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龍
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在完形填空解題過程中的應用
陳愛龍
本文以上海市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試卷中的完形填空為例,探討如何利用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進行解題。
英語測試;語境理論;完形填空
目前國內(nèi)外許多英語測試都采用完形填空試題。完形填空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跳過所挖的空,利用自然語言的冗余現(xiàn)象,將殘缺的語言片段復原。完形填空從單詞、詞組、句子和語篇四個角度考查考生的語言能力(李筱菊,1997)。完形填空在各地高考的權重為20到30分。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完形填空是考試中最難的題型之一,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學生缺乏相應的文本背景知識體系(也就是圖式);還包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預測能力差,以及缺乏相應的語篇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或很少用語篇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進行教學,指導學生的完形填空學習。
關于利用語篇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指導大學英語四、六級和專業(yè)英語四級完形填空教學的文章很多,但是利用這些理論指導高考完形填空教學的文章很少。本文以上海市2009年高考英語完形填空為例,探討如何將語篇的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應用在完形填空的解題過程中。
語篇是廣義的, 既包括話語(discourse),也包括篇章(text)(胡壯麟,1994)。Halliday & Hason(1976)歸納了銜接手段的五種類型,即指代、替代、省略、連接、詞匯銜接。詞匯銜接分為詞匯復現(xiàn)和詞匯同現(xiàn)。其中詞匯復現(xiàn)指一個詞或詞匯的重復出現(xiàn),還指某一詞以原詞、同義詞、近義詞、上義詞(superordinate)、下義詞(hyponym)、概括詞(general word),或者其他重復的詞在語篇中出現(xiàn)。黃國文(1987)把詞匯的復現(xiàn)關系分為四種:(1)原詞復現(xiàn);(2)同義詞、近義詞復現(xiàn);(3)上下義詞復現(xiàn);(4)概括詞復現(xiàn)。詞匯同現(xiàn)是指詞匯共同出現(xiàn)的傾向性,在語篇中圍繞一定的話題,一定詞就往往出現(xiàn),其他詞就不太可能出現(xiàn)或根本不出現(xiàn);詞匯的同現(xiàn)包括反義關系、互補關系和詞匯鏈。例如,當人們遇到一個詞就想到詞匯鏈中的另外一些詞,如聽(讀)到“郵局”,人們就聯(lián)想到“寄信”“匯款”“打電報”等。Halliday & Hason(1976)把銜接手段分為增補、轉折、原因、時間四大類;黃國文(1987)認為它通常包括列舉、增補、轉折、
解釋、等同、結果、推論、總結、替換、轉題和原因等11種。連貫指的是語篇中語言的關聯(lián),通過邏輯和推理來達到語言的連接。銜接實現(xiàn)的是語言的表層形式和陳述之間的關系,而連貫是指交際行為之間的統(tǒng)一關系(黃國文,1987)。總之,語篇就是由多個句子組成的、有意義的、且能傳達一個完整信息的篇章,各成分之間在形式上是銜接的,在語義上是連貫的。
語境指語篇的內(nèi)部環(huán)境,即上下文,也可以指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胡壯麟,1994)。唐青葉(2009)認為,從方向上看,語境對文章具有以下作用:(1)前語境,即前面的語境,有利于后面文章的理解;(2)后語境,即后面的語境,有利于前面文章的理解;(3)上下制約,指文章的開頭部分向下制約,而結尾部分向上制約,文中伏筆是向下的,而點破伏筆或文章的點題則是向上的。上下文在英文中是context,即指文章或言談中的一句話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話的上段或下段。在英語的文章中,通常論點的提出是下向的,而結論是上向的。
完形填空是英語閱讀測試的一部分。它創(chuàng)建之初是用來檢測材料的可讀性,以及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現(xiàn)在重在測試考生的閱讀能力、語言分析能力、詞法熟練程度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忌鶕?jù)文字提供的線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預測,并利用上下文內(nèi)容來修訂或證實最初的預測。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進行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技能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和能力;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些目的,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側重閱讀策略教學,并同時進行基本的閱讀技能訓練。英語閱讀基本技能包括:預測、概括、略讀、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分析詞義、理解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等。其中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分析詞義是對語境能力的考查;理解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對語篇的銜接、連貫這一能力的考查。只有了解文章的銜接手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閱讀教學尤其是完形填空解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銜接、連貫和語境能力。
在完形填空解題教學過程中,我們可指導學生利用文體類型、文章結構、文章首尾段、句際關系和段際關系等來解題。
(一) 利用文章結構和文體類型
英語有四種文體類型,即描寫文、敘述文、論議文和說明文。描寫文通常通過一個人的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來描寫所經(jīng)歷的事情、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或當時的情景。敘述文通常談論一件或一系列事情,敘述故事、歷史、傳記、新聞和旅游等。說明文是用來向公眾說明一件事或講解一道工序,說明文的結構是:第一段指出被說明的對象,下文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議論文是為了證明或反對一個觀點,采用論據(jù)來支持、加強觀點或弱化、反對觀點,通常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即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中間的一段或數(shù)段采用正反方式來論證觀點,最后得出的結論。下面以上海市2009年高考英語完形填空試題來說明如何利用文體知識解題。
Most people believe they don’t have much imagination. They are 50 . Everyone has imagination, but most of us, once we become adults, forget how to 51 it. Creativity isn’t always 52 with great works of art or ideas. People at work and in their free time 53 think of creative ways to solve problems. Maybe you have a goal to achieve, a tricky question to answer or you just want to expand your mind! Here are three techniques to help you.
Making connections. This technique involves taking 54 ideas and trying to find links between them. First,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you have to solve or the job you need to do. Then find an image, word,
idea or object, for example, a candle. Write down all the ideas/words 55 with candles: light, fire, matches, wax, night, silence, etc. Think of as many as you can. The next stage is to relate the 56 to the job you have to do. So imagine you want to buy a friend an original 57 : you could buy him tickets to match or take him out for the night.
No limits! Imagine that normal limitations don’t 58 . You have as much time/space/money, etc. as you want. Think about your goal and the new 59 . If your goal is to learn to ski, 60 , you can now practise skiing every day of your life(because you have the time and the money). Now 61 this to reality. Maybe you can practise skiing ever day in December, or every Monday in January.
Be someone else! Look at the situation from a 62 point of view. Good businessmen use this technique in trade, and so do writers. Fiction writers often imagine they are the 63 in their books. They ask questions: What does this character want? Why can’t she get it? What changes must she make to get what she wants? If your goal involves other people, put yourself in their 64 . The best fishermen think like fish!
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本文是一篇有關培養(yǎng)人們想象力的說明文,大致內(nèi)容是: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沒有想象力,但實際上人們都具有想象力,只不過是我們成年后忘記了自己的想象力而已,然后告訴人們怎樣培養(yǎng)想象力。
(二)利用篇章模式
篇章模式也有助于完形填空的解題。劉辰誕(1999)認為,常見的篇章模式有:問題—解決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主張—反對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概括—具體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機會—獲取模式(opportunity-taking pattern)、提問—回答模式(question-answer pattern)。其中概括—具體模式最常見,在2009年上海市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中采用了主張—反對模式和概括—具體模式。我們利用語篇銜接中的關聯(lián)手法很容易找到主張—反對模式,but, however, while通常是標志詞。例如,本文開頭:Most people believe they don’t have much imagination. They are 50 . Everyone has imagination, but most of us, once we become adults, forget how to 51 it.
通過but我們明白是主張—反對模式。下文講的是人們有想象力,只不過我們成年后忘記了想象力而已。同時下面三段的首句:Making connections. /No limits!/Be someone else!它們都是概括信息,而后面的句子都是支持概括信息的具體信息。因此做題時要借助銜接手段來找到篇章模式。
(三)利用語篇中的中心句
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但有時也位于段尾用來總結全文。有時位于句中,但出現(xiàn)于主張—反對篇章模式中,but, however, while等為標志詞。在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中,文章共有四段。第一段的主題句位于but most of us之后,第二、三、四段的主題句位于句首。因此可以用詞匯銜接手段和語境來解題。例如,第三段句首兩句話為:No limits! Imagine that normal limitations don’t 58 . 第58題應是中心句 No limits 的具體信息,因此根據(jù)概括—具體模式中的中心句與支撐句的關系,應采用詞匯銜接中的同義復現(xiàn)原則,選答案exist。因為 No limits.=Limitation doesn’t exist. 第55題應是第二段中心句 Making connections 的具體信息。Write down all the ideas/ words 55 with candles… 與中心句形成銜接手段中的同義復現(xiàn),應填associate,因為making connections= associated with。
(四)利用句際關系和段際關系
連接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子間的某種邏輯關系和段際關系,通常包括列舉、增補、轉折、解釋、等同、結果、推論、總結、替換、轉題和原因等(黃國文,1987)。第50題考查因果關系,前句說人們沒有想象力,下文則說人們有想象力,因此前面的觀點是錯誤的。第50題所在的句子與
第一句形成因果關系。第51題所在句子與前句形成轉折關系。第52題所在的句子與第53題所在的句子形成提出觀點和解釋觀點的關系。第54題所在的句子與第二段的主題句形成解釋關系。第55題所在的句子與上文通過for example形成舉例關系;通過標點、冒號與下文形成解釋關系。第56題所在的句子與第54題所在的句子形成解釋關系,通過The next stage一詞表示。第56題所在的句子與第二段第三句First引導的句子形成等同或并列關系。第57題所在的句子通過用So這個詞表明它同上文形成遞進關系。第58題所在的句子與第三段第一句形成解釋關系。第59題、60題、61題所在的句子都是證明主題句的意思,因此,59題、60題、61題與第三段第一句也形成解釋關系。第62題、63題、64題所在的句子與第四段第一句的主題句形成解釋觀點和提出觀點的關系。
段際關系指段與段之間銜接和連貫所采用的關系。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卷包括四段。第一段提出觀點:人們是有想象力的;第二、三、四段概括怎樣去培養(yǎng)想象力。第一段與第二、三、四段形成解釋關系;第二、三、四段形成等同或并列關系。
(五) 利用詞匯銜接手段
詞匯的銜接手段包括詞匯的同義復現(xiàn)和詞匯的同義互現(xiàn)。同義復現(xiàn)包括采用原詞復現(xiàn),同義詞、近義詞復現(xiàn),上下義詞復現(xiàn)和概括詞復現(xiàn)等(黃國文,1987)。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中,第53題考查同義復現(xiàn),答案為B. routinely,因為routinely與上文第52題前的always形成近義復現(xiàn)。第56題的答案為A. ideas. ideas 與55題前的ideas or words形成原詞復現(xiàn)。第59題答案為practice,與下文中的practise形成原詞復現(xiàn)。第62題的答案為C. different. different與上文的be someone else中的else形成同義復現(xiàn)。第63題的答案為characters,與下文中what does this character want? 中的character形成原詞復現(xiàn)??v觀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題全文,考查詞匯銜接的題有五個。分別為第53、56、59、62和63題,占所考查題15題中的33.3%。
(六)利用語境線索
利用詞匯的銜接、段際關系、句際關系、篇章模式、文體類型、文篇結構、首句中心句來解題,無一例外都必須利用語境理論,也就是通過上下文來解題。這些方法在前面已講過了,這里只講利用上下文直接解題。在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中,第64題的答案為A. positions.因為下文的The best fishermen think like fish!是上文If your goal involves other people, put yourself in their 64 .的補充說明,本題是充分利用上下文來解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縱觀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全文,考查語境能力的題號為50、52、55、56、57、58、60、61、62、64,共10道題,占總題數(shù)的66.6%。
(七)利用關聯(lián)詞
關聯(lián)詞指表達上下文有邏輯關系的詞語,如and 表示等同關系,but, however, while表示轉折關系,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lastly表示列舉關系,for example表示舉例關系,so表示總結關系,等等。在做完形填空題的時候,抓住這些常見的關聯(lián)詞,就能預測前后的信息。2009年上海高考英語完形填空中第59題的答案可以根據(jù)關聯(lián)詞and來判斷,and表示等同或順承關系,這里指“你的目標和新的實踐”。and通常前后文的意思相同或相近,褒貶程度一致,句型結構一致,詞性一致。but, while, however通常表示前后為轉折關系,前后意思相反,褒貶程度相反,句型結構、詞性一致。因此做題時要充分利用關聯(lián)詞來解題。
語篇的銜接、連貫和語境理論是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完成閱讀、完形填空任務所必備的理論。教師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指導他們使用這一理論,從而提高學生完形填空的解題能力。
Halliday, M. A. K. & R. Hasan.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胡壯麟. 1994.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黃國文. 1987. 語篇分析概要 [M].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李筱菊. 1997. 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 [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劉辰誕. 1999. 教學語篇語言學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唐青葉. 2009. 語篇語言學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通許地址:646100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二中
電子信箱:cal832066@sina.com
編輯:關靜瑞
G623. 31
C
1009-2536 (2014) 01-0101-05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