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娟
【摘 要】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培養(yǎng)人文精神。我主要采用看圖背、表演背、據意背、據時背和配樂背這五種方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多背,實現“量”的積累的。
【關鍵詞】巧背 看圖背 表演背 據意背 據時背 配樂背 量的積累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fā)。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培養(yǎng)人文精神。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多背,實現“量”的積累呢?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看圖背
古詩文的情境遠離學生的生活,描繪此情此景的圖畫是讓學生直觀再現情景的重要手段。指導古詩文誦讀可配上相應的圖畫。如: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有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败镙恰笔鞘裁??學生從來沒有見過,只知道:它是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的習俗,在重陽節(jié)大家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據說可以避邪消災。我用幻燈片出示茱萸,再現詩句的這種情景。再讓學生看圖朗讀和背誦。很快,學生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來。
二、表演背
學生在背誦古詩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會增進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與古詩文的情感產生共鳴。例如,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詞語時,我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瀑布的美麗壯觀和從高空落下的動態(tài)。得當的語氣和體態(tài)語加快了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在學習校本課程“經典古詩文”時,有一首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huán)法則來自比,表達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墒沁@深一層的意蘊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嘗試讓學生給詩句加入動作,雖然孩子的動作不是很嫻熟,但經過不斷的引導,學生邊做動作教師邊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寫作意圖,漸漸孩子就能入情入境的朗誦,一個個宛若真正的詩人一樣。后來學生在習作中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原來覺得老師讓我們背這些古詩文太枯燥,還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們又不是詩人,也不處在那個時代,讓我們硬性理解太難了??墒乾F在覺得越學越有趣,尤其是我們自己為古詩加動作,再配上音樂,詩意不僅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感覺自己就是詩人,太有成就感了?!?/p>
三、據意背
據意背是根據詩的內容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如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我在上語文課時會根據課文內容加入相應的詩。如在學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時,我就滲透詩中帶“花”的詩句,并找時間指導學生背誦積累。現在談“花”學生就會脫口吟誦出“花”的詩句來:如“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薄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薄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薄包S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薄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薄敖鑶柧萍液翁幱?,牧童遙指杏花村?!薄爸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薄按荷珴M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薄傲懵涑赡嗄胱鲏m,只有香如故?!钡?。學生在搖頭晃腦吟誦中領略到了各種花在詩中獨特的魅力。
在學習六年級下冊《山雨》一文時,我就滲透詩中帶“雨”的詩句并找時間指導學生背誦積累。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隨文學習中根據詩的內容進行分類背誦收效極好,我提出“播種理想、放飛希望”時,學生會背起“言志”的詩:《石灰吟》《無題》《墨梅》等;在學到“觀自然風光,游山水園林”的課文,學生會背起“寫景”的詩篇:《春詞》《西湖》《山行》《歸田園居》《敕勒歌》《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等;當老師說道“友情難忘、友誼天長地久”,他們背起了“送別”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樓送辛漸》等;每當我“勸勉同學努力,插翅飛翔”時,學生就會背《勸學》《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等;文中提到“為國擔憂,精忠報國”的人物時,學生們會想起“愛國”詩篇:《出塞》《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己亥雜詩》……引導學生據意背能促使他們分類清,背得多,同時讓學生從古詩文中汲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用古詩文的精華來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世界。
四、據時背
據時背是根據古詩文所反映的時令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我和學生們每年都會復習以前積累的時令詩,還會年年按時令添加新古詩。因為它能促使學生從時間的角度把握古詩文的脈搏,從而達到流暢記憶。學生知道: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順著四季走來,一路朗朗童音。從《江南春》《春江花月夜》《春夜喜雨》到《夏日》《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從《秋浦歌》《秋思》《楓橋夜泊》到《冬景》《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學生們背過了燦爛的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薄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薄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薄安恢毴~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按荷珴M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p>
學生們背過了繽紛的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薄靶『刹怕都饧饨?,早有蜻蜓立上頭?!薄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薄熬G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薄绑陆砺錀椈ǎ迥洗灞表懣壾??!薄芭d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五、配樂背誦
學生背誦時,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種吟誦氛圍,引導他們入情入境地背誦。當教師已經把學生帶入詩的境界時,雖然學生已經對詩文表達情感很明了時,但是這樣還沒有達到學習的高潮,此時再給詩境配上恰當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來入情入境的朗誦,效果極好。譬如,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配以優(yōu)美的大自然畫面等。創(chuàng)設情境背誦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能創(chuàng)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背誦。
參考文獻
[1] 王偉營.《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80》[J].朝華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