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識字教學。小學生從開始學口語到書面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識字教學;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識字教學,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就是識字教學。本文從不同方面介紹了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對文字的興趣,促進小學生文字思維的發(fā)展和身心的發(fā)展,同時通過其他方式鞏固識字教學等方式方法等。
【關鍵詞】識字教學 思維特點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57-0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識字教學的認識曾經產生過分歧,有些學者認為漢字書寫和書面交流已經不像原來那么重要。但是小學語文新課標的頒布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認識到:識字教學對于學生認識民族文化、陶冶個人情操、培養(yǎng)自身審美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改革和改進變得越來越重要,方式方法也越來越值得思考,本文重點就增強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探討,以其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借鑒。
一、從生活入手,利用實踐開展教學
漢字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是交流溝通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對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也要從生活中入手,首先讓學生認識和體會到識字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生活的點滴入手,發(fā)現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學會漢字。曾經有著名的學者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小學生生性喜好動,玩是小學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通過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不斷將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和學習擴大,不斷擴大各種信息的收集和吸取,不斷增加學生對漢字學生的資源和途徑,不斷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學習新的漢字。
二、調動學生興趣,開展多種教學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通過不同方式調動起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更好的掌握漢字。前蘇聯教育學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通過聲音、色彩和形象等方式來進行的。因此,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小學生這一思維特點,重點考慮利用聲音、圖像和不同活動以及食物等形象的事物進行有效的引導,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通過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1.有效利用游戲進行識字教學。結合小學生喜歡玩的天性,通過恰當的課堂游戲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同時也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愉快的識字氛圍。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準確的掌握需要教授的生字和生詞,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果。
2.有效利用繪畫進行識字教學。小學生喜歡畫畫,同時繪畫非常直觀和形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在黑板上簡單的描繪出所要講授的與文字相關的簡筆畫,然后讓學生對這些文字進行講述和記憶,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的文字,有利于學生對漢字進行深刻的記憶。
3.利用猜字謎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猜字謎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很多字謎朗朗上口,幽默風氣,非常受小學生的喜愛。因此,在小學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字謎中的文字簡單話,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識字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加深一些漢字的印象,方便學生對一些漢字的記憶,而且還能有效的提高對識字教學的效果。
4.利用競賽法進行識字教學。大部分小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巧妙的設置一些識字相關的競賽,把課堂講授的一些知識在競賽中體現出來,把課堂練習融入到競賽中去,激發(fā)學生對識字的興趣,調動學生對識字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對已經學到的知識和漢字的認識,鞏固已學知識。
三、結合學生思維特點,將抽象教學具體化
傳統教學一直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即教師在課堂講,學生一味在下面聽和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識字,還會束縛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掌握漢字。同時,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本身就相對較為枯燥,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想辦法將枯燥的教學具體化,為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樂于接觸新鮮漢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主動的去認識新的漢字。例如,在進行一節(jié)新的課堂教學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相關的形聲字和象形字,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給學生們展示一些形象的文字演變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將漢字信息和多媒體所展示的畫面有效的聯系在一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新的漢字的求知欲望,從而進行有效的教學。
四、有效利用課外條件鞏固所學漢字知識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課本知識不能滿足小學生對新鮮漢字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利用課外各種方式方法,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漢字知識的鞏固。對于小學生漢字教學,課本知識和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有助于學生對漢字的鞏固。例如,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搜集廣告牌和包裝袋的活動,告訴學生關注并且搜集生活中所能夠接觸到的包裝袋和廣告牌,然后讓大家一起來識字并且記憶。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活動,但是學生都積極參與,搜集到很多廣告牌和包裝袋,認識了更多的漢字。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親自動手參與活動,親自整理、查找并且思考,認識的字就越來越多了。
但是,隨著學生認識字的數量的增加,若是不及時地鞏固,就會被漸漸地遺忘,所以,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了新的相關活動,例如,“我的識字箱”活動讓學生準備一個小箱子,將每天學習到的新字寫在小卡片上,也可以畫上自己的喜歡的圖畫,增加卡片的形象生動性,然后投進箱子里。定期將箱子中的卡片取出來,重新認讀,加深認識。箱子越來越重,學生識字數量和能力也就越來越高了。
參考文獻:
[1]李健芬.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高耗低效原因淺析[J].現代語文:小學讀寫版,2013(3).
[2]林淑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J].品牌:理論月刊,2Ol4(1).
[3]季麗琴.破繭成蝶,暢游天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素材積累引導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