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龍
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走出“問題解決難學、難教”的誤區(qū)?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問題解決教學應充分重視和利用課堂討論、交流等社會交互作用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為問題解決者,要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呈現(xiàn)問題,要為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要為問題解決的新手設置認知支架,要教給學生一般的解題策略。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赜煤脝栴}解決教學策略,提高問題解決教學的效率呢?筆者根據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和問題解決教學的研究,談談自己的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處理信息,啟動“好”的問題
“好”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能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好奇心,具有適當?shù)拈_放性。這種開放并不一定表現(xiàn)在答案的多樣性上,更為重要的是問題能使所有的學生都嘗試解決,不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能獲得發(fā)展。教師只要出示解決問題的題,而問題是由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篩選、提煉有用的信息,根據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對提出的正確問題,以板書的形式出現(xiàn),突出重點,最后選擇例題進行研究。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計算”時,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數(shù)學問題:“小軍有5元錢,買一個鉛筆盒還差多少錢?”“小亮有10元錢,他買了兩種不同的東西,他可能買了哪兩樣東西?”
二、多設計開放性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過去的問題解決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先教,然后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方法和結論模仿例題做一些類似的題目,不注意培養(yǎng)解題策略,創(chuàng)造精神得不到培養(yǎng)。如果教師能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開放性問題,就會給學生一定程度的思考自由和選擇余地。這時學生所探究的已不只是靠模仿和套用教師已教過的例題就可以解答的問題,而是一種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的問題。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成了學生“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學習“用小數(shù)乘、除法解決問題”后,我出示一道題,這樣不但鞏固了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主要是使學生感知問題的存在,關鍵是使學生碰到問題后能主動進入積極思考狀態(tài)。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同時,還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緒情境。當學生碰到帶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時,大家能一起討論,開展辯論,甚至爭論,刺激學生真正進入知識世界去求知,這時,學生成了主動的學習者,教師只扮演教練的角色。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拿一張長8厘米、寬5厘米的硬紙板,問學生:能剪出幾個直徑是3厘米的圓?很多學生就用長方形的面積除以圓的面積。但是,一些思維強的學生開始反對。通過學生的爭論之后,動手剪一剪、比一比、說一說等得出結論:只能剪2個直徑是3厘米的圓。
四、營造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善于解決問題。提出問題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去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比如,在教學“分一分”時,教師出示了許多水果和蔬菜,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類的結果。有的是先按水果和蔬菜的標準分為兩類的,每一類中再按顏色不同分,利用多種分類的標準進行細化。這個結果是小組合作交流的結果,是出乎教師意料的結果,這樣引起了學生很大的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想不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數(shù)學問題“再創(chuàng)造”,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再創(chuàng)造”的動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五、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問題的解,更多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發(fā)展。其中重要的一點在于使學生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某些策略。
1.畫圖策略
畫圖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它利用“圖”的直觀性來對問題中的關系和結構進行表達,從而幫助人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列表策略
通過列表舉出符合條件的一些結果,然后通過驗證從中選擇最終的答案,如,對于“雞兔同籠”的問題。它還可以將問題中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往往既起到整理信息的作用,也有助于學生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3.模擬操作策略
模擬操作是借助實際操作或模擬操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如,模擬“相遇問題”中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和分析問題,還可以通過操作解決問題。如,一年級學生在解決“9個女孩比5個男孩多幾人”時,學生只要操作就能得到“多4人”的結果。
總之,只有逐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引導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歷程,從而激發(fā)學生深層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提高學生問題解決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 貴州省余慶縣龍溪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