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東
【摘要】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強調(diào)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理念只有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才能取得實效。本文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實現(xiàn)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途徑。
【關鍵詞】實用性 趣味性 生活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78-01
一、研究的背景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然而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育觀以及“應試”目標的影響,我國中學化學教學發(fā)生了異化,表現(xiàn)在:重書本,輕化學與生活、社會、生態(tài)的聯(lián)系及影響;重知識認知,輕情感和意志培養(yǎng);重結論,輕科學思想、過程與方法;重應試解題,輕觀察、分析和解釋社會生活中實際化學現(xiàn)象與問題的能力等。
二、研究的意義
新課程強調(diào)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理念只有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才能取得實效。這個課題研究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實現(xiàn)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途徑。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內(nèi)容
1.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
2.授課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選用與化學概念、原理有密切聯(lián)系的實例,減少理論知識的枯燥感,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的研究。
4.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初步教學模式的摸索。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首先采用文獻法,通過對權威資料的查找運用,提高研究的理論指導和可行性。
2.接著采用實驗對比法,通過對學習水平接近的樣本的研究對比,分析初中化學課堂化帶給學生的快樂體驗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3.在研究實施過程中采用經(jīng)驗總結法,總結研究實踐中的經(jīng)驗,形成有價值的指導成果,指導學生的化學學習。
4.在實施過程中本著“理論指導——課堂實施——反思評價——總結過程性成果”的思路實行。
五、研究的過程
(一)通過文獻研究,尋找理論指導
通過理論研究,研究小組得到共識:在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推行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指導思想和模式。
(二)實驗對比,尋找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突破口
通過對教學實踐中的化學課堂生活化的實踐對比,通過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幾次階段測試和反饋,分析學生通過課堂生活化的學習,所得學習效果的優(yōu)劣。
六、研究成果分析
(一)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小組積累了一系列化學課堂生活化的實例,這些實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生的化學視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化學知識的熏陶,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樂趣,拓展了學生的化學視野。學生在學習化學中有種做實驗,設計實驗的沖動,凡事養(yǎng)成了用科學知識解釋的理念,而且有著自己的思考頭腦。
下面就摘取幾個課堂教學中的幾個典型課例,來分析初中化課堂生活化的好處。
1.溶液的配置
學生自己配置飽和食鹽水溶液,了解食鹽的溶解度,并且用生活中的物體體驗飽和食鹽水的密度,并進一步體會語文學習中《死海不死》的科學知識。
學生準備課堂實驗的物品有:100ml水,100克食鹽,一條體表光滑的肉蟲或一塊相當于小肉蟲的一小塊豬肉,天平、小燒杯、玻璃棒等。
教師提出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體會生活中用到的化學知識。
本次生活化課堂的目的有:
①把豬肉或小肉蟲分別投入清水和配置好的飽和食鹽水中,看它們的沉浮情況,比較它們浮力的不同。同時,學生親自動手,測量出食鹽的溶解度,從而直觀地得出食鹽的溶解度的印象。
②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死海不死》的科學知識,理解生活生產(chǎn)中的用濃食鹽水選種的原理。
③通過生活化課堂的設計,引導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能力。
2.石灰?guī)r的檢驗
(1)發(fā)動學生采集巖石標本
①動員學生采集當?shù)赜写硇缘膸r石一種或幾種,標本大小以豆粒大小為宜,記下采集的地點,初步判斷巖石的顏色、硬度,有條件的可以請教當?shù)啬觊L者巖石的名稱(俗名)。
②采集工具:小錘。
③采集的巖石標本一定要有代表性,為當?shù)氐囊环N常見巖石,可在巖石斷裂帶、開挖過的溝渠、石場附近等地采集。(注意安全,結伴或必要時需家長陪同。)
(2)檢驗
①檢驗方式可分為區(qū)域性檢驗,如哪個范圍的學生可以作為一個小組。
②檢驗用品:試管、稀鹽酸及滴管。
③檢驗方法:把巖石標本用小錘砸成玉米粒大小的小碎塊,裝入試管,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的就可能為石灰?guī)r,進一步檢驗可以用導管和澄清的石灰水。
3.氫氣燃燒并爆炸試驗(此實驗有相當?shù)奈kU性,提倡教師完成,講解實驗過程和事項即可,學生可以參與無危險性的準備工作。)
(1)實驗容器的制作
取一硬質(zhì)圓形塑料瓶(如農(nóng)夫果園果汁瓶等),截取上辦部分約250毫升容積。在塑料瓶蓋上開孔,輔助以酒精燈軟化,內(nèi)插一金屬管。金屬管和塑料瓶蓋的連接可以用塑料膜塞緊密封。金屬管的開口密封。用水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塑料瓶的切開端盡量平整,可以考慮打磨、燙平等。
(2)收集氫氣
①把廢玻璃用玻璃刀切割一塊蓋塑料瓶底的玻璃片(實驗室中一般無這么大的現(xiàn)成玻璃片)。
②因為要現(xiàn)收集現(xiàn)點燃,氫氣的量要足,收集滿與點燃間隔的時間要短,以防氫氣逸散。使用稀硫酸的濃度可稍大(但不可太大,硫酸濃度太大產(chǎn)生的氣體過于劇烈,容易濺出傷人)。
③為促進空氣對流,點燃氫氣前,可以把氫氣瓶底墊高一點,不能使瓶底緊貼桌面,使氣流不暢,影響氫氣燃燒(氫氣可能燒著燒著中途熄滅)。
④用排水法收集氫氣時,水珠可能堵塞金屬管,點燃不著氫氣時,可以用細紙卷導通金屬管。
⑤可用紙屏映襯來觀察氫氣燃燒的火焰顏色。
(3)做此實驗可一并做氫氣驗純實驗。(制造不純氫氣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敞口向上放置數(shù)秒,堵住試管口,即可得到不純氫氣,點燃發(fā)出爆鳴聲。)
這樣,通過一系列清濁變化,把一系列實驗串在一起,饒有興趣。
七、研究成果總結
經(jīng)過一系列的課題研究,課題小組共同收集整理的成果有:通過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實踐,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了顯著的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也有了大的改善。
教師在課題研究中也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課堂操作模式。即“備化學知識→ 備化學生活化 →備學生實驗→ 知識的整合”。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教育文集.http://www.jxteacher.com/swyw/column9367/ee466757-d01b-44cb-bdac-f03144f32545.html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76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