式進思考和探索。而且翻譯成“是”既可以體現(xiàn)出be作為系詞的用法,也可以表示作為名詞“法則”的意思,同時具有形而上學的意義,也有利于表現(xiàn)出西方哲學思想的發(fā)展歷史和進程,因此to be翻譯成“是”被認為是最讓人滿意的翻譯。

      五、結(jié)論

      語言是我們?nèi)祟愃枷氲耐庠诒憩F(xiàn),是文化的傳播者、載體和標志,能夠體現(xiàn)出民族文化內(nèi)涵。其中,漢語系詞“是”與英語to be在語言學中無處不用,也是語言表達必不可少的,而且在哲學和邏輯學中更是研究的重要對象。語言翻譯架起了中西方溝通的橋梁,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因此中西方哲學、邏輯學及語言學也成了翻譯中的影響因素。

      [1]王路.論“是”與“存在”[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2]林汝昌.從英語“to be”一詞的哲學意義看中英語言之差異[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4).

      [3]王路.邏輯與形而上學[J].新華文摘:文史哲,2004(1).[4]效婭曼.漢語“是”的形而上學之謎[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1).

      [5]王路.“是”與“存在”或“有”[J].河北學刊,2004(5).[6]王路.“是真的”與真[J].清華大學學報,2005(6).

      編輯∕高偉

      李靖(197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語言哲學、應用語言學。

      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理工類大學外語教育人文主義轉(zhuǎn)向策略研究”(10YJC740062)階段性研究成果;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哲學視閾下的翻譯主體間性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邏輯學詞根語言學
      藏在英文里的希臘詞根(二十三)
      英語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50
      藏在英文里的希臘詞根(二十二)
      英語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18
      藏在英文里的希臘詞根(十八)
      英語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38
      藏在英文里的希臘詞根(九)
      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8
      淺析《邏輯學》的教學方法
      散文百家(2021年11期)2021-11-12 07:05:35
      杰文斯邏輯學思想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科學(2020年6期)2020-02-06 09:00:12
      《簡單的邏輯學》
      中國共青團(2018年6期)2018-05-14 16:02:52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對邏輯學的深刻反思:讀胡澤洪、張家龍等著《邏輯哲學研究》
      語言學與修辭學:關聯(lián)與互動
      當代修辭學(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湘潭县| 青川县| 庆安县| 鸡西市| 奉节县| 定结县| 汶川县| 潜江市| 渝北区| 伊宁县| 长垣县| 梅州市| 辽宁省| 宁城县| 乌什县| 青冈县| 辽宁省| 上林县| 鄂尔多斯市| 随州市| 丰原市| 阳高县| 南木林县| 长宁县| 新营市| 如皋市| 平山县| 绵阳市| 平阴县| 邻水| 安阳市| 昔阳县| 兴山县| 嘉峪关市| 河源市| 台安县| 大理市| 白城市| 宜川县| 永丰县|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