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督教與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現(xiàn)代化成因分析

      2014-04-10 04:50:46
      昭通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烏蒙山傳教傳教士

      羅 鋒

      (昭通學院 管理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烏蒙山區(qū)是指以烏蒙山脈為核心的自然和行政區(qū)的總稱①,它是川滇黔三省的結合部。20世紀初,居住在這里的民族有漢族、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等民族。改土歸流后,清王朝在烏蒙山區(qū)建立了流官制度,地主經濟也逐步確立。但在烏蒙山區(qū)的核心地帶滇東北、黔西北地區(qū)邊遠民族鄉(xiāng)村,彝族土目還大量存在,他們把持了鄉(xiāng)土權力。[1](P.6)長期 以 來,烏 蒙 山 區(qū) 經 濟 落 后、社 會 封閉,各族群眾生活十分艱苦。但就是在這片封閉、落后的地方,1904年至1949年,基督教循道公會②以柏格理(Rev.Samuel Pollard)為代表的傳教士帶領苗族群眾,在滇東北、黔西北以石門坎為中心的苗族社會中,通過創(chuàng)辦學校、設立醫(yī)院、創(chuàng)建苗文、設推廣部、建立孤兒院、麻風病院、引進西式體育、進行社會改良等一系列措施,發(fā)起了一場苗族社會的現(xiàn)代化運動。到1950年,循道公會在烏蒙山區(qū)的“西南教區(qū)”建立16個聯(lián)區(qū),116個堂區(qū)(教堂),發(fā)展教徒二萬余人,并先后開辦了13所初級小學、15所完全小學、3所初級中學、4所完全中學、1所護士學校、1所神學校、2所醫(yī)院、4個聯(lián)區(qū)診所和兩個幼兒園。[2]“西南教區(qū)”被西方稱為“海外天國”,苗族一躍從落后民族變成“引領”民族,“海外天國”的傳奇以及與之相隨的苗族社會現(xiàn)代化運動,在中國基督教歷史和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苗族中的“大花苗”作為一個群體幾乎全民信教,可以說是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在西南邊疆歷經無數(shù)挫折之后取得的重要突破,烏蒙山區(qū)以苗族石門坎為中心的“西南教區(qū)”成為中國基督教教區(qū)的典范;二是在傳教士的帶領下,在一個社會、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地方,在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少數(shù)民族中,建起了一個夢幻般的基督教“海外天國”,而且,這個“海外天國”已經具有西方文明和現(xiàn)代化的一些要素,有了“西化”的一些現(xiàn)象,成為“基督教式全球化”的部分。烏蒙山區(qū)的苗族社會開始為西方世界所關注,不自覺地融入了全球化發(fā)展進程;三是這場現(xiàn)代化運動不僅深刻地改變了這里苗族的命運,促進了苗族社會的改良與進步,而且,苗族也從一個文化落后民族變成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引領”民族,對烏蒙山區(qū)的其他民族也產生重大影響。

      在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中發(fā)生的這場具有宗教意義的現(xiàn)代化運動,看似突兀,絕非偶然,有其深刻的資本主義全球擴張和基督教在世界落后國家、地區(qū)和民族中廣泛傳播所形成的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背景,也有烏蒙山區(qū)苗族希望擺脫民族壓迫,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內在需要。

      一、民族地區(qū)“宗教式”全球化、現(xiàn)代化理論分析

      關于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的理論研究,中外著述甚多,觀點不盡一致。一般來說,全球化是指自新航路開辟以來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的擴張,致使世界各民族、各國家和地區(qū)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聯(lián)系日趨緊密,逐漸成為一個整體的過程和現(xiàn)狀。現(xiàn)代化則是指工業(yè)文明代替農業(yè)文明的發(fā)展過程,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心理態(tài)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過程。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關系密切,兩者有同源性、同步性、交叉性,全球化包含了現(xiàn)代化內容,現(xiàn)代化則推動了全球化的發(fā)展,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皬哪撤N意義上說,全球化是現(xiàn)代化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3]

      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和轉變過程,也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v向看,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橫向看,經歷了從點到面的擴展,從內容上看有資本主義化與社會主義化兩種類型,從動因看有內源型與外源型的區(qū)別。全球化讓世界各個民族、國家和地區(qū)沖破空間限制日益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現(xiàn)代化則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全球化起源于資本時代,形成于資本主義時期。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4](P.426)“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 了 一 種 世 界 的 文 學?!盵4](P.426)資 本 主 義 在 全世界的擴張產生了全球化,推動了現(xiàn)代化,所以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一開始便主要是“資本主義”化,以致西方有意或無意地把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等同于“資本主義化”和“西化”。近代中國的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也是拜西方列強所賜,經歷了抵觸、反抗、和被迫接受這樣一個過程,中國既不自愿,也不自覺地開始了自己的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進程。

      在西方資本主義對世界的全球化沖擊中,基督教的傳播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如果說在中國政權中心和沿海地區(qū)的全球化所涉及的領域是全方位的,那么,在內地落后民族地區(qū)則是一種基督教式全球化。其主要表現(xiàn):一是宗教的先導性,民族地區(qū)的全球化首先接受的是基督教全球化,首先開始的是教育、衛(wèi)生和文化方面的全球化,其次才是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二是傳播的兩面性,傳教士集基督教全球化和資本主義全球化使者為一身,在傳播基督教的同時,也在推動全球化;三是領域的局限性,基督教式全球化是服務于宗教傳播的,其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活動也就主要局限在與宗教傳播有關的西方教育、衛(wèi)生、社會思想、社會改良等文化領域,基本沒有涉及全球化比較重要的西方政治、經濟、生產技術等主要領域。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基督教式全球化”,很好地實現(xiàn)了與中國內地民族落后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無縫對接,它可以跨越落后的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另辟奇徑,直接進入精神與文化層面的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先是宗教信仰的“西化”——皈依基督教,再不自覺地進入教育、衛(wèi)生、社會改良和“人”的現(xiàn)代化與全球化。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的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19世紀末,當基督教差會的傳教士進入烏蒙山區(qū)傳教時,全球化的觸角便延伸到了烏蒙山區(qū)。傳教士的政治特權,為苗族“打抱不平”的形象以及對苗族的宗教關愛和熱情相待,感動了苗族,吸引了苗族,為當時深受民族壓迫的苗族提供了一個“學道圖變”歷史契機,苗族在選擇基督教的同時,也就被傳教士帶進了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基督教與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現(xiàn)代化分析

      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現(xiàn)代化運動的產生離不開全球化的歷史背景,可以說,正是全球化把現(xiàn)代化帶進了烏蒙山區(qū),帶進了苗族社會中。沒有這樣的全球化背景,便不會有苗族近現(xiàn)代基督教式現(xiàn)代化運動的產生。

      從新航路開辟、新大陸發(fā)現(xiàn),到19世紀末,西方國家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瘋狂的政治、經濟擴張,他們搶占殖民地,建立起世界市場,把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地區(qū)卷入了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和世界市場中,導致世界各國和各個民族間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呈現(xiàn)顯著的全球化趨勢和現(xiàn)象。世界各民族、國家和地區(qū)自我發(fā)展的歷史被打斷,民族、國家和地區(qū)邊界被打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呈現(xiàn)出顯著的全球化特征?;浇虃鹘淌繋淼淖诮毯臀幕蚧沟萌蚧囊饬x更加全面和廣泛,聯(lián)系也更為緊密。而且,宗教以及隨之而來文化滲透性和影響力帶來的全球化遠比火炮的沖擊效果更隱蔽、更持久,也更容易被接受。

      基督教傳教士帶著神圣使命,一手拿著“圣經”布道、一手帶著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的利器走進了烏蒙山區(qū)。早在明末清初時,天主教就進到烏蒙山區(qū)的鹽津、大關等地,鹽津一度是云南教區(qū)的所在地。[1](P.159)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通過《北京條約》,傳教士獲得了在中國內地傳教的特權,開始進入烏蒙山區(qū)的核心地區(qū)昭通傳教。光緒初年法國天主教進入昭通傳教,天主教在昭通的漢族、彝族、苗族中發(fā)展一些信徒。19世紀70年代,基督教內地會經四川進入貴陽、安順,并逐步進入烏蒙山區(qū)的黔西、織金、納雍、畢節(jié)傳教。受內地會影響,循道公會也在1883年派萬斯通(T.G.Vasnstone)和索恩(Samuel T.Thome)抵達昭通,設立傳教點開始傳教。1888年,柏格理與邰慕廉(Frank J.Dymond)到達昭通。循道公會最初的傳教群體目標指向漢族,但卻收效甚微,教會甚至一度想放棄在昭通的傳教,只因柏格理的執(zhí)著才得以堅持下來。為了擴大社會影響,柏格理開始利用辦醫(yī)院、建學校、搞慈善、進行科普宣傳等方式吸引人們信教。這些做法雖然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但對于傳教而言卻幫助不大。但柏格理已經把西方現(xiàn)代化器物(望遠鏡、幻燈機等)、醫(yī)療技術、社會公益思想等“西化”的東西帶到了昭通,將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種子播種到了烏蒙山區(qū)。循道公會在傳教中,重視利用辦學校、建醫(yī)院、搞慈善來促進傳教,這就客觀上把西方現(xiàn)代化的文明成果也傳播進入了烏蒙山區(qū)。因此,到19世紀末,傳教士帶來的西方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浪潮已經開始沖擊封閉落后的烏蒙山區(qū)。烏蒙山區(qū)的各民族,包括社會最底層的苗族,已經不可能再像“世外桃源”那樣自我封閉、自我進化了。1904年,當安順內地會傳教士黨居仁(J.R.Adam)把在昭通傳教的柏格理介紹給威寧求道苗族時,不經意間成就了柏格理與烏蒙山區(qū)苗族相結合而產生的奇跡。1904年7月,大量威寧苗族前往昭通柏格理的傳教所學道,“有些天他們以十幾個、二十幾個人一伙來到!又有幾天是六十多個或七十多個!隨之來了一百人!二百人!三百人!四百人!最后,說也湊巧,在一天之中竟有一千名山里的苗族漢子到來!他們來時正值白雪覆地,而必須穿行的山中冷得出奇。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群體!……有一次經我們清點,當晚同我一家一起過夜的就有六百個人?!盵5]苗族皈依基督教已經勢不可擋,他們就像一葉扁舟般被傳教士領進了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主動尋找“救星”,選擇皈依基督教的同時,也不自覺地選擇了現(xiàn)代化道路。

      三、烏蒙山區(qū)苗族民族意識的覺醒與希望“學道圖變”內源性動力分析

      烏蒙山區(qū)的苗族是在元、明和清初逐漸遷入的。云南《馬關縣志》(卷二)所云:“苗族本三苗后裔,其先自湘竄黔,由黔入滇,其來久矣!”苗族分為“花苗”、“白苗”、“青苗”、“黑苗”、“紅苗”五大支系,烏蒙山區(qū)的苗族主要屬于“花苗”支系,也有部分白苗?;缯Z系為川滇黔方言,核心區(qū)的滇東北、黔西北地區(qū)的苗族則為川滇黔方言滇東北次方言。近代烏蒙山區(qū)苗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較低,苗族是一個受壓迫的民族,他們依附于當?shù)氐臐h族地主和彝族土目,成為他們的農奴,受到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社會地位低下,沒有任何政治權力,生活長期處于貧困之中,是當?shù)刈畹讓拥拿褡濉_@時,苗族社會內部還保留著大量的氏族公社殘余制度,內部社會管理實行寨老制(寨老制、理老制、六色六巴制、滿初、滿自與母克制),宗教信仰盛行崇拜天地鬼神和祖先的原始宗教。這種落后的社會組織形式和原始宗教難以解決苗族面臨的生存困境,激發(fā)苗族的民族精神,慰藉民族受傷的心靈。張秀眉領導的咸同起義(1855—1872年)失敗后,苗族社會更是遭到沉重的打擊。貴州苗族地區(qū),田園荒蕪,廬舍為墟,人口大量逃亡,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據(jù)記載,起義被鎮(zhèn)壓后,貴州“上下游廢田不下數(shù)百萬頃,流亡可復者僅十之二三”;“降苗所存戶口,較前不過十之三”。[6]苗族悲慘的遭遇,無助的原始宗教,看不見希望的世境,為基督教傳入苗族社會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苗族憑借自身的反抗精神,通過武裝起義不能解苗族于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水火,依靠傳統(tǒng)政治力量官府和彝族土目既無無現(xiàn)實性,更無可能性。誰來拯救陷入災難深淵的苗族呢?正當苗族在黑暗中尋找救星的過程中,一股新的勢力——西方基督教教會出現(xiàn)在烏蒙山區(qū)。教會和傳教士憑借手中特權成為烏蒙山區(qū)的強勢力量,連官府都要“禮讓三分”,而傳教士卻熱情對待苗族,說苗語、穿苗服,為苗族“打抱不平”,保護苗族,于是安順苗族便到處宣傳,安順出了個“苗王”(黨居仁),上帝派他來拯救苗族。可見,在基督教與苗族的結合中,苗族并非簡單出于信仰空白而被動接受基督教的洗禮,而是有其內源性動力去主動皈依基督教,以利用外國教會勢力來“拯救”陷入災難深淵中的民族,以爭取苗族最基本的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并進而實現(xiàn)民族的復興與發(fā)展。

      1.苗族在選擇信仰基督教時就有比較明顯的“借洋自強”目的。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西方國家在中國獲得大量的侵略特權,教會勢力在西南地區(qū)不斷增強,影響日漸擴大。特別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教會不僅獲得內地傳教權,而且還通過“寬容條款”爭得了更大的特權,即不管是外國傳教士、還是中國信徒都不能因為信仰的原故,受到騷擾和迫害。美國教會傳教史專家拉脫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條約使傳教士和中國基督徒的地位起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并且使教會的大發(fā)展成為可能?!盵7](P.-)清政府這時也再三下渝各地官員,要“厚待傳教士”,“務須示以體面”。凡遇民教爭執(zhí),官府也是一味袒護教會。從此,教會勢力大大發(fā)展?!盵8](P.528)義和團運動失敗后,清王朝完全投靠西方列強,教會在烏蒙山區(qū)的影響更加擴大。滇東北、黔西北各地軍政紳商各界、彝、苗土目皆邀請昭通、安順的傳教士到各地開堂講道,教會勢力一時大興。[8](P.531)

      對教會在烏蒙山區(qū)勢力坐大,“官怕洋人”這種政治局面,苗族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和親身感受的?!睹缱灏倌陮嶄洝酚羞@樣一段描述:“1904年,安順知府翟鴻錫和咸寧州官鄧循卿受上司指令,召集當?shù)睾栏患澥抗餐套h建堂一事,黨居仁為在威寧建堂,來回有武裝護衛(wèi),當時聞者無不奔走相告,有的稱‘洋官過路’。從此威寧苗族親串親,威連戚,便跟著信仰基督教?!盵9](P.77)

      2.苗族信仰基督教后,獲得了一定政治地位,經濟權利受到保護,更加堅定了苗族皈依基督教的信心和決心。黨居仁和柏格理在傳教中,為了爭取苗族信徒和保護信教苗族的權利,都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傳教士手中的特權來維護苗族的利益。黨居仁曾經為了追回苗族獵人張雅各被漢族惡霸搶去的獵物,向官府施壓,幫其討回了獵物。安順苗族第一個入教的楊慶安在教會的培養(yǎng)和幫助下,擔任了安順附廓保董,讓苗族為之鼓舞。白馬洞的苗族信徒李約翰被安土司毒打致傷后,黨居仁要求安順地方官派人處理,迫使安土司認罪。柏格理在昭通也多次向官府和彝族土司、土目交涉保護苗族信徒,使其免遭迫害。柏格理還在官府對土目任意加租加押不問不管的情況下,親自出面與威寧各地土目進行交涉,迫使土目收回成命,使得苗族群眾免遭土目的橫征暴斂。在苗族遭受沉重的民族壓迫和經濟剝削的情況下,傳教士的幫助,使苗族群眾看到了希望,他們把信仰基督教看成是能幫助他們跳出民族壓迫苦海的唯一途徑,把柏格理、黨居仁看成是“苗族救星”,于是入教苗民日益增多。

      四、傳教士在基督教與烏蒙山區(qū)苗族現(xiàn)代化運動成因中的個人作用分析

      近代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的現(xiàn)代化運動,是因苗族皈依基督教卷入傳教士帶來的宗教式全球化的結果,苗族并不是先知先覺地選擇現(xiàn)代化道路,而是因信仰基督教“被”傳教士現(xiàn)代化的?!懊缱迨墙浻尚沤滩糯蜷_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戶。”[9](P.79-80)基于這一認識 可以讓 我們更加準確地把握到其現(xiàn)代化的局限性。因此,在基督教與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現(xiàn)代化成因中,苗族信仰基督教就成為其能否走進現(xiàn)代化的關鍵點?;浇淌降娜蚧尘啊⒚缱宓膬仍葱砸蠖贾皇且环N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決定這場現(xiàn)代化運動一定會發(fā)生,或發(fā)展到這樣的規(guī)模和水平,產生這么巨大影響。傳教士在這一結合過程中的個人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基督教在苗族社會中的傳教也并不都像柏格里、黨居仁這樣高歌猛進、成效顯著、一帆風順的,也有一些地方的傳教因傳教士自身的問題而遭遇挫敗。

      在爭取苗族皈依基督教的傳教中,以柏格理、黨居仁為代表的傳教士身上所具有的宗教獻身精神、平等博愛思想和人格力量是成功吸引苗族信教的關鍵。柏格理、黨居仁都十分同情苗族群眾,他們在政治、經濟上為苗族“打抱不平”,在傳教和生活中,與苗族同吃、同穿、同住,學苗言、用苗語,對苗族平等相待,尊重苗族,關心苗族,進而感動了苗族,獲得了認同。柏格理在第一次到威寧苗族中傳教時,“每到一地對苗族都很仁愛。為受害的苗族打抱不平,過去害怕洋人的苗族見到柏格理和藹的態(tài)度,不嫌苗族污垢骯臟和衣服襤褸。因此,苗族村連村、戶連戶相繼到昭通求道讀書?!盵10]柏格理在石門坎興辦學校、開設藥房、醫(yī)院、建立麻風病院、開展社會改良等現(xiàn)代化運動,一方面是為了傳教工作服務,另一方面也是真心實意為苗族信徒做實事,促進苗族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柏格理在進行西方現(xiàn)代化改良、帶進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還注重本土化文化建設。他把拉丁文字母與苗族服飾圖案結合起來,幫助苗族創(chuàng)制了苗文,實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挖掘和發(fā)展了苗族本土文化,大大促進了苗族文化教育的進步。柏格理對苗族的友善關愛以及利用教會特權保護苗族利益的政治傾向,讓烏蒙山區(qū)長期受到民族歧視和壓迫的苗族群眾第一次感受到了關愛與溫暖、光明與希望,苗族群眾把柏格理稱之為“苗族救星”,黨居仁稱為“苗王”,他們爭先恐后地投入了“救星”的懷抱。

      近代,在基督教全球化歷史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傳教士,有的傳教士懷揣著虔誠的宗教使命來到中國進行傳教,他們在傳播基督教的過程中,把全球化和現(xiàn)代化帶到傳教之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shù)厣鐣默F(xiàn)代化發(fā)展;有的傳教士卻打著宗教的旗幟進行文化侵略,為西方殖民勢力服務,充當了侵華勢力的工具。柏格理顯然是前者,他在石門坎帶領苗族創(chuàng)建了苗文,建立了苗族第一所學校,首開雙語教學,為苗族培養(yǎng)了第一個博士,建立了苗族第一醫(yī)院等等,全面促進了苗族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柏格里等傳教士以對宗教的虔誠、對苗族的關愛和對事業(yè)的獻身精神把世境不同的基督教與苗族群眾在烏蒙山區(qū)結合起來,在落后的苗族社會中發(fā)起了一場追求進步的基督教式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運動,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雙重使命。

      1904年至1949年發(fā)生在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的這場現(xiàn)代化運動是世界歷史朝著全球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傳教士來到烏蒙山區(qū)不僅帶來了基督教,還帶來了全球化與現(xiàn)代化,改變了烏蒙山區(qū)各民族自我封閉發(fā)展的狀況。由于烏蒙山區(qū),特別是滇東北、黔西北地區(qū)的苗族受到的民族壓迫和經濟剝削最為深重,生活極其艱苦,苗族主動選擇了以“救世主”面目出現(xiàn)的基督教為拯救自己的依靠力量。同時,由于基督教在漢族、彝族中的傳教進展緩慢,傳教士也正準備把傳教目標選擇為“上帝心中的花朵”——苗族。相向而行的苗族與傳教士終于在烏蒙山區(qū)會聚在一起。因此,基督教與苗族的結合不是簡單的單向選擇,而是主動的雙向選擇。這樣來理解基督教與烏蒙山區(qū)苗族社會現(xiàn)代化成因,就可以找到其深刻的全球化背景、現(xiàn)代化運動與苗族“學道圖變”內源性動力之間的必然邏輯聯(lián)系。

      注:①百度百科:烏蒙山區(qū)的行政區(qū)包括云南、貴州、四川三省毗鄰地區(qū)的38個縣(市、區(qū)),其中四川省13個縣、貴州省10個縣(市、區(qū))、云南15個縣(市、區(qū),),國土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2010年末,苗族人口逾100萬之多。集革命老區(qū)、民族地區(qū)、邊遠山區(qū)、貧困地區(qū)于一體。

      ②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是英國基督教衛(wèi)斯理宗教會在中國的“差會”,最初稱為“優(yōu)美會”、“圣道公會”,1931年后改為“循道公會”。

      [1]東人達.滇黔川邊基督教傳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楊學政,韓軍學,李榮昆.云南境內的世界三大宗教——地域宗教比較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71—172.

      [3]王文凱.全球化視閾下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13.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柏格理.苗族紀實[J].東人達,譯.貴州文史叢刊,1999,(3):86.

      [6]羅文彬,王秉恩.平黔紀略(卷十九)[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7]近代傳教士與西方列強(之三)——參與不平等條約的制定[EB/OL].人民網,(2000-12-29).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0929/255570.html

      [8]武新福.龍伯亞苗族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9]蘇文清.威寧苗族百年實錄[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10]沈紅.結構域主體:激蕩的文化社區(qū)石門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19—120.

      猜你喜歡
      烏蒙山傳教傳教士
      烏蒙山冬韻
      烏蒙山奔來“幸福使者”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2:58
      山的國度
      望山——奇美烏蒙山
      60歲再創(chuàng)業(yè)邰中和當“光的傳教士”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0
      早期西方傳教士的漢語量詞觀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4
      近代英國圣公會在浙江的傳教活動
      早期傳教士作品中的新詞創(chuàng)制
      李提摩太的教育傳教理念及其實踐
      大觀周刊(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
      試析傳教活動主體的倫理正當性
      石阡县| 香港| 塘沽区| 广元市| 长岭县| 正安县| 彰化县| 江西省| 千阳县| 临江市| 新化县| 锦屏县| 延吉市| 普宁市| 城市| 呼和浩特市| 和硕县| 河间市| 松阳县| 南靖县| 宝应县| 宁都县| 抚州市| 宜都市| 光山县| 南乐县| 临泉县| 土默特左旗| 赞皇县| 汪清县| 宁都县| 察哈| 昌江| 噶尔县| 深圳市| 上杭县| 东丽区| 惠东县| 分宜县| 西盟|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