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徐錦 劉德蜜 何瑤 饒茜 王婭
隨著日益增長的生活水平及不斷提高的醫(yī)療水平,人們通過整形來改變自己的容貌。但在整形美容受術者的人群中,有83.5%的人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1]。由于受術者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生活環(huán)境、職業(yè)、年齡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心理特點又不同,現(xiàn)將我院燒傷整形外科2013年1~11月眼部整形受術者82例進行分組,根據(jù)不同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對策,比較兩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3年1~11月燒傷整形外科82例眼部整形受術者。其中初中10人,高中14人,中專5人,大學53人;未婚36人,已婚35人,離異11人;學生15人,農(nóng)民12人,職業(yè)女性45人(事業(yè)單位人員、公務員等),其他10人;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29.1歲。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調查工具采用由Derogatis1973年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2]。該問卷由王征宇等人于20世紀80年代將其引入我國并翻譯成漢語[3]。此量表使用簡便,測查角度全面,廣泛用于心理測量,是目前我國使用最多的一種檢測心理健康狀況的量表。本量表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等9個因子,采用1~5級評分計算各因子得分,分別記1=?jīng)]有,2=很輕,3=中等,4=偏重,5=嚴重。
1.2.2 分組:將82例受術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41人。調查者在術前(以下稱干預前)及12周末(以下稱干預后)以問卷調查方式,按統(tǒng)一調查程序,要求受術者規(guī)定時間內按照指導完成答卷,當場收回。
1.2.3 心理干預方法:兩組在術前均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由調查者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心理干預,每次50~60min,每周1次,連續(xù)12周,采取一對一服務。干預內容:①支持心理干預: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耐心傾聽,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消除陌生感,對受術者心中的疑慮逐一解答;②心理疏導:讓受術者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所承受的壓力及內心需求,把自己的期望值調整到自己能力相適當?shù)某潭?。引導受術者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感,以緩解精神壓力;③放松療法:指導并協(xié)助受術者進行放松訓練,主要采用深呼吸訓練、傾聽音樂法及漸進松弛法等進行心理放松,可反復訓練,學會對自身生理活動和對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從而改善心身癥狀[4];④認知干預:糾正錯誤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消除疑慮和擔擾。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上?;菡\咨詢軟件,成人心理測驗系統(tǒng)5.0版進行分析,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根據(jù)不同心理類型給82例受術者進行分類, 見表1。
2.2 兩組眼部整形受術者術前SCL-90各因子得分情況見表2:82例受術者中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偏執(zhí)等因子得分較高。表2顯示,術前干預組與對照組得分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兩組眼部整形術12周SCL-90各因子得分情況表3顯示,干預組在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3.1由表1可見,根據(jù)受術者的職業(yè)、教育背景、經(jīng)濟收入、家庭情況、審美觀、就診的目的與動機,進行初步評估。并根據(jù)受術者的求美動機、外貌期待類型、心理狀態(tài)、分為正常求美型、情感受挫型、期望值過高型[5]。
3.2 受術者心理健康基本狀況:①正常求美型:此類受術者在調查過程中表現(xiàn)出心理機制成熟,能夠擺正心態(tài),希望通過手術來彌補不足與缺陷,提出的要求符合大眾審美要求,受術者一般表現(xiàn)為術前焦慮、恐懼等心理。針對此類受術者,心理干預主要采取心理支持+放松療法,其它干預措施為輔。此類受術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好,通過與受術者持續(xù)真誠的溝通,教會受術者放松療法技巧,讓受術者緩解術前焦慮、恐懼心理;②情緒受挫型:此類受術者大多是因戀愛、婚姻、工作中經(jīng)歷過挫折。受術者表現(xiàn)為焦慮、憂郁、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心理。針對此類受術者,心理干預主要采取心理支持+心理疏導,其它干預措施為輔。此類受術者動機往往是為了挽救某種關系,所以要尊重患者的穩(wěn)私權[6]。正確引導受術者找出問題的根源,正確面對生活,逐步從痛苦中走出來,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③期望值過高型:此類受術者大多有自戀傾向或者是完美主義者,對手術抱有太大的希望,受術者表現(xiàn)為軀體化、強迫、焦慮、偏執(zhí)、人際關系敏感、甚至精神病性等心理。針對此類受術者,心理干預主要采取認識干預+心理疏導,其它干預措施為輔。此類受術者重點降低期望值,改變認識,讓其了解醫(yī)護人員并非“魔術師”,不能將一切丑陋變?yōu)槊利悾厮苊利惐仨氃谧陨項l件上進行,不能憑空捏造。
3.3 心理干預是一種適應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的新的治療手段[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各因子得分均較高,表明的確存在焦慮、憂郁、強迫、偏執(zhí)、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兩組對照組比較,術后對照組各因子雖有下降,但不明顯,經(jīng)過心理干預后,干預組各因子均有顯著降低,組間比較也明顯低于對照組,這充分證明了心理干預的有效性。
4對策
4.1 加強溝通,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做好宣教,并讓受術者共同參予手術設計,為其講解術前、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介紹手術的方法及麻醉方式,讓受術者做到心中有數(shù)。
4.2 調整情緒:講解手術的可行性、科學性、安全性,手術可能或只能達到的效果。引導受術者認識到手術只能局限于外貌美的改善,要實現(xiàn)圓滿的精神及社會生活還須內在美的完善。通過心理疏導,幫助受術者重塑認知結構,達到審美共識,消除不良情緒和心理感受,幫助受術者重塑自信,更好的融入社會[8]。
4.3 降低期望值:由于受術者對術后效果抱有過高的期望,術前應做好疏導工作,降低期望值。糾正受術者不切實際的幻想,科學與真實地宣傳整形的實際功效,改變醫(yī)學美容能將一切丑陋化為美麗的錯誤認知。了解受術者心理發(fā)展過程,對受術者進行心理分析,篩選適宜人群手術,如果不能糾正,寧可不做手術。
4.4 保護隱私:嚴格保守受術者談話的內容,不得對外公開受術者的姓名及個人隱私。尊重受術者人格。
4.5 提高醫(yī)務人員素質:護理人員要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培養(yǎng)自己道德情操和責任感,促進形成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業(yè)務技能,以健康、愉快、穩(wěn)定的情緒,正確的態(tài)度和飽滿的精力以及耐力去影響并幫助受術者解決心理問題,達到改善受術者不良心理,恢復健康的目的。多加強心理護理和溝通技巧的學習,經(jīng)常做實際案例討論,在工作中逐步提高[9]。
5討論
現(xiàn)代社會不僅是個快節(jié)奏、競爭發(fā)展的社會,且也是一個十分注重“個人形象”的社會。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大多數(shù)女性希望通過整形美容來改變外貌上先天的不足,但因個體受環(huán)境、職業(yè)、教育水平、年齡的影響,對審美的標準也不同,心理防御機能也有所不同??梢园l(fā)現(xiàn)受術者大多存在焦慮、憂郁、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強迫、偏執(zhí)等心理癥狀。受術者如果處于心理沖擊和危機狀態(tài),在沒有調試好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會大大增加手術的風險性,降低手術的耐受性[10]。術前針對受術者出現(xiàn)的心理狀況,通過安慰、宣泄、放松、鼓勵等方式進行心理干預,更好的發(fā)揮潛能改變心理應對防御機制,引導受術者重塑認知結構,建立自信心,不僅可以融入社會,更好的可以提高手術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馬如夢,郭樹忠,苗丹民,等.美容咨詢者與受術者個性差異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5,14(6):760.
[2]Dew A M,Sorra J J,Seghezzo M E.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ymptom Checkist 90(SCL-90)in an Argentin Bonicatto population sample[J].Soc Psychiatr Psychiatr Epidemiol,1997,32:332-338.
[3]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26(2)68-70.
[4]陳晶.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手術前后焦慮與抑郁調查及心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712.
[5]潘小林,時靜.美容整形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家庭護士,2008(2):153.
[6]王晶茹,張高坤,林英.女性乳房整形美容圍手術期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3):510.
[7]劉振英.綜合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2):1432.
[8]范世蓮,周菊華,季冬梅.重瞼受術者的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9,6(2):70.
[9]孫云霞,崔鳳英.心理護理在隆胸術后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9):1363-1364.
[10]張艷紅,王丹,張紅.整形美容患者行圍手術期心理干預護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2):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