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洲
摘 要:初中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但是,目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良的學習習慣普遍存在,影響著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如何培養(yǎng)農村初中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研究的一個重點。
關鍵詞:智力;家庭因素;學習習慣
相比于城市學生,農村初中生智力并不低,但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卻不盡如人意。雖然學習成績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是作為學生,學習就是他們的天職,必須將學習作為考核學生的一項重要指標。農村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初中階段,課程的增多,知識的復雜,使大多數(shù)學生感覺到學習很吃力,因此,盡快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非常重要。
一、學習習慣的含義
習慣是一種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固定行為。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經常性和自動化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如課前預習、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認真聽講,學習中善于思考,按時完成作業(yè),自覺地復習功課;壞的學習習慣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如:上課時不聽講,課前課后不預習功課,經??荚囎鞅?,抄襲別人的作業(yè)等。
二、農村初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實際情況
本文通過對初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初中學生不會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沒有養(yǎng)成計劃性的學習習慣;二是學生不習慣在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三是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讀、寫、聽、說的習慣,這與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有關;四是在學習中不善于總結和做筆記,沒有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五是不善于用新華詞典等工具書,缺少課外閱讀的資料和閱讀的習慣;六是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兩耳不聽課堂事;七是學習懶散,不能夠獨立地完成作業(yè);八是不善于思考,甚至在學習中沒有思考的習慣。以上這些問題影響著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同時給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多的困難。
三、農村初中學生不良習慣的原因分析
1.學校教師方面的因素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的發(fā)育時期,青少年的思想不穩(wěn)定,容易被外部思想左右,在做事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督促學生搞好學習,才能達到學習的預期效果。農村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思想還處于應試教育的理念中,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也是能夠看得見的客觀標準。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成績,輕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足,從而使學生很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家庭因素
在市場經濟觀念的沖擊下,很多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或者親戚照顧。作為監(jiān)護人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朋友由于其文化水平比較低,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識,也由于隔代關系和親疏遠近的原因,在孩子的管理上主要放在“吃飽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會過問,順其自然,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最后學生在學習成績的壓力下產生懶惰的心理,甚至出現(xiàn)逃學或者退學的現(xiàn)象。
3.學生自身因素
由于計劃生育的嚴格實施,農村很多初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生活習慣,不愛勞動、怕吃苦、不愛動手,平時父母親的慣養(yǎng)使孩子形成霸道和懶散的心理,將家里的生活習慣帶到學校中去,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難養(yǎng)成。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培養(yǎng)初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小學時候就開始,這樣在進入初中時就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初中課程的學習。但是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大了培養(yǎng)的難度。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必須做到:
1.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yǎng)
學習要有成果必須有相應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各種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選擇和運用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的過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教學的好壞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成績上,所以,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在學習中指點學生如何掌握學習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懂得了課前預習、課中思考和課后復習等基本的學習路徑,
2.約束學生不良學習行為的形成
初中學生還處于青春發(fā)育時期,對各種誘惑的抵制力比較差,不能克制自己長久從事某種行為,因此,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學習制度約束學生是不可缺少的。學校要重視校規(guī)的實施,制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完善學校的各項管理,促使教師和學生認真執(zhí)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矯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初中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很多在小學時就已養(yǎng)成。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必須矯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即所謂“破舊立新”,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前提。因此,在每學年初一新生入學后,學校教師在教學上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矯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重視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矯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并使之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是自己堅強的意志、嚴格的要求、努力的實踐的結果。因此,教師必須在循循善誘、曉之以理的基礎上,啟動學生堅強的意志去努力實踐,克服困難,自覺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麗穎.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6).
[2]劉杰.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1(2).
[3]葉仁飛.培養(yǎng)農村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幾點建議[J].新課程:中學,2012(8).
|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