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大學生應該樹立的理想信念觀:一是認真對待人生,通過社會實踐鍛煉人;二是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市場經濟的關系;三是珍惜時間,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 理想信念 教育途徑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184-01
理想信念是一種非常特殊的人類精神,它主宰人的內心,制約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它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對于個人優(yōu)秀品德的培育,對于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具有指引方向、動力支撐的重要作用。鄧小平同志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1]。習近平同志最近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2]。
一、理想信念的基本內涵
信念滲透了人們的認識、情感和意志,是經歷極其復雜的內化過程而形成的,因此,信念與其他觀念形式不同,信念“是由一個觀念或意象加上一種感到對的情感所構成的”[3]。堅定的信念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穩(wěn)定性,難以改變,成為支配人們行動持久的精神動力。
二、高職大學學生的理想信念現(xiàn)狀
當前,高職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xiàn)狀已經受到大多數(shù)人的關注。根據(jù)相關的調查顯示:當代高職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對祖國的前途十分關心,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是緊密相聯(lián)的。在生活和學習中,他們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愿望強烈。在思想政治方面,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而理想信念是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為了提高與鞏固高職大學生思想信念的教育,結合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內容,我校于2014年4月至6月面向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全體在校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現(xiàn)狀的深入調查。
此次調查共發(fā)放了6088份問卷,部分樣本存在缺失;男生所占比例為77.5%,女生為22.5%,黨員比例為1.7%,入黨積極分子比例為16.6%,共青團員比例為79.1%,群眾比例為2.6%,3.4%學生擔任院干部,4.2%的學生在自己所在院系擔任干部,21.4%的學生擔任班干部,還有71.1%的學生不是干部。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13級的學生占46.2%,12級學生占48.1%,11級學生占5.7%。由于調查時間是第二學期,我校采用的是2.5+0.5培養(yǎng)模式,大三學生基本都在單位進行實習,所以調查中大三的學生比例極少。所調查的6088名學生中,分別有1943、1670、788和1687名同學來自航空系、機械系、電子系與管理系,分別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31.9%、27.4%、12.9%和27.7%。問卷顯示,12%的同學會關注社會政治理想,18.2%的學生很注意道德理想,22.9%的同學注重生活理想,而有46.9%的同學擁有強大的職業(yè)理想[4]。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如果說在過去只要進行單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可以的話,那么現(xiàn)在必須幫助他們在多種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中進行比較、鑒別和選擇,通過他們自己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念,確立自己的信念。對于高職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三、培養(yǎng)高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徑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你若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5]。人生的目的性讓人擁有了價值,這是人和一般動物的最大區(qū)別。
確立高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爸井敶娓哌h”,高職大學生應該樹立這樣的理想信念觀呢?
(1)重視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堅持外部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自覺內化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
重視大學生的主導地位,其實質就是強調“以人為本”思想和科學管理的結合。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只有經過內化過程才能算是一個周期的完成,而內化過程正是學生自主發(fā)展、自主選擇、自主意識、自我評價發(fā)展變化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必須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意識地將學生作為理想信念教育的認知和發(fā)展主體,從他們的自身情況出發(fā)和實際需要出發(fā),挖掘發(fā)揮其潛能和能動性,引導他們從理想信念的他律轉變?yōu)槔硐胄拍畹淖月?,自覺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yǎng),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促進大學生更好地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共同理想信念內化為自己的主體意識,轉變?yōu)樽陨淼膬仍谛枰?/p>
(2)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科學選擇、綜合運用各類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路徑,及時解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也是一個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不斷結合的過程。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包括兩層涵義:首先,堅定的理想信念來源于科學的理論認知,發(fā)揮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的作用,通過理論灌輸使“中國夢”的理論體系深深植根于高校大學生的頭腦之中,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理想信念教育資源,可以使大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形成科學理論知識體系,保持清醒頭腦。其次,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各種有效途徑,精心做好與課堂教學相對應的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紅色網(wǎng)站建設等各方面工作,讓大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和路徑接受教育,堅定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3)加強大學生生活、學習環(huán)境建設,整合育人資源。
學校是高職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建設,都能夠起到重要的育人作用。應該說,校園文化的本質決定了它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而隨著西方各類社會思潮、價值觀念、文化思想不斷涌入大學校園,各種敵對勢力和反馬克思主義思潮加緊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一些大學生也深受影響。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設體現(xiàn)社會主義特色的校園文化,通過校報、??⑿@網(wǎng)絡、文化活動等校園特有載體的合理運用,正確評析錯誤觀點和言論,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校園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形成科學的理想信念。
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的合力,而來自不同地域、家庭,學生個體和學生群體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完全一樣,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他們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往往成為子女生活中一種隱形的思想行為模板,絕大多數(shù)高校學生都認為自己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父母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將決定一個人看問題的態(tài)度。所有加強家庭教育環(huán)境建設,整合家庭育人資源,也將有助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鞏固和強化。
總的來說,高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變動的,是在曲折中前進的。但是,應該在正確的引導下才能獲得合理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P63.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3月18日,第1版,P138.
[4]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2014.6.
[5]《名人名言》-歌德語錄,人民出版社,2011版,P22.
[6]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姜華.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
[8]秋石.革命理想高于天—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14.7.
作者簡介:
朱厚望(1963年9月-)男,湖南岳陽人,中共黨員,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