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麗
摘 要 新課程倡導的物理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全盤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化教學,需要全體學生能參與對問題的探索思考,以及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物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和學會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我們重視物理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和認知投入,學生的投入是其發(fā)展的基礎,以學生投入為基礎的物理教學,可以正確理解和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強化學生內(nèi)在學習的動力,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學習機制。教師要把“教物理”變成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物理”。
關鍵詞 導學;自學;互學;有效課堂
正文:前一段時間流行這樣一句話。物理=語文+代數(shù)+幾何+物理概念+實際經(jīng)驗。這正好詮釋了物理是一門綜合學科,重在理解,但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理科的基礎比較差,底子薄,自然學習物理比較困難,久而久之產(chǎn)生了厭學的情緒。而且到高一分科時甚至于出現(xiàn)了學文幾乎要多于學理的反常現(xiàn)象,老師和學生都感到教、學吃力。但是作為老師,又不想也不能放棄一個學生,看到一個班里幾乎有一半以上的無法正常跟著老師進行學習,針對學生必須參加高考,家長問學校要成績的實際情況,只有想辦法編排適合我校學生的導學案,練習題和編排適合物理課上學生坐的座位。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好學”、“樂學”、“愛學”。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變成為“我要學”。
有效課堂提出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學導結合,及時反思這無疑對導學、自學、互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予以一定的肯定,導學、自學、互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符合系統(tǒng)論思想、符合素質教育理論思想、符合新課程所強調的學習方式,合理應用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同時也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同學間的相互作用。
新課程倡導的物理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全盤告訴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化教學,也就是說全體學生能參與對問題的探索思考,以及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所以我認為導學、自學、互學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學中很重要。
首先它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模式是在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過程中越來被大多數(shù)人所重視起來的,從多年前的目標教學模式到現(xiàn)如今的洋思教學模式,各種各樣的模式充斥于課堂教學之中。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常年戰(zhàn)斗在教學第一線教師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個人及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當今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無疑起到了指導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作用,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各個學校特色教學的產(chǎn)物,它的產(chǎn)生是結合了本校的實際并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驗而更適合于本校發(fā)展的,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其次它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課堂教學的使命是使學生獲得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但由于受功利主義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見物不見人”,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身心自然、和諧的發(fā)展。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不僅面向學生的現(xiàn)在,更注重面向學生的未來。因此,我們要從關注生命的高度來關照課堂,讓每一次的課堂經(jīng)歷都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一部分。
第三它適應學校發(fā)展的需要。在我校大力學習“新絳中學”先進教育經(jīng)驗之后,我們以座談會、私下談心等形式對我校課堂教學和教學模式進行調查和研究。調查表明制約我校課程改革與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在:一是全體教師雖然學習了課程改革新理念,但教學行為還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轉變,“滿堂灌”、“講多練少”的現(xiàn)象還存在;二是課堂效率低,形成課內(nèi)負擔輕課外負擔重的“怪”現(xiàn)象;三是學生厭學情緒嚴重,學困生多,學生差異大;四是教學模式的應用僅停留在“任務型”,對教學促進作用不大。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打好課堂四十五分鐘教學主陣地戰(zhàn),究竟怎樣改革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導學、自學、互學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重教師“教”輕學生“學”的做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讓學生去自學、去嘗試、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育學生作學習的主人,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