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華 覃彩玲 嚴紅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伴焦慮癥病人服藥依從性降壓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70例老年高血壓伴焦慮癥病人,隨機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給予藥物控制和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藥物控制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均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測評,8周后對比觀察兩組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果,探討其治療情況。結(jié)果:給予護理干預綜合治療后,觀察組高血壓患者在焦慮評分、服藥依從性、降壓效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對老年高血壓伴焦慮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綜合治療效果明顯,并且風險較小、安全可靠,在臨床上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guān)鍵詞】高血壓病;焦慮;服藥依從性;護理干預;降壓效果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927-02
血壓極易受不良情緒的影響,而焦慮是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焦慮不僅可導致原無高血壓的人群血壓升高,也能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急劇上升,而且還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導致高血壓病治療的預后和轉(zhuǎn)歸,因此臨床治療高血壓在降壓的同時,更需注意護理干預對情緒障礙的治療及依從性用藥,以此改善抗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我們對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情緒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綜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降壓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病區(qū)70例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情緒服藥依從性差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例資料符合2007年高血壓診治指南標準的高血壓的疾病診斷標準、服藥依從性差且焦慮自評分≥50分以上符合中國常模即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診斷為合并焦慮癥[1],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6例,血壓平均收縮壓162.9±7.4mmHg,舒張壓97.2±7.3mmHg,SAS評分平均57.3±5.7分。觀察組中男性20例,平均年齡67.5±13.4歲,女性16例,平均年齡65.0±11.7歲。對照組34例,血壓平均收縮壓163.6±6.3mmHg,舒張壓96.6±7.2mmHg,SAS評分平均56.1±4.2分。對照組中男性23例,平均年齡63.3±10.2歲,女性11例,平均年齡62.7±10.4歲。2組間性別、年齡、血壓值、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降壓藥物治療結(jié)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降壓藥物治療控制血壓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2組患者所采用的藥物控制相同,干預的時間為半年。采取護理干預的措施具體包括四個方面:(1)宣教高血壓防治知識,即由經(jīng)過培訓的護理人員定期對高血壓病人舉辦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講授高血壓防治知識;(2)宣教相關(guān)的健康知識,即通過設立高血壓健康宣傳欄以及發(fā)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向患者宣傳合理膳食、適量鍛煉、控制體重、心理平衡及戒煙知識;(3)提供定量鹽勺和戒煙戒酒藥物等適宜技術(shù);(4)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健康管理,一方面為對每名高血壓患者及時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包括《高血壓患者管理卡》和《高血壓患者隨訪卡》;另一方面要指導高血壓患者進行自我管理。
1.2.2 血壓測定 2組采用相同的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測量時間為上午9:10~10:00;在患者到達后讓患者休息10min后取坐位測量右肱動脈血壓;所有患者測量所用的血壓計相同,均為水銀柱式血壓計;所有患者均進行兩次血壓測量,然后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jié)果。
1.3 療效判定 本研究中,評價患者高血壓控制的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為:DBP下降>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30mmHg;有效為:DBP下降值<20mmHg,且下降至正常,或DBP下降值在5~10mmHg之間,或SBP下降值>20mmHg;無效為:沒有達到上述水平。顯效、有效的合計數(shù)為總有效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兩組治療8周后觀察組血壓水平改善情況、SAS評分、患者服藥依從性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P<0.01)。觀察組高血壓控制的總有效率為94.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3%,觀察組高血壓控制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
3 討論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首要危險因素,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高血壓患者約1.6億,與1991 年比較,患病率上升31%。目前,藥物治療是控制原發(fā)性高血壓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我國高血壓患者服藥率僅為24.7%,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者只占6.1%[2]。有文獻報道,高血壓患者的藥物依從狀況不容樂觀,僅有30% 的患者能完全依從醫(yī)囑服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堪憂[3]。高血壓的誘因有很多種,我們通常所了解的誘發(fā)高血壓的病因有飲食、生活習慣、外界環(huán)境、遺傳因素等。其中,有一種因素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這就是情緒。通常來說,血壓極易受不良情緒的影響,長期的焦慮、憂郁等一些負面情緒很容易引起高血壓,尤其是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影響較大。而焦慮是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焦慮不僅可導致原無高血壓的人群血壓升高,也能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急劇上升,而且還影響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導致高血壓病治療的預后和轉(zhuǎn)歸,因此臨床治療高血壓在降壓的同時,更需注意護理干預對情緒障礙的治療及依從性用藥,以此改善抗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在目前已有的規(guī)范化管理模式中,開展護理干預綜合治療,樹立正確的生活觀望和生活方式、改善不良情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結(jié)果充分證實,降壓藥物治療聯(lián)合護理干預,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病的病因,可以使高血壓患者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及早進行治療,幫助高血壓病人控制高血壓及相關(guān)危險因素特別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對血壓的影響,使焦慮情緒明顯改善,改變?nèi)罕姴唤】档纳钚袨楹惋嬍沉晳T,有利于預防、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生,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降壓效果較單純用藥結(jié)合常規(guī)護理明顯提高。因此,在臨床中注意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變化,把降壓藥物與心理護理干預結(jié)合起來對血壓的穩(wěn)定控制臨床意義重大,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岐梅,楊靜.高血壓病伴焦慮患者降壓治療體會[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2,41(8):819-820.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衛(wèi)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壓聯(lián)盟(中國),2005:2-4.
[3] 康立容.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研究[J].當代護士,2013,5月(中旬刊):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