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應用于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的效果分析

      2014-04-26 11:37:05黃樂輝劉娜娜陳瑜婷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年7期
      關鍵詞:內固定下肢關節(jié)

      黃樂輝 劉娜娜 陳瑜婷

      【摘要】 目的 探討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依據手術治療方法不同, 將其中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的60例患者標記為觀察組, 另28例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標記為對照組, 對比兩組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優(yōu)良率為8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6%,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的優(yōu)點是損傷小, 術后恢復快, 應用于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療效確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折;內固定;有限切開;下肢;關節(jié)

      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是指下肢關節(jié)骨結構的連續(xù)性完全或部分斷裂, 是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 經及時恰當的處理, 多數患者能恢復原來的功能[1, 2]。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間接暴力、積累性勞損三種, 其特有體征是骨折端移位患肢畸形、肢體異常活動、產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臨床上針對骨折情況一般采取復位、固定(包括內固定和外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基本治療恢復手段[3]。傷及關節(jié)面的骨折一般提倡通過手術治療達到解剖復位、恢復關節(jié)功能的目的。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能使骨折在達到準確復位和固定的同時, 減少軟組織創(chuàng)傷, 本文研究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的應用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患者, 皆根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確診[4]。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中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的60例患者標記為觀察組, 男39例, 女21例, 年齡21~79歲, 平均(51.3±6.9)歲, 另28例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標記為對照組, 男18例, 女10例, 年齡20~78歲, 平均(50.8±7.2)歲。兩組均為閉合性骨折患者, 其中股骨轉子間骨折32例, 股骨頸骨折16例, 股骨遠端骨折11例, 脛骨遠端骨折13例, 脛骨近端骨折16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類型比例、身體狀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皆予抬高制動、冷敷等消腫治療, 在傷后一周以內確認患肢消腫后行手術治療, 采用硬膜外麻醉。觀察組:股骨轉子間、頸骨折采用牽引床閉合復位, 經皮克氏針定位后, 股骨頸骨折采用經皮空心螺釘固定, 股骨轉子間骨折則在大轉子上方作小切口后行近端鋼板固定;股骨遠端骨折在外側遠端縱形有限切開后, 用克氏針臨時固定, 再由遠向近通過皮膚肌肉下、骨膜外隧道置入鋼板, 經皮螺釘固定;脛骨近端骨折于外側或內側、脛骨遠端骨折于前側或內側入路有限切開, 需復位者則暴露骨折處, 然后經皮下隧道插入解剖鋼板, 用定位固定器保持鋼板和骨折部位的緊密, 經皮置入螺釘固定。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術, 采用正常切口切開, 完全暴露骨折端, 進行全厚皮瓣分離, 切開關節(jié)囊, 用螺釘、鋼板對骨折塊進行內固定。術后兩組患者皆應用抗生素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傷口常規(guī)換藥;患者皆于第3天開始進行不負重功能鍛煉, 股骨轉子間、頸骨折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 但在骨性愈合前應避免患側側臥、盤腿和早期負重;股骨遠端骨折和脛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持續(xù)被動運動屈伸關節(jié), 骨質疏松患者可適當推遲功能鍛煉時間;脛骨遠端骨折主要是針對踝關節(jié)功能進行恢復鍛煉, 防止關節(jié)內粘連和關節(jié)僵硬。所有患者均定期進行影像檢查, 直至骨折愈合, 指導患者逐漸增進功能鍛煉, 直至可以完全負重。

      1. 3 療效觀察[5]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6個月對疼痛情況、功能恢復、運動情況和手術局部外觀等方面進行評分。股骨轉子間、頸骨骨折按Sanders等推薦的創(chuàng)傷性髖關節(jié)等級評分, 優(yōu):55~60分, 良:45~54分, 可:35~44分, 差:<35分, 股骨遠端、脛骨近端骨折根據HSS膝關節(jié)臨床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分, 優(yōu):80~100分、良:70~79分、可:60~69分、差:<59分, 脛骨遠端骨折按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分, 優(yōu):90~100分, 良:78~89分, 可:50~74分, 差:<50分。療效判定標準包括[6] ①優(yōu):無疼痛, 行走正常, 恢復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評分等級為優(yōu);②良:行走正常, 但有輕微的疼痛等臨床癥狀, 可進行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評分等級為良;③中:患肢臨床癥狀明顯, 有較明顯的疼痛或跛行, 體力勞動受限, 功能評分等級為可;④差: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作息時間, 需扶拐行走, 或出現嚴重術后感染、并發(fā)癥, 功能評分等級為差。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顯示, 觀察組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優(yōu)良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優(yōu)良率67.86%,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觀察組出現1例(1.67%)切口愈合不良, 對照組出現3例(10.71%)。

      3 討論

      下肢骨折累及關節(jié)面是一種嚴重而又復雜的創(chuàng)傷[7], 其治療和愈后的關鍵在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內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骨科術式, 其優(yōu)點是可以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復位, 有利于恢復期的功能鍛煉, 減少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 但傳統(tǒng)內固定術需要廣泛的傷口暴露, 損傷大, 術后易引起切口裂開、淺表或深部感染、皮瓣壞死、骨髓炎、關節(jié)障礙等并發(fā)癥。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的手術治療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促進骨折愈合, 恢復下肢、關節(jié)功能, 減少骨折對患者生活、工作的影響。有限切開內固定并非所謂的“微創(chuàng)內固定”, 是指在保證不影響骨折復位與固定的前提下, 選擇盡可能小切口進行手術, 手術中不可過分追求保護骨膜, 否則不但不能清除嵌插的組織, 還會導致骨折端接觸面積減少, 影響骨折愈合。該術式在強調有限切開的同時還強調利用“內支架”概念進行骨折固定, 其方法是應用適當的鋼板或螺釘對骨折關節(jié)面進行對合, 主要是利用穿皮技術將接骨板于皮下或肌肉下插入, 在盡可能不暴露骨折區(qū)的情況下以較少的螺釘固定骨折部位[8]。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具有切口小, 手術時間短, 出血少, 術后愈合時間短的優(yōu)點, 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骨折端血供, 具有顯著的生物學優(yōu)勢, 能有效減少傷口的并發(fā)癥和感染率。本文對比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應用療效, 觀察組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優(yōu)良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優(yōu)良率67.86%(P<0.05)。

      綜上所述,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 在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jié)面對合關系的同時, 能將手術并發(fā)癥的風險降到最低, 是一種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的良好手術方法,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仰義,杜俊鋒,余春華,等.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3,18(3):396-397.

      [2] 曾繁云,王述華,賴曉榕,等.有限切開+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1,14(6):724.

      [3] 謝曄,董啟榕,徐又佳,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治療方法的選擇.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2,28(5):392-396.

      [4] 李騰鵬,田宏濤,劉靜.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2,15(5):580.

      [5] Wolinsky P, Lee M. The distal approach for anterolateral plate fixation of tibia:an anatomic study. J OrthoPTrauma, 2008, 22(6): 404-407.

      [6] 邱南海,邱東海.傳統(tǒng)內固定與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置入治療復雜性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92例回顧性分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8,12(52):10363-10366.

      [7] 郭世明,丁真奇,洪加源,等.3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骨傷, 2012,25(6):474-477.

      [8] 陳惠國,周燁,梁海萍.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 臨床骨科雜志, 2007,10(5):470-47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依據手術治療方法不同, 將其中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的60例患者標記為觀察組, 另28例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標記為對照組, 對比兩組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優(yōu)良率為8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6%,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的優(yōu)點是損傷小, 術后恢復快, 應用于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療效確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折;內固定;有限切開;下肢;關節(jié)

      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是指下肢關節(jié)骨結構的連續(xù)性完全或部分斷裂, 是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 經及時恰當的處理, 多數患者能恢復原來的功能[1, 2]。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間接暴力、積累性勞損三種, 其特有體征是骨折端移位患肢畸形、肢體異?;顒印a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臨床上針對骨折情況一般采取復位、固定(包括內固定和外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基本治療恢復手段[3]。傷及關節(jié)面的骨折一般提倡通過手術治療達到解剖復位、恢復關節(jié)功能的目的。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能使骨折在達到準確復位和固定的同時, 減少軟組織創(chuàng)傷, 本文研究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的應用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患者, 皆根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確診[4]。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中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的60例患者標記為觀察組, 男39例, 女21例, 年齡21~79歲, 平均(51.3±6.9)歲, 另28例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標記為對照組, 男18例, 女10例, 年齡20~78歲, 平均(50.8±7.2)歲。兩組均為閉合性骨折患者, 其中股骨轉子間骨折32例, 股骨頸骨折16例, 股骨遠端骨折11例, 脛骨遠端骨折13例, 脛骨近端骨折16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類型比例、身體狀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皆予抬高制動、冷敷等消腫治療, 在傷后一周以內確認患肢消腫后行手術治療, 采用硬膜外麻醉。觀察組:股骨轉子間、頸骨折采用牽引床閉合復位, 經皮克氏針定位后, 股骨頸骨折采用經皮空心螺釘固定, 股骨轉子間骨折則在大轉子上方作小切口后行近端鋼板固定;股骨遠端骨折在外側遠端縱形有限切開后, 用克氏針臨時固定, 再由遠向近通過皮膚肌肉下、骨膜外隧道置入鋼板, 經皮螺釘固定;脛骨近端骨折于外側或內側、脛骨遠端骨折于前側或內側入路有限切開, 需復位者則暴露骨折處, 然后經皮下隧道插入解剖鋼板, 用定位固定器保持鋼板和骨折部位的緊密, 經皮置入螺釘固定。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術, 采用正常切口切開, 完全暴露骨折端, 進行全厚皮瓣分離, 切開關節(jié)囊, 用螺釘、鋼板對骨折塊進行內固定。術后兩組患者皆應用抗生素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傷口常規(guī)換藥;患者皆于第3天開始進行不負重功能鍛煉, 股骨轉子間、頸骨折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 但在骨性愈合前應避免患側側臥、盤腿和早期負重;股骨遠端骨折和脛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持續(xù)被動運動屈伸關節(jié), 骨質疏松患者可適當推遲功能鍛煉時間;脛骨遠端骨折主要是針對踝關節(jié)功能進行恢復鍛煉, 防止關節(jié)內粘連和關節(jié)僵硬。所有患者均定期進行影像檢查, 直至骨折愈合, 指導患者逐漸增進功能鍛煉, 直至可以完全負重。

      1. 3 療效觀察[5]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6個月對疼痛情況、功能恢復、運動情況和手術局部外觀等方面進行評分。股骨轉子間、頸骨骨折按Sanders等推薦的創(chuàng)傷性髖關節(jié)等級評分, 優(yōu):55~60分, 良:45~54分, 可:35~44分, 差:<35分, 股骨遠端、脛骨近端骨折根據HSS膝關節(jié)臨床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分, 優(yōu):80~100分、良:70~79分、可:60~69分、差:<59分, 脛骨遠端骨折按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分, 優(yōu):90~100分, 良:78~89分, 可:50~74分, 差:<50分。療效判定標準包括[6] ①優(yōu):無疼痛, 行走正常, 恢復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評分等級為優(yōu);②良:行走正常, 但有輕微的疼痛等臨床癥狀, 可進行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評分等級為良;③中:患肢臨床癥狀明顯, 有較明顯的疼痛或跛行, 體力勞動受限, 功能評分等級為可;④差: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作息時間, 需扶拐行走, 或出現嚴重術后感染、并發(fā)癥, 功能評分等級為差。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顯示, 觀察組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優(yōu)良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優(yōu)良率67.86%,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觀察組出現1例(1.67%)切口愈合不良, 對照組出現3例(10.71%)。

      3 討論

      下肢骨折累及關節(jié)面是一種嚴重而又復雜的創(chuàng)傷[7], 其治療和愈后的關鍵在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內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骨科術式, 其優(yōu)點是可以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復位, 有利于恢復期的功能鍛煉, 減少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 但傳統(tǒng)內固定術需要廣泛的傷口暴露, 損傷大, 術后易引起切口裂開、淺表或深部感染、皮瓣壞死、骨髓炎、關節(jié)障礙等并發(fā)癥。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的手術治療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促進骨折愈合, 恢復下肢、關節(jié)功能, 減少骨折對患者生活、工作的影響。有限切開內固定并非所謂的“微創(chuàng)內固定”, 是指在保證不影響骨折復位與固定的前提下, 選擇盡可能小切口進行手術, 手術中不可過分追求保護骨膜, 否則不但不能清除嵌插的組織, 還會導致骨折端接觸面積減少, 影響骨折愈合。該術式在強調有限切開的同時還強調利用“內支架”概念進行骨折固定, 其方法是應用適當的鋼板或螺釘對骨折關節(jié)面進行對合, 主要是利用穿皮技術將接骨板于皮下或肌肉下插入, 在盡可能不暴露骨折區(qū)的情況下以較少的螺釘固定骨折部位[8]。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具有切口小, 手術時間短, 出血少, 術后愈合時間短的優(yōu)點, 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骨折端血供, 具有顯著的生物學優(yōu)勢, 能有效減少傷口的并發(fā)癥和感染率。本文對比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應用療效, 觀察組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優(yōu)良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優(yōu)良率67.86%(P<0.05)。

      綜上所述,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 在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jié)面對合關系的同時, 能將手術并發(fā)癥的風險降到最低, 是一種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的良好手術方法,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仰義,杜俊鋒,余春華,等.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3,18(3):396-397.

      [2] 曾繁云,王述華,賴曉榕,等.有限切開+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1,14(6):724.

      [3] 謝曄,董啟榕,徐又佳,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治療方法的選擇.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2,28(5):392-396.

      [4] 李騰鵬,田宏濤,劉靜.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2,15(5):580.

      [5] Wolinsky P, Lee M. The distal approach for anterolateral plate fixation of tibia:an anatomic study. J OrthoPTrauma, 2008, 22(6): 404-407.

      [6] 邱南海,邱東海.傳統(tǒng)內固定與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置入治療復雜性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92例回顧性分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8,12(52):10363-10366.

      [7] 郭世明,丁真奇,洪加源,等.3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骨傷, 2012,25(6):474-477.

      [8] 陳惠國,周燁,梁海萍.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 臨床骨科雜志, 2007,10(5):470-471.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依據手術治療方法不同, 將其中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的60例患者標記為觀察組, 另28例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標記為對照組, 對比兩組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的優(yōu)良率為8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7.86%,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的優(yōu)點是損傷小, 術后恢復快, 應用于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療效確切,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折;內固定;有限切開;下肢;關節(jié)

      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是指下肢關節(jié)骨結構的連續(xù)性完全或部分斷裂, 是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 經及時恰當的處理, 多數患者能恢復原來的功能[1, 2]。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間接暴力、積累性勞損三種, 其特有體征是骨折端移位患肢畸形、肢體異常活動、產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臨床上針對骨折情況一般采取復位、固定(包括內固定和外固定)、功能鍛煉這三個基本治療恢復手段[3]。傷及關節(jié)面的骨折一般提倡通過手術治療達到解剖復位、恢復關節(jié)功能的目的。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能使骨折在達到準確復位和固定的同時, 減少軟組織創(chuàng)傷, 本文研究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的應用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患者, 皆根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確診[4]。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將其中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的60例患者標記為觀察組, 男39例, 女21例, 年齡21~79歲, 平均(51.3±6.9)歲, 另28例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標記為對照組, 男18例, 女10例, 年齡20~78歲, 平均(50.8±7.2)歲。兩組均為閉合性骨折患者, 其中股骨轉子間骨折32例, 股骨頸骨折16例, 股骨遠端骨折11例, 脛骨遠端骨折13例, 脛骨近端骨折16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類型比例、身體狀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皆予抬高制動、冷敷等消腫治療, 在傷后一周以內確認患肢消腫后行手術治療, 采用硬膜外麻醉。觀察組:股骨轉子間、頸骨折采用牽引床閉合復位, 經皮克氏針定位后, 股骨頸骨折采用經皮空心螺釘固定, 股骨轉子間骨折則在大轉子上方作小切口后行近端鋼板固定;股骨遠端骨折在外側遠端縱形有限切開后, 用克氏針臨時固定, 再由遠向近通過皮膚肌肉下、骨膜外隧道置入鋼板, 經皮螺釘固定;脛骨近端骨折于外側或內側、脛骨遠端骨折于前側或內側入路有限切開, 需復位者則暴露骨折處, 然后經皮下隧道插入解剖鋼板, 用定位固定器保持鋼板和骨折部位的緊密, 經皮置入螺釘固定。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術, 采用正常切口切開, 完全暴露骨折端, 進行全厚皮瓣分離, 切開關節(jié)囊, 用螺釘、鋼板對骨折塊進行內固定。術后兩組患者皆應用抗生素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傷口常規(guī)換藥;患者皆于第3天開始進行不負重功能鍛煉, 股骨轉子間、頸骨折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 但在骨性愈合前應避免患側側臥、盤腿和早期負重;股骨遠端骨折和脛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持續(xù)被動運動屈伸關節(jié), 骨質疏松患者可適當推遲功能鍛煉時間;脛骨遠端骨折主要是針對踝關節(jié)功能進行恢復鍛煉, 防止關節(jié)內粘連和關節(jié)僵硬。所有患者均定期進行影像檢查, 直至骨折愈合, 指導患者逐漸增進功能鍛煉, 直至可以完全負重。

      1. 3 療效觀察[5] 兩組患者均于術后6個月對疼痛情況、功能恢復、運動情況和手術局部外觀等方面進行評分。股骨轉子間、頸骨骨折按Sanders等推薦的創(chuàng)傷性髖關節(jié)等級評分, 優(yōu):55~60分, 良:45~54分, 可:35~44分, 差:<35分, 股骨遠端、脛骨近端骨折根據HSS膝關節(jié)臨床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分, 優(yōu):80~100分、良:70~79分、可:60~69分、差:<59分, 脛骨遠端骨折按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分, 優(yōu):90~100分, 良:78~89分, 可:50~74分, 差:<50分。療效判定標準包括[6] ①優(yōu):無疼痛, 行走正常, 恢復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評分等級為優(yōu);②良:行走正常, 但有輕微的疼痛等臨床癥狀, 可進行正常生活、工作, 功能評分等級為良;③中:患肢臨床癥狀明顯, 有較明顯的疼痛或跛行, 體力勞動受限, 功能評分等級為可;④差: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作息時間, 需扶拐行走, 或出現嚴重術后感染、并發(fā)癥, 功能評分等級為差。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顯示, 觀察組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優(yōu)良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優(yōu)良率67.86%, 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觀察組出現1例(1.67%)切口愈合不良, 對照組出現3例(10.71%)。

      3 討論

      下肢骨折累及關節(jié)面是一種嚴重而又復雜的創(chuàng)傷[7], 其治療和愈后的關鍵在于手術方式的選擇。內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骨科術式, 其優(yōu)點是可以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復位, 有利于恢復期的功能鍛煉, 減少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 但傳統(tǒng)內固定術需要廣泛的傷口暴露, 損傷大, 術后易引起切口裂開、淺表或深部感染、皮瓣壞死、骨髓炎、關節(jié)障礙等并發(fā)癥。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的手術治療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促進骨折愈合, 恢復下肢、關節(jié)功能, 減少骨折對患者生活、工作的影響。有限切開內固定并非所謂的“微創(chuàng)內固定”, 是指在保證不影響骨折復位與固定的前提下, 選擇盡可能小切口進行手術, 手術中不可過分追求保護骨膜, 否則不但不能清除嵌插的組織, 還會導致骨折端接觸面積減少, 影響骨折愈合。該術式在強調有限切開的同時還強調利用“內支架”概念進行骨折固定, 其方法是應用適當的鋼板或螺釘對骨折關節(jié)面進行對合, 主要是利用穿皮技術將接骨板于皮下或肌肉下插入, 在盡可能不暴露骨折區(qū)的情況下以較少的螺釘固定骨折部位[8]。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具有切口小, 手術時間短, 出血少, 術后愈合時間短的優(yōu)點, 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骨折端血供, 具有顯著的生物學優(yōu)勢, 能有效減少傷口的并發(fā)癥和感染率。本文對比兩種內固定方法的應用療效, 觀察組采用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治療優(yōu)良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內固定手術治療的優(yōu)良率67.86%(P<0.05)。

      綜上所述, 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 在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jié)面對合關系的同時, 能將手術并發(fā)癥的風險降到最低, 是一種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的良好手術方法,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仰義,杜俊鋒,余春華,等.有限切開內固定技術在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手術中的應用.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3,18(3):396-397.

      [2] 曾繁云,王述華,賴曉榕,等.有限切開+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1,14(6):724.

      [3] 謝曄,董啟榕,徐又佳,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治療方法的選擇.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2,28(5):392-396.

      [4] 李騰鵬,田宏濤,劉靜.有限切開復位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粉碎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2,15(5):580.

      [5] Wolinsky P, Lee M. The distal approach for anterolateral plate fixation of tibia:an anatomic study. J OrthoPTrauma, 2008, 22(6): 404-407.

      [6] 邱南海,邱東海.傳統(tǒng)內固定與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置入治療復雜性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92例回顧性分析.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2008,12(52):10363-10366.

      [7] 郭世明,丁真奇,洪加源,等.3種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骨傷, 2012,25(6):474-477.

      [8] 陳惠國,周燁,梁海萍.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下肢圍關節(jié)骨折. 臨床骨科雜志, 2007,10(5):470-471.endprint

      猜你喜歡
      內固定下肢關節(jié)
      中西醫(y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用跟骨解剖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跟骨骨折合并跟距關節(jié)及跟骰關節(jié)損傷的效果探討
      內、外固定聯(lián)合治療不穩(wěn)定性骨盆骨折療效觀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的效果分析
      可膨脹髓內釘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療效分析
      頸后路非融合寰樞椎內固定技術治療Anderson Ⅲ型齒突骨折的臨床研究
      miRNA-140、MMP-3在OA關節(jié)滑液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給手指“松關節(jié)”為何會發(fā)出聲響
      桃园县| 合川市| 梅河口市| 奉贤区| 印江| 广宗县| 武川县| 高要市| 老河口市| 旬邑县| 大连市| 大邑县| 灵寿县| 玉环县| 海南省| 岳普湖县| 和平区| 穆棱市| 抚顺县| 建宁县| 团风县| 东兰县| 灌阳县| 达州市| 玛多县| 江安县| 赫章县| 闻喜县| 霍林郭勒市| 南通市| 呼和浩特市| 麻城市| 余干县| 晋中市| 舟曲县| 昆山市| 景德镇市| 绍兴市| 古交市| 丘北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