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和平
【摘 要】長期以來,教學改革偏重于對教的研究,對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求學生掌握方法,科學方法是連接知識和能力的紐帶,掌握方法本身就是學習。
【關鍵詞】初中生 放電影 十步驟
在初中教了多年的課,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連基本的學習步驟都沒有掌握,為此,把多年來改進的教學步驟說出來,這些不是我獨創(chuàng)的,但有我獨到之處,實用。我是按一天的教學順序來論述的,針對的是在校全日制且有責任心的中學生,對于那些沒有責任心的學生,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和學習興趣,否則學生就難于用上這些方法。
第一步、強迫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去做):
什么是課前預習,不想多作解析,只給學生講清課前預習了和課前沒有預習的差別有多大,教師講的內容是歐姆定律,如果你課前沒有預習,你感覺就象有點瞎和聾,跟在老師的屁股后面跑,跑到哪里去了都不很清楚?有責任心的學生肯定會強迫自己去跟蹤老師,由于課前沒有預習,不知道老師下一步跑到哪里去?這樣跟蹤肯定會使神經(jīng)緊張,根據(jù)科學家的計算,人腦高度緊張的時候,消耗的能量就相當于一個20W的白熾燈泡,學生早上只吃那么點米粉或其他的,上半天要點四節(jié)課的燈泡,絕對受不了,這樣下去,學習效率大大下降!相反,如果課前預習了,老師走進課堂時,知道老師今天要講什么?心中有數(shù),講到我懂的地方,稍為聽一下,這時就比較輕松,講到我不懂的地方就認真聽,緊張一點,這樣上課有緊有松,就不會感到很累,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手拿30斤重的東西連續(xù)兩個小時,肯定受不了,改變一下,拿一分鐘后再休息一分鐘,就可以連續(xù)兩個小時。這就是課前預習與沒有預習的差別!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一般強迫學生課前預習,上課之前再看書幾分鐘,讓學生再回憶整理一下先前預習的內容。到什么檔次才可以稱為課前預習了,至少要把握章節(jié)的中心大意,那些地方懂了,那些地方?jīng)]懂,能分清主次,明白基本概念,達到這個擋次才能說是課前預習了,課前預習是高效學習的核心步驟。
第二步、要求學生上課敢于提問:
上課前叫學生提問,要收集學生懂了與不懂這些信息,便于講課,作為學生就要敢于說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鍛煉口才和膽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直立,態(tài)度自然,說話有條理,音量適中。培養(yǎng)學生做人的基礎,總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提高能力。
第三步、培養(yǎng)學生聽課和作筆記的本領:
講課時一定要學生聽,達到互動,學生上課時會遇到作筆記與聽課爭時間的問題,這是注意力的分配問題,原則上要先認真聽,聽懂,再壓縮成少量的話寫到本子上,這樣作的筆記才有意義,有的學生老師講一句他就寫一句,變成復印機,那就麻煩。
第四步、在課內作總結同時要求學生作總結:
經(jīng)常這樣做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接近下課時要求學生先總結一下再與老師的進行對比,這樣就能很好讓學生地把握要點,對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
第五步、布置好作業(yè)要求學生明白目的:
對學生講清布置的作業(yè)題是考查什么?考查那個方面的能力?要形成什么技能?要求學生要明白。一般來說上新課后布置的作業(yè)數(shù)量就是幾個題以下,而且是基礎題多。
第六步、下課后的十分鐘的處理:
要求學生下課后的一到三分鐘迅速把老師講課內容“放電影”,沒有印象要立即暗示自己補課,余下來的時間當然要休息好,下課后的這個“放電影”很重要,可以決定這節(jié)課能否有收獲?決定你能否考重點高中,心理學研究得下課后的幾分鐘是最容易忘卻所學的。
第七步、中午休息的安排:
多數(shù)學生吃了中餐后就是閑,其實要想學點東西,就不能閑,中餐后在校園里走走,進宿舍里不要講話,坐在床上或躺在床上冷靜頭腦“放電影”。要把今天老師講的內容,那些地方想不起來,還有那些地方不理解,對想不起來的內容還要用一個小的日記本登記起來,好到晚上去補,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有的學生覺得麻煩,讀書是一件大事,這點麻煩算得什么?爸媽在家種田不麻煩嗎?種田幾十道工序。
第八步、晚餐后的散步:
學生晚餐后一般是搞些衛(wèi)生工作,緊接著是散步,這也是學習時機,最適合的方法是討論式學習法,首先要找好對象,要找一個想讀書的同學為伴,兩個人邊走邊討論學習的內容,你為了要說服我,你的CPU要高速運行,我為了說服你,我的腦袋也要高速轉動,在這個過程中,就運用所學的知識,這種方式比單獨拿一本書去看的效果好多了,這步最為關鍵的是要找對人。
第九步、晚自習要做的事:
首先要明白晚自習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一是要完成當天的作業(yè),二是預習第二天的教材,好多學生說做作業(yè)都完不成,沒有時間去預習,其實完成作業(yè)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否則就是你前面的工作沒有做到位,老師在上新課布置的作業(yè)是最基礎的題目,數(shù)量不多。
第十步、就寢要做的工作:
好多學生一進宿舍就愛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浪費了時間,想學有所成,進宿舍就應該冷靜頭腦,躺或坐在床上,干什么?“放電影”,不過這個“放電影”與中午的就不同了,這個“放電影”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要對當天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條理化。第二就是要對自己在生活方面進行總結,今天明白了什么大道理,得到那些社會經(jīng)驗等等。但是有神經(jīng)衰弱癥病的學生是不能進行這步工作的。
到此要說明:不管一個多么難的知識點,學生在一天之內至少拜訪(接觸)這個知識點八遍有多,經(jīng)過這些過程之后,當天就應該要能記住了,也要能理解大部分了,不能說百分之百的理解,有的知識可能要到后面才能真正理解。但這樣學又沒有特別多花時間,學習的效率提高很多,這就是方法的力量。
后續(xù)步驟:要求學生三到四天之后選擇一小段時間對近階段內所學的同一科目進行總結復習,前后聯(lián)系便于在大腦中形成知識點的豎向聯(lián)系,溫故知新。半個月左右對所學的知識再復習一下,橫向學習,擴大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以便形成更大的聯(lián)系。月末復習一遍,期中考試前復習一遍,期末考試前要對整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寒署假要學生在家中對所學的學習內容進一步進行復習和運用。經(jīng)過這些環(huán)節(jié),知識點就應該在腦袋里扎根了。
結論:此學習步驟是經(jīng)過實際應用的,切實可行的,此方法關鍵在落實,對于不同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調節(jié)時間的長短和節(jié)奏,以求最佳。
【參考文獻】
[1]《心理學與生活》(美)理查德(RichardJ.G) 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1
[2]徐學福. 探究學習就是創(chuàng)新學習. 人民教育,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