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娜
談 談 琵 琶 演 奏 技 巧 與 技 法
何麗娜
琵琶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樂器,也是表現(xiàn)力最豐富的彈撥樂器,最早出現(xiàn)在秦朝,距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琵琶的名字是根據(jù)其演奏的兩種技法,彈和挑,彈所發(fā)出的聲音像“琵”,挑所發(fā)出的聲音像“琶”,所以這兩種聲音“琵琶”就成為這一樂器的名字?,F(xiàn)在琵琶與古代的曲頸琵琶的形狀是相似的,但是那時琵琶是沒有品的,只有四個相,是用撥子來彈奏的,后來演奏者感到用撥子來彈奏其表現(xiàn)力不如用手指演奏,后改用手指來彈奏?,F(xiàn)在的琵琶都是六相二十四品,全是半音排列,演奏各種調、移調、和弦運用都比較方便。
下面就其各種常用的演奏技巧和技法作以闡述。琵琶演奏的技巧,最常用的就是彈和挑。
彈:右手食指向左下方彈出。挑:右手大拇指向右上方挑進。彈還有雙彈,挑還有雙挑。彈和挑因其方向的不同,在音量上略有不同,彈稍強些,挑稍弱些,所以一般彈用在強音上,挑用在弱音上。如:一拍二個音時,先彈后挑;一拍三個音時(后十六)用彈、彈、挑;(前十六)用彈、挑、彈;三連音的時候用連彈,切分音時用彈、彈、挑;一拍四個時(十六分音符)彈、挑、彈、挑??偟膩碚f,運用彈、挑指法,首先要掌握其一般規(guī)律,然后根據(jù)其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輪指:輪是琵琶指法中的特色,也是比較難的指法。輪:又分上出輪和下出輪。
上出輪就是先彈食指依次是中指、無名指、小指,最后是大指挑進,五指的力量要一致,時值要均勻,就似五連音一樣,又叫五指輪,快速曲子,一拍一輪,中速曲子,一拍兩輪,慢速曲子,一拍四輪,下出輪,現(xiàn)在已經很少用了。輪又分長輪、四指輪、連輪、還有各種輪的組合,如:輪帶雙彈、輪帶劃、輪帶拂、挑輪、勾輪、滿輪等等,除了彈、挑、輪之外右手還有很多指法和技巧。
分:大指挑里面一根弦,食指彈外面一根弦,同時發(fā)出和弦。
剔:中指向左方彈出。
勾:大指向左勾弦。
抹:食指向右抹弦。
遮:大指勾里面一根弦,同時食指抹外面一根弦,同時發(fā)音。
扣:大指勾里面一根弦,食指彈外面一根弦,同時發(fā)音。
搖指:大指在一根弦上作急速連續(xù)勾挑, 或食指在一根弦上作急速連續(xù)彈抹,像滾得效果?,F(xiàn)在也有用中指作搖的。
劃:食指從四弦開始向三、二、一弦急速彈出。
拂:大指從一弦開始向二、三、四急速彈出。
掃:用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依次急速彈過四弦。
劃、拂、掃一般音樂需要加強氣氛時運用, 要求慢速劃過時具有琶音的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指法,例如扳、提、摘、托等指法也具有自己獨特的演奏方式和方法,對樂曲具有烘托作用,另外還有一些組合的指法用處也很廣泛,例如: 勾搭、彈分、彈遮、分彈、遮分、挑輪 、遮掃 、掃拂、扣輪。這些就是右手的常用指法和常用技巧。
左手的指法雖然沒有右手復雜繁多,但其作用也非同尋常。左手主要以按弦為主,其中有如下幾種常用技巧:
推拉:左手指按弦向右推或向左拉使音漸高,產生上滑音的效果。
綽:左手指先按在較低的音位上,右手作彈、輪、或滾時左手指急速向下移滑至較高的音發(fā)出虛的輪滑的效果。
注:左手指先按在較高的音位上,右手作彈、輪、滾時,左手指向下滑至較低的音。產生輪滑的效果。
帶起:左手按弦,彈響一音后,隨后左手指向左一撥,帶出一個空弦音。
打:用一個手指按弦,彈響后,接著下面另一個手指在所需要的音位上打下,所發(fā)出的輕微的聲音。
擻:一個手指按弦,彈響后,用下面另一個手指在線上搔一下,搔幾次,發(fā)出帶與打的聲音。除了上述這些指法,左手還有很多的技法和技巧,例如:揉弦、絞弦、煞、伏、泛音等等,在這兒我就不依次說明了,有不到之處還請老師和專家指正。
琵琶音色優(yōu)美、表現(xiàn)力豐富;既能演奏流暢活潑、雄壯激昂的武曲,又能演奏婉轉文靜、抒情曲雅的文曲。在民族樂隊中,它是合奏、伴奏的主要樂器之一,在我國戲曲、曲藝中也常用它來伴奏。近幾十年來,隨著一些優(yōu)秀的琵琶獨奏曲、協(xié)奏曲的涌現(xiàn),琵琶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和認知。
責任編輯 姜藝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