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宗 梁大偉
安東·謝苗諾維奇·馬卡連柯是前蘇聯(lián)早期著名的教育實踐活動家和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育理論家。他所生活的時代正是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蓬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布爾什維克的政治宣傳和一系列革命事件的發(fā)生,令他對環(huán)境育人這一科學命題的反思異常深刻。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是他環(huán)境育人教育理論體系的方法論基礎和思想基礎,他堅持共產主義方向,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而非孤立的、教條的視角看待和思索教育問題,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規(guī)律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他強調,教育的最終邏輯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的邏輯,“教育學是最辯證的、最靈活的一門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門科學?!雹俣渲小罢甲钪匾匚坏膽斒牵簭V泛的政治教育、普通教育、書籍、報紙、勞動和社會工作,甚至包括仿佛占次要地位的游戲、娛樂和休息等”。②這充分體現了他對于環(huán)境與人類相互改造問題的認知和重視。他的教育實踐活動和由此而形成的一整套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具有典型的創(chuàng)新性和革命性特征,對世界各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新時期素質教育視閾下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樣具有指導作用。
馬卡連柯認為,“人是被整個社會教育著的。社會中的一切事件、它的工作、前進運動、它的生活方式、成功與失敗—這一切都是這樣強大并且是這樣復雜的教育因素?!雹鬯麖娬{,任何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都是從經驗中得來的,只有在社會中歷練,通過對支離破碎的經驗進行科學的總結、歸納、比較和甄別,才可能得出相對理性和正確的結論,這一結論才能在指導教育實踐的過程中真正發(fā)揮作用,達到育人的目的。
社會環(huán)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包容性,對于陶冶學生道德情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具有積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借助社會信息傳播渠道,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并在此基礎上隨時調整改進,這與馬卡連柯的社會環(huán)境育人思想是一致的。馬卡連柯認為,任何所謂絕對有益的和永遠有效的方法,都不可能永遠是最佳的方法,都要在社會現實生活中不斷檢驗并適時調整。他重視經驗與實踐,而輕視心理學與生物學理論對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這一方面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對包括馬卡連柯在內的教育家的影響,另一方面則表明他本人對教育方法及教育發(fā)展觀的篤定追求的態(tài)度,他在《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中寫道:“也許在今后十年內,這兩門學科(心理學和生物學)能夠提出關于人們的個人行為的準確原則,到那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多地依靠這樣的學科了。”④
馬卡連柯認為,學校教育應必須避免兩種危險的傾向,其一是抹煞學生的個性特點,將所有的學生“硬套進一個標準的模型里,培養(yǎng)一些列同類型的人”⑤;其二是盲目遵從既有的方式方法,“毫無希望地企圖用零零散散的單獨對付每一個人的方法來對付千千萬萬的學生。”⑥所以,他提出“平行教育影響”及“前景教育”等理論,這同樣是探討學校環(huán)境育人的新路徑。他認定,“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⑦所以,他十分重視對學生理想和志趣的培養(yǎng),極力營造朝氣蓬勃、充滿情誼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對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大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認知能力的改善,道德品格的形成,一刻也離不開校園環(huán)境。環(huán)境通過感染、熏陶和滲透來化育其情感,啟迪其心智,而活動于其中的學生也是通過對環(huán)境所提供信息的正確反映、評價和選擇,完成其思想轉變和認知改善的。學校環(huán)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多維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思想活動的影響是全面的、立體的,更是恒久的。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下功夫解決學校內部存在的某些結構失調、關系不順的問題,進一步優(yōu)化結構,理順關系,加強體系建設,提高高校的整體育人效能。“變不利環(huán)境為有利環(huán)境,變有利環(huán)境為積極環(huán)境,使積極環(huán)境能夠更加充分地發(fā)揮效能”,⑧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發(fā)展。
馬卡連柯認為,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其未來成長影響極大,兒童將來成為怎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5歲以前的家庭教育?!叭绻?歲以前沒有按照需要的那樣去進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進行再教育。”⑨他覺得,家庭教育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孩子的未來,更重要的是關系到社會和國家的未來。他甚至提出,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締造國家未來的歷史,也是締造世界的歷史。他極力呼吁人們重視加強幼兒的家庭教育,認為如果忽視和放棄對子女的教育就是對社會和國家的不負責任。這與蒙臺梭利所主張的“教育應始于誕生”和福祿培爾主張的“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等理論都有共同點,不同的是,馬卡連柯更加重視環(huán)境的客觀作用,其理論也帶有更加鮮明的政治性,這是其教育思想的又一明顯特征。
另外,他認為家庭教育的基本條件是建立一個“完整和團結一致”的家庭集體?!叭绻彝ソY構不完整,生活不和諧,就很難進行真正的教育工作。”⑩他斷言,沒有健全的家庭環(huán)境,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具有可貴品質和完備人格的年輕人。在捷爾仁斯基公社的工作經歷令他對來自“特殊”家庭兒童的教育問題進行了集中、深入的思索,他的家庭環(huán)境育人理論體系之中,所謂“特殊”或者說不健全的家庭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父母不和或離異;其二是“獨生子女”。他認為,前者容易讓孩子形成孤獨、自閉、暴戾、極端的性格,后者則使兒童變得自私、冷漠和色厲內荏,成為“家庭的中心,利己主義者,變成家庭里的真正的暴君”。[11]而在我們看來,單親家庭、獨生子女或者家庭關系不和睦等因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值得重視,但如果盲目地、簡單化地將這種家庭兒童劃歸為“特殊”群體,則未免過于武斷,事實上也與馬卡連柯本人的教育思想自相矛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說到底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和思考人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過調查、座談、討論等形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知識背景、職業(yè)、文化程度、體力和智力等要素,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在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握尺度和分寸,分析學生個體因不同的成長地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背景、不同的社會閱歷所形成的不同性格,選準環(huán)境與教育的最佳契合點,結合與學生關系最緊密的教育素材,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氣氛,使學生如臨其境,真正觸及其內心世界,以真摯的感情關心、愛護、尊重和理解學生,有效地開展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注釋]
①④⑨[11]吳式穎.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14,218,132.
②(前蘇)安·謝·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4卷[M].耿濟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264.
③⑤⑦吳式穎.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8,41,313.
⑥⑩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13,625.
⑧梁大偉.認知環(huán)境資源的優(yōu)化與大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理論(下),2013(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