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英
古今字這一名稱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它是漢字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產(chǎn)生的,與漢語有密切關(guān)系,屬于一詞多形現(xiàn)象。古今字的情況十分復(fù)雜,主要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和途徑,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假借和引申,產(chǎn)生的途徑有增加形符、改換形符、增加聲符等。
古今字假借引申一、古今字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假借和引申
(一)假借
1.古字因假借而產(chǎn)生新義,本字被假借義所奪,因而另造今字以表示本義。例如:
莫——暮。“莫”的本義是黃昏?!对娊?jīng)·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歲聿云莫?!焙髞?,“莫”字假借義為否定代詞?!秶Z·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睘榱吮阌趨^(qū)別,為本義另造新字“暮”來表示黃昏。
2.古字因假借而產(chǎn)生新義,又孳乳出表示假借義的今字,古字繼續(xù)表示本義。例如:
戚——慼?!捌荨钡谋玖x是兵器,形狀像大斧,假借義為悲哀。《詩經(jīng)·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边@個意義后來被寫成“慼”,以區(qū)別古字“戚”。
(二)引申
1.古字因引申而產(chǎn)生新義,本字被引申義所奪,因而另造新字表示本義。例如:
益——溢?!耙妗钡谋玖x為水漫出來,引申義為增加?!吨芤住ぶt》:“天道虧盈而益謙?!庇忠隇槔妫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叭羿嵧龆幸嬗诰?,敢以煩執(zhí)事?!焙髞?,古字專表引申義“利益”,另造新字“溢”表示本義“水漫出來”。
2.古字因引申而產(chǎn)生新義,又孳乳出表示引申義的今字。例如:
說——悅?!罢f”本義是說明、解釋,引申義為高興、喜悅?!秴问洗呵铩っ舷募o(jì)》:“還,乃行賞,封侯,慶賜,無不歡說?!边@個意義后來寫成“悅”。
二、古今字產(chǎn)生的途徑
(一)增加形符
為了明確字義,在已有的古字上增加形符,新造今字。已有的古字和加注形符的字是古今字。這類古今字,從形體上看都是形聲字。例如:
昏——婚。“昏”的本義是黃昏。《說文解字》:“昏,日冥也。”古人的婚禮都在黃昏時舉行,因此稱結(jié)婚為“昏”?!秲x禮·士婚禮》目錄鄭玄注:“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陰來。日入三商為昏?!毕惹毓偶Y(jié)婚的“婚”,一般都寫作“昏”。《說文解字》雖收有“婚”字,解釋為“婦家也。禮,娶婦以昏時。婦人陰也,故曰婚?!睆倪@個解釋中也可看出,“婚”是從“昏”加“女”旁引申發(fā)展而來的。
(二)改換形符
利用古字的聲符,改換古字的形符,另造一個今字。古字和今字,在意義和形體上前后一脈相承。例如:
增——贈?!墩f文解字》:“增,益也。”《廣雅·釋詁二》:“增,加也?!薄墩f文解字》:“贈,玩好相送也。”“玩好相送”,即有使人增益玩好之物的意思。《說文系傳》:“臣鍇曰:贈,增也。既辭,又以此贈益之也?!庇帧墩f文解字》:“賸,物相增加也……一曰送也。”《玉篇》:“賸,相贈也。”據(jù)此可知,“贈”“增”義近,先有“增”字,后有“贈”字。
(三)增加聲符
在已有的表意字上增加聲符,加注音符的形式通行之后,原來的表意字通常就廢棄了。但也有二者分化成兩個字的情況。這樣原來的表意字和分化出的字是古今字關(guān)系。例如,“晶”和“星”。
有些是把表意字的一部分改換成音符。如當(dāng)監(jiān)牢講的“圄”本作“圉”,是一個表意字,后來“幸”旁換成“吾”旁。
(四)音轉(zhuǎn)
兩字音同或音近,一開始偶爾借用,后來人們習(xí)慣了 ,借用字剝奪了原字的意義,原字與借字由于音轉(zhuǎn)而形成古今字。例如:
泉——錢。《說文解字》:“泉,水原也。像水流出成川形?!边@是“泉”的本義,泉指當(dāng)時的貨幣,取“泉”的“流布”引申義,段玉裁注:“變?nèi)藻X者,周曰泉,秦曰錢,在周秦為古今字也?!薄墩f文解字》:“錢,銚也,古者田器?!薄板X”,本義是一種農(nóng)具。今天仍用“錢”表示流通的貨幣,“泉”表示貨幣的意義已經(jīng)消亡。在上古泉錢均屬從母元部,音同而轉(zhuǎn)。
(五)異體字
異體字是音義完全相同,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組字。但是有些異體字出現(xiàn)的時間有先后,處于不同時代,這些異體字也是古今字產(chǎn)生的一個途徑。例如:
“辠”和“罪”,秦始皇因“辠”似“皇”而改用“罪”。在古書中,這兩個字通用,是異體字。《漢書·晁錯傳》:“故辠大者罰重,辠輕者罰輕,如此民雖伏罪至死而不怨者,知罪罰之至自取之也。”前面用“辠”,后面用“罪”,意思完全一樣,由于出現(xiàn)的時間不同,也是古今字。又如,“犇”見于《玉篇》,本義是牛驚,后成了“奔”的古字。古書字一般用“奔”,間或用“犇”。其他如“艸”“草”“竝”“並”等,都是先后產(chǎn)生的異體字,這些也是古今字。
(六)借字通行,本字廢棄
文字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些字借形體完全不同的字來代替,用習(xí)慣了,就寫作代字,原字與借字形成古今字。例如:
伯——霸?!稘h書·項(xiàng)籍傳》:“政由羽出,號為‘霸王”,“霸”作“伯”。在古書中有時寫“伯”,人們用習(xí)慣了后來寫作“霸”?!鞍?”的本義是指月亮不大,放出光明,借用的多了,它成了本字。“伯”“霸”出現(xiàn)時間不同,是古今字。
古字與今字大多是一對一的關(guān)系。有時候,一個古字也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今字與之對應(yīng),如“卬”“從”與之對應(yīng)的今字都有兩個。
學(xué)習(xí)古今字的目的,主要在于注釋古書字義,而不在于說明文字歷史。古今字的古字在古籍中不一定會比今字出現(xiàn)得早,有時候,古字反而會比今字出現(xiàn)的晚。例如,“隊(duì)”為“墜”的古字,“隊(duì)”屢見于《左傳》,《莊公八年》:“豕人立而啼,公懼,隊(duì)于車?!倍皦嫛眳s見于《尚書·金滕》:“無墜天之降寶命?!?/p>
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它隨著社會和語言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文字的變化必須適應(yīng)既有的文字體系,字與字之間互相關(guān)聯(lián)、互相影響,產(chǎn)生著一種力量去調(diào)節(jié)各種改變,使文字系統(tǒng)能夠?qū)崿F(xiàn)新的協(xié)調(diào)。
參考文獻(xiàn):
\[1\]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262.
\[2\]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洪成玉.古今字\[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4\]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
\[5\]滿芳.古今字漫談\[J\].時代文學(xué),2006.
\[6\]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xu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280.