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華
(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淺析形聲字在漢字簡化中的意義
林文華
(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形聲字是構成漢字形體的基本形式,形聲字的產生在漢字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形聲字在漢字中所占比例之高,還由于它在推動漢字簡化過程中的特殊作用。形聲字的簡化主要有三種形式,即“省形”、“省聲”和“省形省聲”。對形聲字“省形”、“省聲”現象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和應用漢字簡化規(guī)律。
形聲字;形旁;聲旁;簡化
許慎對“形聲”的定義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毙戾|注曰:“形聲者,以形配聲,班固謂之象聲,鄭玄注《周禮》謂之諧聲。象則形也,諧聲言以形諧和其聲?!彪m然關于形聲字的名稱,不同的學者有著各自的認識,但是都認為形聲字的構成要素包含兩個部分,即形聲字是由形旁和聲旁構成的。其中,形旁表義,聲旁表音。
形聲造字法是漢字構形中產字效率最高的方法。這一優(yōu)勢就使得形聲字的數量從甲骨文時代到東漢時期呈現出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據統(tǒng)計,“在1226個甲骨文中,象形字277個,指事字20個,會意字396個,形聲字334個,用于假借的字129個。結構不明的字70個,形聲字占27.24%。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共收字9353個,其中象形字364個,指事字125個,會意字897個。形聲字已達到7967個,約占85%。”
(一)形旁的作用
1.提示形聲字的字義范疇?!靶闻浴钡氖滓饔镁褪钱斘覀兗词姑鎸σ粋€不認識的漢字時,我們也可以根據形聲字的形旁來推斷出它的基本意思。例如從“扌”的漢字多和手部動作有關。如:“拍、推、拖、扛、折、掄”。這里要注意的是,“形旁并不表示字的確切意義,而是表示字的類屬意義,它的作用是從視覺上給人提供一個字義信息,縮小聯想范圍,如看到‘鷯、鷗、鶘’就聯想到鳥?!庇捎跐h字的演變,有的詞語的古今之義差別很大,這就阻礙了“形旁”提示字義作用的發(fā)揮。
2.區(qū)別形聲字中的同音字。形聲字中的有些字是由同樣的聲旁構成的,而且讀音也相同,這就構成同音字。不同的形旁就為從字義上區(qū)分這些同音字提供了線索。
(二)聲旁的作用
具體說來,形聲字的聲旁具有以下作用:
1.標明形聲字的讀音。“聲旁”的作用首先表現在提示了形聲字的讀音。也就是說人們可以根據形聲字的“聲符”來推測它的讀音。
2.區(qū)別同一義類或形體相近的形聲字。漢字中有許多形聲字由于屬于同一語義范疇,都歸屬于同一意符之下。
裘錫圭先生在討論形聲字的產生途徑時說“最早的形聲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組成,而是通過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產生的?!?/p>
下面,我們對形聲字的產生途徑分類做簡單的介紹:
(一)在表意字的基礎上加注音符而產生的形聲字
這類形聲字,多產生于甲骨文、金文時期。這一時期的漢字以象形字居多,但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象形字在圖畫的有限性上已經無法記錄復雜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象形字的形體之間較為接近,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交流帶來不便。于是為了能夠區(qū)分形體相近的象形文字,同時記錄漢字的讀音。人們就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形成形聲字。例如在甲骨文中表示鳳凰的“鳳”字的形體為“”,表示“雞”的形體為“”,人們在辨識的過程中很容易將
(二)借作它字不還而產生的形聲字
這種情況是當某字本表某義,后來人們想要記錄下某個目前沒有符號表示的其它詞義,于是就暫時借用這個字。久而久之,人們逐漸習慣了將這個文字形體和它后來所代表的詞義相聯系。為了區(qū)分這一文字形體出現時所表示的究竟是何含義,就給這個字加上與其原本的含義相近的形旁,即再造一個新字以表示它原來的意義。
(三)“形聲相益”而產生的形聲字
人們想要記錄下某個詞,但是沒有現成的文字符號,于是把一個形符和一個聲符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形聲字。這就是許慎所謂的“形聲相益”。
“形聲字的產生意義非常重大。表面上看,由于加注形旁、加注聲旁使?jié)h字繁化;實質上,有了“以事為名,取譬相成”的造字方法,就為精簡基本部件(構字符件)的數量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可以說,形聲造字法的出現,為漢字在既能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社會生活交流需要的同時,又能保持漢字數量上的相對穩(wěn)定提供了可能性。
我們知道形聲字的簡化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簡化聲符,《說文解字》中稱為“省聲”;二是簡化形符,《說文解字》中稱為“省形”;三是既簡化形符又簡化聲符,《說文解字》中稱為“省形省聲”。
(一)“省聲”的途徑。省聲字的形成是和漢字發(fā)展的歷程相伴隨的。要判斷形聲字的“省聲”現象是否成立,最有說服力的做法就是將“省聲”之前的漢字和省后之字進行對比,從而找到“省聲”的規(guī)律。形聲字“省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對形聲字中筆畫繁瑣的聲符進行減省?!墩f文解字》:“薅,拔田艸也。從蓐,好省聲?!?/p>
“薅”字的聲符當為“好”。假如保留聲符“好”的全形,那么無論是將它和“蓐”按照左右結構排放,還是呈上下結構排放,都使字形結構顯得過于繁冗。這里省略了聲符“好”中的“子”這一部件,將“女”安排在“蓐”的下面。
2.更換構成形聲字聲符的形體?!墩f文解字》:“謍,小聲也。從言,熒省聲?!边@里將形聲字中的聲符“熒”中的“火”這一部件更換為“言”。
3.將構成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中相同的筆畫簡省?!墩f文解字·示部》:“齋戒潔也,從示,齊省聲?!倍斡癫米⒃唬骸爸^減齊之二畫,使其不繁重。”聲旁“齊”和形旁“示”中都有“二”這個部件,為了避免出現四筆橫畫并列的現象,就將聲旁“齊”中的二畫省去,保留形旁“示”中的二畫,使字形看起來更為簡潔。
(二)“省形”的途徑。省形,是指形聲字的義符在形體上有所減略。形聲字的形符系統(tǒng)是隨著古文字的產生和發(fā)展而逐漸走向成熟和穩(wěn)定的。形聲字“省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2.將形聲字中筆畫繁瑣的形符進行減省?!墩f文解字》:“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边@里,是將形聲字的形符“高”里面的部件“口”省略,將聲符“丁”放置在其下。
3.將形聲字中復雜的形符更換為簡單的形符。《說文解字》:“城,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痹诮鹞闹小俺恰弊忠员硎尽俺枪钡南笮巫帧?”為形符,后來為了使字形簡化,便采用了形體更為簡單的“土”為形符。
我們知道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tǒng)。對它的繁與簡,“二者的要求是對立的,必須加以調節(jié)。漢字就要在這個調節(jié)的過程中,尋找繁簡適度的造型?!毙温曌值摹笆⌒巍焙汀笆÷暋笔怯蓾h字形體簡化規(guī)律造成的一種結果。“形聲化”是漢字發(fā)展過程中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要對漢字進行簡化,就必須對形聲字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在對形聲字的研究中,“省形”和“省聲”問題有著重要地位,在古文字學研究和漢字結構研究高度發(fā)展的今天,針對“省形”和“省聲”理論的研究也將不斷完善、系統(tǒng)、深化。通過對“省形”和“省聲”的研究會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追溯漢字形體演變規(guī)律,并進一步指導我們目前的漢字整理、規(guī)范工作。
[1]馬景侖.漢語通論[М].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2]許慎.說文解字[М].北京:中華書局,2002.
[3]蔣善國.漢字學[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4]張斌主編.現代漢語(第2版)[М].中共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
[5]黃天樹.商代文字的構造與“二書”說.本文為黃天樹先生2008年4月6日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所作的演講.
[6]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М].北京:中華書局,1983.
[8]孫雪英.試論古文字階段形聲字形符的演變[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3期,2004,7.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Lin Wen-hu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Law,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002, China)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s a basic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the high proportion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but also its spe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 Simplified characters are mainly in three forms, "shape omitted", "phonetic omitted", " shape omitted and phonetic omitted ".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se phenomena, We can better grasp and apply the simplified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phonetic sign; meaning sign; predigest
H123
A
1000-9795(2014)01-0111-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1-20
林文華(1986-),女,福建三明人,助教,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