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燕
摘 要:英語探究性學習遵循了語言習得規(guī)律,體現(xiàn)了英語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jié)合的特點。把探究性教學應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符合教學規(guī)律,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英語閱讀;閱讀策略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教學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學模式,其中五E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最多。它的名稱根據(jù)五個首字母得來,分別代表了探究學習五個緊密相連的階段,分別是吸引(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加工(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給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發(fā)
1.設計閱讀教學活動,關注學生對語篇層次上的理解
設計探究式英語閱讀教學應該關注學生對語篇層次意義上的把握和理解,訓練學生分析、推斷等閱讀理解必須具備的思維能力,以及增強學生對有關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在pre-reading階段——對應于Engagement,設計有效的閱讀教學導入,明確本次閱讀探究的任務。通過巧妙設問或創(chuàng)設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的主題。在during-reading階段,教師應靈活處理預設和課堂活動的生成性,預測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但又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課堂活動是動態(tài)、生成的,總會有一些情況無法預料,教師應根據(jù)課堂活動的進展狀況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計劃。該階段相當于五E模式中的Exploration,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三階段。在post-reading階段——對應于五E模式中的Evaluation,設計靈活多樣、不同層次的問題供學生選擇討論和回答。
2.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
在探究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根據(jù)教師提出的任務,通過個人學習或集體討論等途徑,學生深入探討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形成新的問題,有新的疑惑,這都有待于他們自己或在同伴、老師的幫助下解決。教師的角色只是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參與協(xié)作者,學生才是問題的洞察者、能動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動的探究者。探究閱讀的順利完成有賴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將閱讀策略訓練滲透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一些閱讀技巧和策略方面的實例講解。如根據(jù)上下文推測單詞或句子的意思,略讀,查讀,識別指代關系等,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閱讀心理、激發(fā)他們積極的閱讀情感。
3.注重提問的多面性、層次性
英語閱讀教學除了對課文字面意思的表層理解外,還應包括借助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判斷和推理性的理解。故在探究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基于閱讀材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或設計多面性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學習個體,自身所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等也有一定差異,這就決定了他們自己對文章知識理解建構程度的不同。教師在探究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問、因生施問,使得每位學生都會各有所思,激發(fā)、調(diào)動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和動力。提問的層次性是指教師的提問應由表及里、由外向內(nèi)有層次有針對性的提問。教師適時有層次的追問可幫助引導學生進行深一步的閱讀(read between lines),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讀懂文章字里行間的隱含意義。
4.課內(nèi)外結(jié)合,學以致用
針對學生閱讀面狹窄,閱讀素材不廣,加之閱讀課時的有限,教師只在課堂上訓練學生探究學習遠遠不夠。這就需要我們課內(nèi)外結(jié)合,將學生在課堂內(nèi)習得的探究意識運用到課外的閱讀活動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師探究教學的指引下,學生逐步習得了閱讀技巧和策略,逐步掌握了探究學習的方法,在運用到課外的閱讀活動中,不僅強化并內(nèi)化了探究學習,使得學生的閱讀面得以提升。同時,學生們還可以收獲到閱讀的樂趣。如人教版高二No Boundaries一課,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閱讀Helen Keller的Three Days To See.這樣的閱讀材料與課文的關聯(lián)性較高,放在課前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課內(nèi)的閱讀活動,放在課后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張慶宗.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M].北京:外語教育學研究出版社,2011.
[2]李維.英語探究性學習探索[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6).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