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晉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山西 晉城 048026)
山西上莊古村落的人文價值分析
劉海燕
(晉城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山西 晉城 048026)
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東部的上莊村,是明朝重臣王國光的故鄉(xiāng),村內(nèi)現(xiàn)存明、清、民國3個歷史時期的建筑。上莊以其獨特的古建風格和悠久的文化底蘊被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后人在關(guān)注古上莊恢弘建筑群的同時,更應(yīng)感受先祖?zhèn)ゴ蟮娜烁聍攘?、中庸的處世原則及大膽追求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上莊;古村落;人文價值;分析
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部尚書、兩京戶部尚書、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出入三朝、曾輔佐明王朝達40年之久的重臣王國光[1]的故鄉(xiāng)——山西省陽城縣上莊村,層出不窮的舉人秀才,山環(huán)水抱的地理環(huán)境,融地域性和時任宅主志趣且保存相對完好的建筑群落,意蘊深長的匾額、照壁及建筑雕飾等,都折射出古上莊人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樂逍遙的生活情懷,對今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提高個性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具有較強的啟示意義。
“愛智”,意在強調(diào)知識重要性的同時倡導熱愛學習。正是由于“愛智”傳統(tǒng),古上莊在明朝中葉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先后走出了5位進士、6位舉人,貢、監(jiān)生員數(shù)百人,特別是清順治三年,這個只有幾百口人的小山村一榜出了王蘭彰和王潤身一門兩位進士,轟動了當時朝野。
(一)沉淀在王氏族譜中的“愛智“傳統(tǒng)
上莊遺傳至今的王氏家譜記載:“吾王氏……嘗以清貧,自守義方遠。洽積善累德,耕讀傳家”?!跋仁捞暹w,而籍白巷,以農(nóng)事起家。祖父基德累仁,傳六世,至遵公中亞元,□斯文統(tǒng)?!边@里提及的“遵公”即上莊王氏第六世祖,他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考中舉人第二名,是上莊村有記載以來最早的舉人,對沁河流域文化發(fā)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王遵高中亞元后隱居不仕,在上莊村開設(shè)學堂、招收學子。在與其子王冕兩位大教育家的帶動下,嘉靖年間共為這片山林水泉之地培養(yǎng)出辛丑科中莊人李豸、己未科下莊人楊樞、甲辰科王國光3位進士,丙午科王道、楊枝等數(shù)位舉人。
(二)滲透在上莊古建中的“愛智“傳統(tǒng)
中國著名古建筑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志華在為《走進太行古村落》所做的《序》中寫道:“晉城的鄉(xiāng)村,不論大小,在我初識它們的時候,很為它們的文化氣息吃驚。許多村子都有文廟、文昌閣、魁星樓、焚帛樓、仕進牌坊和世科牌坊,還有鄉(xiāng)賢祠。”[2]
據(jù)村人介紹,因位于上莊村南香爐峰而得名的爐峰院,是王國光及其侄王淑陵少年讀書之地,也是當?shù)刂苓呂娜搜攀烤劬又?,明代大思想家李贄曾游于此。院?nèi)的文昌閣便是有著“愛智”傳統(tǒng)的上莊人為“知識之神”修建的專門之地,他們用虔誠之心體現(xiàn)對知識的渴慕,并希望這份樸素的情感能夠感化神靈,保佑子孫學業(yè)有成。再加上被后人移入院內(nèi)且被譽為“院內(nèi)三寶”的記錄古上莊濟濟人才的賢碑,更使爐峰院顯古樸端莊、幽靜典雅。
此外,位于村莊東部,清末富商樊玉麟建造的宅院——樊家莊園,也處處充滿“愛智”傳統(tǒng),尤以由樊玉麟次子、國會眾議院議員、時任山西省綏靖公署秘書處副處長樊次楓于民國時期修建的樊家新院突出,“竹徑”、“樂琴書”、“慕陶居”、“藏修”等匾額就是很好的例證?!皹非贂迸c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琴、棋、書、畫”相符;“慕陶居”體現(xiàn)了主人對陶淵明的仰慕之情等……這些匾額代表了樊氏先祖對書香門第的渴望與追求,也成為激勵后人熱愛讀書的警言。
對于古村落而言,古建筑是其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從人與文化的關(guān)系來看,古村落中的建筑不僅僅是磚瓦泥土等建筑材料的有機組合,更是人的思想、感情、偏好等各種因素的滲透。作為“人”思維的載體,建筑不再局限于單一而低級的居住功能,更是人表達思想、流露感情的寄托。但且選擇上莊有代表性的建筑——永寧閘、天官府、亞元府、司徒第、參政府,對古上莊人的人生哲學加以分析。
(一)古上莊人對安逸生活的追求
古上莊人不求大富大貴,但求一生平安。他們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真實的思想和追求,渴望自己的生活如“永寧閘”的名稱一樣“永遠安寧”。位于村莊入口處的永寧閘,下券上屋的形式,堪稱中國古代鄉(xiāng)村磚拱式門樓之最,不僅是一座宗教、風水、風景點綴建筑,更是一座古代軍事防御設(shè)施和水利設(shè)施。上莊村以黃沙嶺與西后地兩座回頭山作為天然堡墻,永寧閘建在山口處,可謂“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即使戰(zhàn)事連年,依然可以保證村中百姓安寧度日。永寧閘上層房屋被分割成東西兩殿,分別供奉著觀音和關(guān)帝。觀音手持凈瓶楊柳,智慧無窮,仁慈大方,能夠解救人間疾苦;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圣”關(guān)公,救困扶危,安撫黎粟。古上莊人祈盼在觀音和關(guān)帝的保佑下,風調(diào)雨順、身體健康。
(二)古上莊人熱愛生活、思慕田園的浪漫情懷
晉城地區(qū)大多數(shù)的古村建造者僅限一人,例如:皇城相府由清代名相陳廷敬所建、沁水竇莊由北宋左屯衛(wèi)大將軍竇璘所建等。院落因功能或居住者身份不同而加以區(qū)別,如:用于讀書的院落、主人居住的院落、小姐居住的繡樓等,各有講究。而古上莊是王氏家族集體智慧的惠存,院落的差異緣于修建主的不同,不同的院落有不同的主人,不同的主人有不同的思想。如:王國光是天官府的主人,王遵是亞元府的主人,王道是司徒第的主人,王元禎是望月樓的主人等。院落建筑雖然各具特色,但卻釋放出“熱愛生活、思慕田園”的異曲同工之妙。
1、蘊藏在匾額中的深邃意境
永寧閘東側(cè)匾額為“鐘秀”、西側(cè)為“水繞云從”,這是古上莊人登高遠眺時對古上莊美麗風景的慨嘆。向西望去,靜靜的莊河緩緩流淌,帶著上莊人勞作的疲憊和生活的煩惱蜿蜒而去。此刻,被莊河蕩滌過的心靈一片豁然,轉(zhuǎn)身而看時,曲折水街和錯落重疊的屋頂也顯得端莊而不失靈氣。風景是自然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態(tài)度,看風景的結(jié)果不盡相同,倘若沒有對大自然的鐘愛,山與水均是客觀存在的物體,難以產(chǎn)生“水繞云從”和“鐘秀”的意境。
天官府是王國光的府邸,現(xiàn)存4塊匾額,即“達尊堂”、“聽泉居”、“樂循理”、“忠恕”?!斑_尊堂”和“聽泉居”為兩處院落之名,前者為招待客人之地,后者為休息之地。以“聽泉居”為例,位于莊河(即水街)中游的滾水泉是古上莊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還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為上莊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單從地理位置看,天官府與滾水泉之間還有一段距離,不可能真切捕捉到叮咚的泉水聲。以“聽泉居”為宅院名稱,雕琢出一種“此刻無聲勝有聲”的境界,也是主人胸襟寬廣、熱愛生活、渴望內(nèi)心安寧的象征。
2、望月樓登高遠眺、把酒臨風的寧靜
望月樓位于莊河北側(cè),是王淑陵(王國光侄子)之孫、官至正六品江西南安府經(jīng)歷司的王元禎所建。院內(nèi)正房是村內(nèi)現(xiàn)存惟一的三層正房建筑,也是整個院落的點睛之筆,“建筑采用磚砌承重結(jié)構(gòu),下面兩層墻面平整,沒有一點凹凸,”[3]“只在三層明間打破了墻面,做了外挑的木廊”。[3]抬眼仰望精巧別致的“外挑的木廊”,自然明白“望月樓”的名稱所得,也不難想象在寂靜的夜晚,主人臨風登樓遠眺、把酒望月、不為世間憂煩所累的躊躇情懷。
3、司徒弟院內(nèi)的月臺與臘梅濃縮古上莊人對生活的摯愛
司徒弟是王國光之堂弟、嘉靖丙午(1546年)科舉人、官至戶部陜西清史郎中王道建造的府第。建筑專家青睞司徒弟,得益于這里有“上莊村建筑裝飾中的精品”,而廳房前拾級而上的寬闊平整的月臺及月臺側(cè)邊姿態(tài)婆娑、從明朝生長至今的臘梅,則給備受快節(jié)奏壓抑的現(xiàn)代人帶來穿越時空的無限遐想……600年前的王氏先祖或在月臺的棋盤石桌上吟詩誦文、或與志同道合的友人推心置腹地聊天、或一家老小借著月光談笑風生??崾顣r節(jié),臘梅樹濃濃的綠蔭驅(qū)逐了太陽的炙熱;寒冬,爭相怒放的臘梅花為枯寂的院落送來勃勃生機。
(三)古上莊人溫和中庸的處世原則
還是以匾額為例:“樂循理”和“忠恕”為天官府匾額內(nèi)容;“寧靜致遠”、“百忍居”為河邊院匾額內(nèi)容;“凝祥”為秦家樓匾額內(nèi)容;望月樓大門上寫著“誠慎勤”、廳房側(cè)的匾額上寫著“含真守樸”等。
《漢書·董仲舒?zhèn)鳌肪砦迨短烊巳摺罚骸鞍蔡幧?,然后樂循理;樂循理,然后謂之君子?!薄墩撜Z》篇中:“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王國光一生坎坷,卻總是剛毅堅強地面對困難,他的居功不傲、被貶之后的淡定,都是其“君子坦蕩蕩”的人格魅力的寫真。此外,“寧靜致遠”、“百忍居”、“誠慎勤”、“含真守樸”等也是古上莊人渴望內(nèi)心安寧、嚴于律己、與人和諧相處、不爭名奪利的體現(xiàn)。
(一)體現(xiàn)在院落設(shè)計與修建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
1、古村引進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格,形成現(xiàn)代建筑的陽臺雛形
與其他地方古村建筑相比,上莊古村院落的廂房和倒座二層中部均有木挑廊,為整座建筑增加不少靈氣。據(jù)村里人介紹,曾在吳江任知縣的王國光,在修建宅院時大膽引進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格,不僅使婀娜靈動的江南建筑“移居”北方,也為后人建樓房陽臺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2、樊家莊園獨特的建材及錯落有致的空間改造
前院的院落與后院的房頂齊平,這是太行山區(qū)常見的建筑現(xiàn)象,上莊亦如此。不同的是,古上莊院落在修建中掩蓋了這種空間落差。以樊家莊園為例,“樊家上院與圖粼院過渡的地方,空間豐富,包括一個居住空間和走道。這里的居住空間和其他所有的居住空間都不同,雖然只是一間小小的臥室,但是卻有兩層高。主要是因為上院和圖粼院有高差,而這間房子是上院的東廂房,其地坪卻與圖粼院高度一致,便形成了這樣的效果”。[3]此外,作為樊家莊園的主院,圖粼院“采用的木結(jié)構(gòu),外砌磚墻,整個墻體厚度達0.5米,墻體內(nèi)外磚墻之間形成的空氣層,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作用?!保?]樊家新院中西合璧式的“竹徑”月亮拱門,水泥雕花窗欞等,都充分展示了上莊人不固步自封、敢于挑戰(zhàn)新事物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滾水泉體現(xiàn)古上莊人勤于思考的良好傳統(tǒng)
滾水泉位于莊河中段,是古上莊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王氏家譜記載:“偶爾于祖居北山之下,中溪林壑之所,□石取炭,得此淵源之水,矗不知其幽深所止。是時,辟地修渠,飲水暗流至上硙頭?!保?]山西省建設(shè)廳組織編寫的《上莊古村》中寫道:“中國的宏觀地形地貌呈西高東低走向,水自西向東流被視為自然法則。僅就此而言,自東向西流淌的莊河會被認為不合常理,”“修筑水泉以前,村中祠堂以西沒有合適的水可以飲用,直接影響到村落的布局。修建水泉之后,村落才開始逐漸興盛”??梢?,古上莊人不輕易地妥協(xié)于自然,而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地追求美好生活,為自己創(chuàng)造優(yōu)越的居住條件。
(三)體現(xiàn)在爐峰院房檐“鐵圪道”中的智慧
“所謂煤鐵之鄉(xiāng)的山西,晉城是唯一的代表地區(qū)。采煤煉鐵的時間最長……”[4]“其輸市中州者,惟煤與鐵日不絕于途,”明代時期,晉城已成為中國鐵業(yè)生產(chǎn)中心之一,陽城也相當發(fā)達。明正德七年(1512年),河北霸州農(nóng)民起義軍劉六、劉七侵擾上莊時,村民用大鐵鍋塞街巷,登上屋頂用瓦片反擊以致敵軍敗退,上莊村古代冶鑄業(yè)的發(fā)達程度非同一般。
爐峰院拜殿房檐的鑄鐵排水構(gòu)件——“鐵圪道”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與賢碑、白皮松同被列為“爐峰三寶”,就是展示古上莊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智慧,弘揚當?shù)赜凭玫囊辫F傳統(tǒng)文化。
古上莊先人留給后人的不僅是滿足視覺美感的建筑群落,更是有無限挖掘潛力的、激勵后人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在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的今天,修舊如舊恢復昔日古建筑的恢弘氣勢重要,弘揚和傳承先祖的優(yōu)秀品格更重要。
[1]晉城市地方志辦公室.澤州府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
[2]閻法寶.走進太行古村落[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7.
[3]薛林平,劉燁,等.上莊古村[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4]山西省委調(diào)查研究室.山西省經(jīng)濟資料[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60.
Humanistic Value Analysis on Shangzhuang Ancient Village in Shanxi
LIU Hai-yan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ncheng,Shanxi 048026,China)
K872
A
1674-5078(2014)01-0011-03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1.003
2013-10-08
劉海燕(1972-),女,山西晉城人,副教授,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