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慧
本次教學采用“自主研習”的教學理念,采用評點交流、朗讀、討論的教學方法?!断氡逼健肥抢仙岬囊黄Z言及其質(zhì)樸而內(nèi)蘊及其深厚的散文。教學設計主要是圍繞這三次對話展開的。三次對話,解決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完成對散文情感的體會和對語言的品味,另一個就是通過文本達到感受人與故鄉(xiāng)的人文主題的目的。前者是重點,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的延伸。這兩個問題的統(tǒng)一,實質(zhì)上就是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非指示性想北平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想
對于這樣的散文,首先,是要讓學生靜心研讀,再讓學生把自己的心得寫下來,然后和其他同學交流。這一步要完成的是對文章情感的體會和語言的品味。其次,要展開的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作者為什么那么愛北平,作者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篇文章的,等等,這是由文章本身自然就會聯(lián)想到的。所謂“知人論世”,了解作者以及寫作背景,對于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是有幫助的。最后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以期達到感受家園之思這一專題內(nèi)涵的效果。三次對話中需解決兩個問題,考慮到課文內(nèi)容的淺易和學生課前的充分自學,學習本文只安排1個課時。
二、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把北京城看成一本古書,我們已經(jīng)接觸了許多位讀者,從汪曾祺的“胡同”到史鐵生的“地壇”到郁達夫的“秋天”,每個人都對北京有自己的一番品讀,而今天我們有走進另一位“哈姆萊特”的世界,老舍話北京(板書:課題“想北平”)。
(二)初讀課文,讀出自我情感
學生自由誦讀,“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并說初讀感受。首先是小組交流,然后教師隨機抽取不同組的三四個同學介紹,“用一句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教師基本準備:在文章的題目中,老舍用了一個“想”字,這個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的字眼,直截了當?shù)貙懥顺鰜?,可以猜想在文中,或許作者不僅要告訴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我們一同分享他對北平的愛。
(三)研個性化的內(nèi)容
本文選擇了哪些內(nèi)容?有什么個性化特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個性化特征?讓每人在略讀課文的過程中對這三個問題依次研習琢磨,并在點評欄上寫下相應的一些關(guān)鍵詞。
教師基本準備:
請①②③④組同學分別研究探討4、5、6段(其他組同學也可發(fā)表)。
問題:每段中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北平(環(huán)境、布局、物產(chǎn))的哪種特點?
1.第
一、二組發(fā)言……
師交流、點評:(參考)①“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感到寂苦。”
家是溫馨的,巴黎作為家會感到寂寞、苦惱。因為要么“太曠”,要么“太熱鬧”。
板書:“太曠”——寂寞;“太熱鬧”——苦惱。
②“使我能摸著——……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
用平平淡淡的語言描繪了城墻、水潭,水中蝌蚪,葦葉上的蜻蜓,卻營造出極濃的環(huán)境氛圍——安適。
板書:安適
③“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動中有靜?!?/p>
這句是講安適的北平中的熱鬧。全城會處于鬧和靜的和諧之中。老舍寫來,卻以“太極拳”作比,這一特征與北京“靜”中的“鬧”,確是非常相似。這一比既簡潔又顯得味道無窮。
板書:環(huán)境安靜溫和
2.第三組發(fā)言……
師交流、點評:(參考)“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使他們成為美景?!?/p>
倘若把北平面積縮減一半,而建筑還那么多。她還會那么美麗嗎?故宮三大殿還會在開闊中顯示出莊嚴氣勢嗎?北平的布置似乎懂得人們的心意。布局恰到好處。
——板書:人為之中顯出自然
3.第四組發(fā)言……師交流、點評:(參考)“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還不愧殺!”
兒化音中帶有很濃的京味,議論中帶著京味的俏皮、幽默,顯現(xiàn)出對北平物產(chǎn)的鐘愛,透射出了老舍對北平平民生活的眷戀。
板書:物產(chǎn)豐富可愛
教師小結(jié):這樣的北平,這樣的故鄉(xiāng)能不讓人眷戀,想念嗎?
4.研個性化的語言
作者在寫這些個性化內(nèi)容的時候,運用了哪些語言?有什么個性化特征?讓每人在選擇性閱讀的過程中研究學習,精心概括,并在點評欄上寫下相應的一些關(guān)鍵詞。
教師基本準備找出的句子大致有:
①第2節(jié):可是,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我無法用言語表達對母親的愛。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nèi)心表達出來。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
老舍特別愛自己的母親,是文壇佳話,他將北京比作自己的母親。類比手法寫出了他與故鄉(xiāng)親如母子的關(guān)系。
②第2節(jié):我所愛的北平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細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作者所表現(xiàn)的,是“我”和北京,“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融為一體,密不可分。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觀描寫,他不是在“寫”北京,而是在“想”北京。
③第3節(jié):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墒俏艺f不出來!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作者的性格是北平賦予的。作者與北平早已融為一體。
④第4節(jié):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巴黎,據(jù)我看,還太熱鬧。雖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短短幾句,文字不多,但寫景、狀物,營造氣氛,表現(xiàn)情感,都筆筆到位,如同天成。
教師小結(jié):評點其實是較隨意的一種記錄讀書心得的方法。它可以是對內(nèi)容情感的評價,可以是對語言表現(xiàn)形式的點評,當然也可以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評點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方法,更是一種讀書的習慣,希望以后同學們讀書時也堅持動筆。
(設計依據(jù)與目的:先讓學生對語言進行獨立閱讀和評點,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交流,意在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5.積累性美讀
全篇句句都美,句句有情。
例如:
①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北平的偉俊。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
②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氣;不在有好些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
6.總結(jié)學習收獲或?qū)W習感受
教師總結(jié):故鄉(xiāng)是將來我們要回望的家園,她是連接我們過去的紐帶。故鄉(xiāng)有我們生命的印記,我們對自己的故鄉(xiāng)總會自然地懷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
7.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課后發(fā)給學生《故都的秋》的文字稿。作為兩篇格調(diào)相似的散文,要求學生將《想北平》與《故都的秋》進行對比閱讀,從情感與寫法上分析其中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