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亮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是教師用演示的方法,結合課堂教學進行的物理實驗,是一種直觀教學手段。課堂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概念,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通過課堂演示實驗操作,教師可以更形象地講解物理概念、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學生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等。
中學物理的教學內容是比較復雜和抽象的,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那些直觀性強的知識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因此,教師結合課堂演示實驗講授新知識或復習舊知識,學生便會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關知識。另外,課堂演示實驗可以使學生認識各種實驗儀器并能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在以后的學生實驗中,能夠獨立、高質量地完成各個實驗。所以,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直觀教學手段之一。
要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就必須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學習方式。要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加強實驗是物理教育本質的自然回歸,符合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要求。實驗滲透方法教育,對養(yǎng)成良好習慣、訓練意志品質有積極作用,是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演示實驗生動有趣,易形成懸念,它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識上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
初中物理學科主要研究的是聲、光、電、熱、力、能量等現(xiàn)象、規(guī)律及簡單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幾乎每節(jié)課都穿插了實驗內容,目的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深刻地掌握物理學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并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一直觀教學手段。一方面,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一些農(nóng)村中學,在實驗室的設備配置和規(guī)范管理方面都比較落后,因此,給教學帶來了一定限制,使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有些教師對這一有效的教學手段認識不夠,忽略了演示實驗的優(yōu)越性。學校要盡可能添置各種必備的實驗設備和實驗用品,滿足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對于教材上的每個演示實驗盡量在課堂上都一一加以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強化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意義所在
2.1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通過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現(xiàn)象,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中學習,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2.2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堂演示實驗講授物理知識,能使學生的學習走近路,走直路,用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2.3傳授學生物理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演示實驗的思路,設計方法,實驗設備,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過程,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方面知識,并能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說明。為此,教師應備好每一個演示實驗,不可忽略每一細節(jié),力爭做到實驗準確無誤,授以學生科學的知識和實驗技能。
3.初中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藝術性
3.1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也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觀察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可通過列舉生產(chǎn)、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展示實物、模型、掛圖、漫畫或進行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觀察操作演示實驗。
在觀察中,要引導學生討論觀察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應該由學生通過多次的實驗得出一定的結論,而不是老師在黑板上把各種條件羅列出來,讓學生按部就班。那樣做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3.2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在初中階段所涉及演示實驗一般都比較簡單,可塑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堂演示實驗內容的特點不同,教學方式應做相應的改變。
驗證式實驗——先授課后實驗。例如,講授“找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時,教師可先列舉一些實例,啟發(fā)學生思考、討論重心的特點。在學生思考、討論并獲得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驗證。這樣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同步式實驗——邊授課邊實驗。在“凸透鏡成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光具座,按照一定的順序(2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1倍2倍焦距之間、焦距以內),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一一講解。這樣,可使學生直觀、形象和深刻地掌握凸透鏡的特點和成像規(guī)律。
探索式實驗——先探究后講授。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中,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不利于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平等合作的課堂中,要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地動腦、動手、動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3.3采用多種實驗方法,激活學生思維。教師在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在實驗中,學生需要在各種因素中進行取舍,對所得信息進行篩選。這就要求學生在確定的目標下,有全局觀點和善于妥協(xié),在不同情況下善于應變,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學生分析、抽象概括、綜合表達能力都得到訓練和發(fā)展。
3.4重視方法的總結。實驗做完了,結果出來了,我們的實驗是不是就結束了?沒有。要進行歸納和總結。案例:在學習電阻的測量中,我們就應很好地總結,我們學過的電阻的測量方法有哪些,這些方法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等等。
3.5建立合理的實驗教學評價。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進行評估,為制定下一個目標做準備,這是一個學科目標的結束。
總之,作為直觀教學手段,演示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每個演示實驗,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物理學知識和物理實驗技能,提高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